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工廠是什麼樣子?或許一千個人眼裏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所有答案裏,至少會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未來工廠必定是能夠按需生產、實現個性化定製的“柔性”工廠。

與“以產定銷”的剛性製造不同,柔性製造是以市場爲導向,按需生產,以滿足社會對“多樣化、小規模、週期可控”的要求。不過,柔性製造會極大增加工廠生產系統的複雜性,給工廠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這也是雖然柔性製造的概念由來已久,卻遲遲無法全面推廣的原因。

如今,想象中的未來工廠正在成爲現實。

目前,中國製造業正在經歷工業4.0智能化的變革。傳感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興技術將大規模地應用於柔性製造系統,並全面覆蓋企業的日常生產、銷售、財務、售後等環節。這些爲柔性製造的全面實現提供了技術條件。

可以說,智能製造是實現柔性製造的前提。

那麼,當前中國智能製造的現狀如何?是否滿足工業4.0的要求?

01製造業亟需智能化轉型

兩會期間,製造業相關話題頻頻登上熱搜,成爲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智能製造的重要意義在新一輪產業變革當中日益凸顯。

在我國升級柔性智造線,邁入工業4.0時代的道路上,新能源企業無疑是行業“排頭兵”。

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電池製造領域爲例。曾經,傳統的自動化傳輸線嚴重影響了動力電池的生產效率,導致市場上的電池裝配線雖然更新了三代,但電池裝配量的提升幅度始終較小。

對此,國內某自動化智能製造企業,摒棄了傳統機械傳動整套系統,研發出磁懸浮控制技術- iTS智能柔性線解決方案。該方案的定位精度遠高於傳統機械自動化生產線,滿足多規格多批量的生產,使產能提升3-5倍,生產空間降低75%,生產效率提升50%以上,突破了動力電池的產能瓶頸。

而在諸如鋼鐵、農產品加工等衆多傳統領域,伴隨工業4.0時代市場差異化的需求,原本單一、剛性的傳統生產線也逐漸無法適應時代發展趨勢,亟需升級。

以鍊鋼廠爲例,以前訂單生產都是以月爲交期,以“爐”爲單位批量生產(一個品種一爐至少50T);現在鋼廠面臨的多品種、小批次訂單越來越多,交期也從月到按周交貨,這樣的市場形勢正在倒逼鋼廠變更生產模式。

在農產品加工領域。以稻穀加工爲例,目前我國稻穀加工僅能滿足口糧大米需求,稻穀資源有效利用率不足70%。稻穀加工業對稻穀資源的增值率僅爲1:1.3。通過柔性製造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通過優化產業鏈,集聚產業集羣,降本增值,就能引導產業進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

究其原因,工業化流程講究的是效率和批量化,一旦要滿足個性化需要,柔性製造不可或缺。

作爲實現柔性製造的前提,製造業智能化轉型的難點在哪裏?

02阻礙智能製造的核心問題

放眼整個中國企業發展市場,可以將阻礙智能製造發展的核心問題歸納爲以下幾點。

首先,概念技術一大堆,卻不知如何落地。現階段,企業都知道企業上雲,建立數字工廠是趨勢,也都知道雲計算、邊緣計算、工業機器人等技術能提質增效。這些滿天飛的概念和眼花繚亂的技術,看起來都很美,但如何應用?很多企業還不得而知。

其次,缺乏有價值的切入點。中國製造業對智能製造的需求十分迫切,智能製造能爲中國製造業帶來的價值也十分可觀。但該從哪一個層面、哪一個角度切入?是困擾企業的 CIO/CTO 的重要問題

再次,轉型要摸着石頭過河。目前,製造企業存在三種類型的孤島,即信息孤島、自動化孤島、信息系統與自動化系統之間的孤島。此外,許多企業缺乏統一部門來系統規劃和推進企業智能製造進程,所以在實際推進智能製造的過程中,企業仍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缺乏章法。

此時,製造業企業亟需借鑑龍頭企業提供的“最佳案例”。

作爲中國先進製造業的代表企業,聯想直面製造企業的痛點、難點,構建了以數據驅動智能爲核心的智能製造全景圖,幫助企業通過解決實際的業務問題,實現數字化價值的持續變現,進而完成製造業的智能化迭代升級。

