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慈玉鵬 北京報道

近期,發端於美國硅谷銀行破產的歐美銀行危機持續發酵,美國簽名銀行破產、第一共和銀行遭遇流動性危機、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被重組收購等事件接連上演,引發市場高度關注。

北京時間3月23日,爲應對通脹,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達到歷史最高,銀行承壓;同日,美國財長珍妮特·耶倫公開表示不考慮擴大聯邦存款保險的範圍,該表態再次引發銀行股下跌。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隨着美國銀行業危機的發酵和演進,未來不排除更大機構出現風險,並存在造成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

此外,高盛研報顯示,美國資產低於2500億美元的中小銀行承擔了商業地產貸款的80%。市場普遍擔心的是,在美國中小銀行將遭遇寒冬的預期下,商業地產將受到衝擊。

銀行“爆雷”潮起

2023年3月8日,美國硅谷銀行宣佈拋售210億美元資產,預計產生18億美元稅後虧損。3月10日,該銀行宣告破產。

3月12日,美國財政部(UST)、美聯儲(FED)和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發表聯合聲明宣佈,因“系統性風險”,簽名銀行被關閉。

FDIC官網顯示,成立兩家過渡性銀行,即美國硅谷橋樑銀行(Silicon Valley Bridge Bank)和美國簽名過渡性銀行,承擔兩家倒閉銀行的存款和債務。

3月22日,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宣佈,延長對美國硅谷橋樑銀行的投標窗口,將繼續運營橋樑銀行,同時探索戰略選擇,並稱成立美國硅谷橋樑銀行的目的,是擁有時間穩定該機構並將特許經營權推向市場。

繼硅谷銀行、簽名銀行之後,美國第一共和銀行流動性危機爆發,美國標普全球公司一週內兩度下調美國第一共和銀行評級。標普全球官網3月19日信息顯示,“將第一共和銀行信用評級下調至垃圾級‘B+’,雖然注資能在短期內緩解第一共和銀行的流動性壓力,但可能解決不了這家銀行在重要業務、流動性、融資和盈利能力等方面可能正面臨的挑戰。”

美國財政部官網顯示,珍妮特·耶倫3月21日公開表示,兩家銀行的破產問題可能會對更廣泛的銀行系統和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聯邦政府將採取一系列行動,主要有兩點:一是與美聯儲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合作,在硅谷銀行和簽名銀行的決議中保護儲戶;二爲銀行系統提供額外的流動性,美聯儲推出新貸款機制——銀行定期融資計劃。

與此同時,美國金融風險迅速蔓延歐洲。

3月15日,歐洲銀行板塊走弱,瑞士第二大銀行——瑞士信貸歐股跌幅擴大至18%,觸及熔斷停牌,瑞士信貸美股盤前暴跌近30%,創歷史新低。此前一天,瑞士信貸發佈2022年年報,當年歸屬於股東淨虧損爲73億瑞士法郎(約合78.6億美元、540億元人民幣),並表示其2022年和2021年財報程序存在“重大缺陷”。

隨後,瑞士國家銀行(SNB)、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等部門推出解決方案——瑞銀集團以30億瑞士法郎收購瑞士信貸,此舉預計將造就“總投資資產超過 5萬億美元(約合34.39萬億元人民幣)的業務”。爲確保順利合併,監管匹配減記瑞士信貸160億瑞士法郎(約合172億美元、1184億元人民幣)AT1債券等措施,但此舉引發市場動盪及投資者不滿。

標普全球官網3月20日研報顯示,考慮到瑞士信貸的規模和較弱的信用狀況,特別是瑞士信貸投資銀行業務的複雜性,將瑞士信貸整合到瑞銀集團存在重大執行風險,這可能意味着合併後的集團競爭地位減弱,或因鉅額重組、訴訟成本、收入能力壓力,以及實現成本節約的挫折等導致在財務目標方面表現不佳。預計合併後的實體會出現客戶流失,特別是在財富管理和瑞士銀行業,兩個實體都有大量的客戶重疊。

爲應對危機、加強美元流動性等,美聯儲、瑞士國家銀行、加拿大銀行、英格蘭銀行、日本銀行、歐洲中央銀行於3月19日宣佈採取協調行動,通過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增加流動性供應。爲提高互換額度在提供美元資金方面的有效性,上述各國央行已同意將7天到期操作的頻率從每週增加到每天,這些日常操作於3月20日開始,並將至少持續到4月底。

