来源:证券时报 

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汽车降价促销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持续,各方热议不断。价格战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企业赢得销量,用得不好则“伤敌一千,自损八百”。汽车作为国内重要的消费市场,其上下游产业链关乎庞大的产业集群,汽车产品的价格波动对市场的影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发动价格战之初,对降价车型的销量刺激作用会比较明显,但也会造成部分消费者持币观望的心态。久而久之,更多的车企加入战局,市场份额最终会向行业头部企业集中,部分弱势品牌会逐步淘汰出局,价格战会加速过剩产能出清。

我国的汽车产业正在加速“新四化”浪潮,在这个时候采取简单的价格战竞争策略并非长久之计。在战况胶着的时刻,行业协会纷纷发声,呼吁汽车市场的理性回归。从企业角度去看价格战,中汽协方面认为,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较快,但燃油车也在加速技术升级,不断适应市场需求新变化,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两者是共存关系,共同满足不同消费需要,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使用场景和需求做出自我选择。

部分燃油车企降价是为清理库存车型,对于这部分被动应战的燃油品牌,需认识到降价换量的方式不可持续。在新能源发展的大势之下,可以考虑抓紧新能源窗口期的机会,加快新能源化全面转型布局,及时建立新能源品牌认知。对于新能源汽车品牌,除了老生常谈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等战术策略之外,战略层面上,品牌建设或许还需要提升产品力,找准差异化竞争的自我定位。

不管这场价格战会持续多久,影响有多深远,车企始终要注重内功修炼,提升产品力,根据市场变化选择最适合企业自身的策略。只有做好产品力方面持久战的准备,才能更好掌握定价权,避免陷入行业内卷的被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