那麼,在具體案例中,聯想提供的智能製造全景圖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03 聯想 “打包”解決企業智能化轉型難題

第一個案例來自某新能源電池製造企業。

新能源電池是當下全球熱門發展行業之一,但在電池生產時,要對電池容量進行定容分容,以確定電池是否符合出場標準。在此過程中,企業要面臨耗時長、場地佔用高、成本高、人力消耗高等難題。

對此,某新能源電池製造企業與聯想合作,希望能一步簡化流程,縮短週期。

聯想基於自身實踐與歷史積累,結合該企業的實際現場工況,制定了諮詢+產品+實施的端到端一體化解決方案。

在業務諮詢階段,聯想幫助客戶理清現狀,規劃目標,做好方案准備。瞭解用戶需求後,聯想通過大數據技術,對相關工藝、設備質檢等一系列數據進行整合,爲後期人工智能算法承載打好基礎,保障算力流暢運行。在AI算法實施階段,聯想通過前期的分析,明確具體的數據內容,以及影響工藝的具體核心參數,進行相關業務分析,與客戶共同進行參數調優,進而實現最終的工藝目標優化。

該項目投產後,企業在整個生產流程中,工期由原本的六天縮短至一天;通過人工智能算法實現產品檢測,企業在整體的檢測效率與場地利用率上提升了30%;同樣藉助人工智能,工藝人員由原來的20人/組降至10人/組。經該企業預測,聯想提供的優化方案每年可以爲單一性型號電池生產節約大概2.7億左右的製造費用。

另一個案例來自某飛速增長的科技企業。

作爲行業新貴,近幾年,該企業的業務每年都在以200%甚至300%的速度增長。但因爲該企業IT基礎薄弱,難以支撐高速的業務發展,進而導致企業運營效率越來越低,各級管理者難以掌控全局。

基於此,聯想將自身的數字化供應鏈一攬子方案打包,利用智能計劃排產技術作爲內生外化戰略落地的最佳實踐,通過聯想相似的全球化交付模式以及複雜的供應鏈網絡體系,賦能客戶實現整體的數字化能力提升。

項目實施以後,企業的準時交貨率提升5-10%, 庫存成本降低10%-15%,產能利用提升5-10% ,綜合人效提升30人/年。

多年來,聯想在化纖製造、汽車製造、風電製造、水電製造、硬件製造等多領域攜手製造企業,提供了從硬件到軟件的全體系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服務,實現了企業硬實力的綜合提升。

作爲一家服務中小企業20餘年的高科技企業,聯想的擔當遠不止於此。

爲解決衆多中小企業因“轉型成本不足、找不到價值點、只能摸着石頭過河”,而“不能轉、不想轉、不會轉和不敢轉”的共性問題。聯想打造了一站式可訂閱服務平臺——聯想百應。

聯想百應以IT諮詢爲切入點,爲中小企業提供轉型路上的“打包式”服務,務實地幫助每一家中小企業更直接、便捷地通過轉型實現降本增效。

百應平臺呈現3個特點。一是一站式,爲中小企業提供“軟件+硬件+服務+平臺”一站式整合交付;二是低成本,以更低的門檻和套餐服務來解決中小企業各類數字化轉型難題,實現轉型效果儘快顯現;三是生態化,匯聚了智能設備、SaaS、技術、服務商和渠道商等多種生態合作伙伴,便於中小企業儘快找到數字化的產品和方案。

同時,聯想百應聚合聯想集團“端邊雲網智”新IT全棧技術、產品和方案,以及生態資源和全生命週期服務,陪伴中小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的全過程,加速中小企業邁進專精特新。

目前,聯想的數字服務已覆蓋到製造、教育、醫療、零售、服務等行業,成功助力 3 萬餘家“專精特新”企業(包括 3000 餘家“小巨人”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聯想百應平臺也將繼續拓展輻射半徑,支持中小企業提升核心競爭優勢,實現價值共創、利益共享、發展共贏。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中流擊水,勇進者勝。在工業4.0時代的浪潮之下,需要像聯想這樣的先行者,把自身的算力、基礎設施能力和夥伴企業的業務場景相融合,結合自身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經驗,攜手更多企業率先進入智能化製造時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