衝擊下一站:商業地產

3月初,黑石集團旗下價值5.6億美元的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CMBS)違約,引發全球加息週期中對房地產行業關注。相關分析認爲,美國中小銀行遭遇寒冬,將進一步促使商業地產承壓。

摩根大通根據美聯儲每週公佈的美國銀行業存貸款公告計算,截至2023年1月,美國小型銀行在商業地產(CRE)貸款中風險敞口高達70%。

英國《金融時報》官網信息,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CEO於當地時間3月21日公開表示,房地產是銀行倒閉後面臨借貸成本上升威脅的下一個行業,在美國央行大幅收緊貨幣政策後,商業房地產成爲全球市場的關鍵風險領域之一。

高盛官網3月16日研報顯示,中小銀行在美國經濟中發揮着重要作用。根據高盛經濟學家Manuel Abecasis和David Mericle的一份報告,資產低於2500億美元的銀行承擔了美國商業和工業貸款的50%、住宅房地產貸款的60%、商業房地產貸款80%。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告訴記者:“美國房地產貸款大部門來自中小銀行,如果美國銀行業危機持續惡化,科創和地產行業首當其衝受影響。例如,硅谷銀行倒閉直接影響科創行業正常的投融資活動。同時,美國銀行擠兌風潮向基礎相對脆弱的區域中小銀行擴散,房地產除了受這些銀行信用收縮影響外,還面臨房地產需求下滑影響。銀行體系連接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美國銀行體系崩潰,容易導致跨行業風險蔓延,嚴重時導致金融、經濟危機。”

另外,金融業與地產業風險可相互傳導。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告訴記者:“美國商業房地產存在一定違約風險,但違約風險或可控。CRED IQ數據顯示,美國商業房地產貸款於2023年到期規模爲未來十年最高水平,到期貸款將不得不適應更高利率的環境,並且當前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率在78%以上,高於疫情前和2008年金融危機前峯值水平,疊加銀行商業地產貸款佔比較高,尤其是中小銀行,未來商業房地產違約風險或對銀行業進一步造成影響。”

金融寒冬愈冷

據《今日美國報》3月19日消息,發表在美國社會科學研究網絡上的一篇論文提及,繼硅谷銀行倒閉之後,即使只有一半的儲戶決定提取資金,186家銀行將面臨倒閉的風險,因爲美聯儲爲抑制通貨膨脹而大幅加息,已侵蝕政府債券和抵押貸款支持證券等銀行資產價值,如果沒有政府幹預或資產重組,隨着FDIC的存款保險基金遭受損失,這些銀行面臨着投保儲戶受損的潛在風險。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3月22日消息,雷曼兄弟前副總裁勞倫斯·麥克唐納(Lawrence McDonald)表示,硅谷銀行破產後銀行系統的信貸狀況正在惡化,預計金融機構將進一步虧損,預估美國政府在當前危機期間穩定銀行系統的支出將達到至少2萬億美元。

3月22日,美聯儲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宣佈,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4.75%至5%之間,此次是自2022年3月以來第九次加息,爲2007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聯儲主席鮑威爾3月23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表示,由於硅谷銀行倒閉後銀行系統面臨壓力,FOMC官員們曾考慮在3月的議息會議上暫停加息,但通脹及就業問題超預期讓加息成爲共識。截至當日收盤,第一共和銀行收跌近15.5%,美國銀行、富國銀行跌3.3%,花旗銀行跌3%。

華創證券研究員洪錦屏表示,以硅谷銀行爲代表的一系列區域性銀行,在放鬆的銀行監管政策下埋下了資產風險,卻沒有應對激進加息的經驗,硅谷銀行的率先破產或許是特殊業務結構的個案,但其誘因卻共通,作爲市場單一最大股東的資管機構以及活躍的沽空資本或將使得風險的擴散難以避免,如果說此次美聯儲的加息是對2008年後美國銀行體系的壓力測試,硅谷銀行顯然沒有通過,而盒子已經打開,風險擴散或難以避免。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認爲,從硅谷銀行風險暴露開始的這一輪美國銀行業動盪,仍在發酵和演進過程中,未來不排除更大機構出現風險,並造成美國乃至全球金融危機的可能。

周茂華告訴記者,此次歐美銀行業危機後續如何演繹仍存在不確定性,持續惡化對歐美經濟、金融都偏空。需要關注後續歐美當局救助情況,能否避免歐美銀行業擠兌多米諾骨牌效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