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秦玉芳 广州报道

近来,银行债券配置积极性提升,2月份持债份额创下有史以来新高。其中,信用债配置需求正在明显回暖。普益标准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理财持续净买入信用债,1月和2月共净买入了约1350亿元信用债,与2022年同期相比同比大幅增长302%。

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债市波动率的下降和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新规的出台,使得当前市场中的主体对于债券资产配置意愿大幅上升;尽管海外银行信用风险扰动加剧了国际资本避险情绪,但整体来看国内金融机构对债券资产的配置不会受到太多影响,今年银行或持续增加信用类债券配置,并会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持债份额创历史新高

申万宏源最新研报显示,2月商业银行增持债券14275亿元(1月增持12941亿元),大幅增持地方债、政金债、国债和同业存单;持债份额为56.36%,已经创下有数据统计以来最高值。

同时,债券托管量大幅增加。根据中债登和上清所公布的债券托管数据,2月债券托管总量为129.44万亿元,同比增速下降0.15个百分点至8.6%,环比增量从2023年1月的2501亿元大幅上行至1.45万亿元。

从配置情况来看,银行对信用品种配置需求回暖。兴业研究利率研究分析师顾怀宇表示,当前市场中的主体对于债券的配置意愿上升。在顾怀宇看来,从历史经验来看,通常在低波动的市场中,投资者更愿意配置信用债,采用票息策略增厚收益。“近期债市波动率持续收敛,债市波动率的下降利多信用债,使得年初配置资金集中增配信用债。”

惠誉评级亚太区银行评级董事徐雯超指出,商业银行特别是大型银行自营资金配置以利率债为主,对信用债的配置更多通过理财。“在经历了去年底理财赎回负反馈导致债市大幅波动后,今年年初以来理财赎回负反馈的冲击持续缓解。商业银行一方面增配信用债来缓冲持续的抛压,另一方面通过推出混合估值型理财产品来平滑资产端的价格波动,进而减小理财负债端的不稳定。”

2023年春节后,理财对信用债、利率债和同业存单买入速率均有所加快。中信证券报告显示,截至3月17日,银行理财子春节后实现净买入额为3452亿元,其中进入3月后三周内净买入额为1253亿元。从结构上看,信用债1月以来净买入额持续增加,进入3月后买入速率进一步扩张,截至3月17日,已连续36个交易日实现净买入,节后累计净买入额为1571亿元。

“从机构行为来看,2月份理财、基金赎回压力出现明显缓解。资金端的变化使得理财与基金持续加大信用债配置力度,2月基金、理财净买入信用债分别为1049亿元、870亿元。”顾怀宇表示。

华龙证券注册国际投资分析师浦晨龙进一步指出,由于2022年11月开始出现银行理财赎回潮,不断的负反馈使得信用债持续被抛售,且期间信用债相较于利率债的跌幅更大,导致利差不断扩大;在银行理财负反馈冲击得到缓解后,信用债有较大的利差优势,使得银行的投资意愿加强。

中信证券分析认为,伴随着银行理财规模的修复,下半年债市存在走强契机。

信贷需求不足,也是驱动银行加大信用债配置力度的因素之一。在徐雯超看来,目前仍在经济恢复的初期,信贷需求特别是居民端信贷需求仍待修复,特别是项目储备不足的中小银行适当增配信用债以抵消贷款需求中不足的部分。

方正证券研究认为,前两个月信贷投放快节奏存在修正的必要;如果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放缓,并且债券相对贷款性价比提升,银行可能边际增加对债券的配置力量。

此外,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还指出,资本新规下调企业债券中投资级债券的风险权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银行配置优质信用债的意愿。

2023年2月,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全面修订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包括信用风险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市场风险标准法和内模法以及操作风险标准法,提升资本计量的风险敏感性。根据《办法》,地方政府一般债风险权重从20%降低到10%,投资级公司债风险权重也由100%下调至 75%,资产证券化风险暴露的风险权重下限调整为15%。

未来强化信用债配置风险控制

在债券配置逐步升温的情况下,海外银行风险事件的持续发酵对国内债券资产配置策略的影响也受到投资者关注。

惠誉评级亚太区银行评级董事薛慧如认为,从直接影响来看,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将导致问题银行的债务工具出现价格波动甚至损失,但是中资银行对这些风险资产的直接敞口较小,面临的资产减值风险相对有限。 顾怀宇表示:“我们认为海外风险事件的扰动暂时仍停留在情绪层面,并不会对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券资产配置产生决定性影响。国内的基本面、资金面变化仍然是关键主导因素。”

在杜阳看来,国内金融机构对债券资产的配置不会受到海外市场的影响。“近期,人民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持续推动实体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金融机构流动性较为充裕,在配置债券资产等方面具有相对宽松的操作空间,可以平衡好资产和负债的期限、结构、利率等要素,兼顾自身发展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

杜阳强调,当前背景下,国际投资机构或增加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意愿,国内市场需要提前做好应对境外资金涌入的准备;对于国内投资机构来说,在宏观经济持续向好的环境下,大类资产配置可能更加倾向于国内市场,权益类投资占比或将有所上升。

不过,薛慧如进一步表示,从间接影响来看,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对境外市场流动性和市场情绪都造成了较大的冲击。“短期内,资产价格和利率水平波动显著加剧,投资者避险情绪显著上升;中期来看,风险事件对后续国内外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导向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未来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判断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都将影响中资银行大类资产配置方向以及债券投资策略。”薛慧如说。

薛慧如还指出,此次海外银行风险事件凸显了由资产负债错配引发的流动性风险,这也将促使国内金融机构未来在资产负债布局上,更加注重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在债券资产的配置中,也将更加重视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和负债的匹配度。

某券商分析师也透露,在欧美银行事件持续扰动下,股市下跌,债市收益率下行,预计今年国内金融机构对债券资产的配置可能会更加倾向于信用债等相对较安全的债券品种;对于国内投资机构来说,在大类资产配置策略方面,也需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