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近來,銀行債券配置積極性提升,2月份持債份額創下有史以來新高。其中,信用債配置需求正在明顯回暖。普益標準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理財持續淨買入信用債,1月和2月共淨買入了約1350億元信用債,與2022年同期相比同比大幅增長302%。

分析人士認爲,隨着債市波動率的下降和商業銀行資本管理新規的出臺,使得當前市場中的主體對於債券資產配置意願大幅上升;儘管海外銀行信用風險擾動加劇了國際資本避險情緒,但整體來看國內金融機構對債券資產的配置不會受到太多影響,今年銀行或持續增加信用類債券配置,並會更加註重風險控制。

持債份額創歷史新高

申萬宏源最新研報顯示,2月商業銀行增持債券14275億元(1月增持12941億元),大幅增持地方債、政金債、國債和同業存單;持債份額爲56.36%,已經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最高值。

同時,債券託管量大幅增加。根據中債登和上清所公佈的債券託管數據,2月債券託管總量爲129.44萬億元,同比增速下降0.15個百分點至8.6%,環比增量從2023年1月的2501億元大幅上行至1.45萬億元。

從配置情況來看,銀行對信用品種配置需求回暖。興業研究利率研究分析師顧懷宇表示,當前市場中的主體對於債券的配置意願上升。在顧懷宇看來,從歷史經驗來看,通常在低波動的市場中,投資者更願意配置信用債,採用票息策略增厚收益。“近期債市波動率持續收斂,債市波動率的下降利多信用債,使得年初配置資金集中增配信用債。”

惠譽評級亞太區銀行評級董事徐雯超指出,商業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自營資金配置以利率債爲主,對信用債的配置更多通過理財。“在經歷了去年底理財贖回負反饋導致債市大幅波動後,今年年初以來理財贖回負反饋的衝擊持續緩解。商業銀行一方面增配信用債來緩衝持續的拋壓,另一方面通過推出混合估值型理財產品來平滑資產端的價格波動,進而減小理財負債端的不穩定。”

2023年春節後,理財對信用債、利率債和同業存單買入速率均有所加快。中信證券報告顯示,截至3月17日,銀行理財子春節後實現淨買入額爲3452億元,其中進入3月後三週內淨買入額爲1253億元。從結構上看,信用債1月以來淨買入額持續增加,進入3月後買入速率進一步擴張,截至3月17日,已連續36個交易日實現淨買入,節後累計淨買入額爲1571億元。

“從機構行爲來看,2月份理財、基金贖回壓力出現明顯緩解。資金端的變化使得理財與基金持續加大信用債配置力度,2月基金、理財淨買入信用債分別爲1049億元、870億元。”顧懷宇表示。

華龍證券註冊國際投資分析師浦晨龍進一步指出,由於2022年11月開始出現銀行理財贖回潮,不斷的負反饋使得信用債持續被拋售,且期間信用債相較於利率債的跌幅更大,導致利差不斷擴大;在銀行理財負反饋衝擊得到緩解後,信用債有較大的利差優勢,使得銀行的投資意願加強。

中信證券分析認爲,伴隨着銀行理財規模的修復,下半年債市存在走強契機。

信貸需求不足,也是驅動銀行加大信用債配置力度的因素之一。在徐雯超看來,目前仍在經濟恢復的初期,信貸需求特別是居民端信貸需求仍待修復,特別是項目儲備不足的中小銀行適當增配信用債以抵消貸款需求中不足的部分。

方正證券研究認爲,前兩個月信貸投放快節奏存在修正的必要;如果銀行信貸投放節奏放緩,並且債券相對貸款性價比提升,銀行可能邊際增加對債券的配置力量。

此外,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杜陽還指出,資本新規下調企業債券中投資級債券的風險權重,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銀行配置優質信用債的意願。

2023年2月,銀保監會、人民銀行發佈《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辦法》),全面修訂風險加權資產計量規則,包括信用風險權重法和內部評級法、市場風險標準法和內模法以及操作風險標準法,提升資本計量的風險敏感性。根據《辦法》,地方政府一般債風險權重從20%降低到10%,投資級公司債風險權重也由100%下調至 75%,資產證券化風險暴露的風險權重下限調整爲15%。

未來強化信用債配置風險控制

在債券配置逐步升溫的情況下,海外銀行風險事件的持續發酵對國內債券資產配置策略的影響也受到投資者關注。

惠譽評級亞太區銀行評級董事薛慧如認爲,從直接影響來看,海外銀行風險事件將導致問題銀行的債務工具出現價格波動甚至損失,但是中資銀行對這些風險資產的直接敞口較小,面臨的資產減值風險相對有限。 顧懷宇表示:“我們認爲海外風險事件的擾動暫時仍停留在情緒層面,並不會對國內金融機構的債券資產配置產生決定性影響。國內的基本面、資金面變化仍然是關鍵主導因素。”

在杜陽看來,國內金融機構對債券資產的配置不會受到海外市場的影響。“近期,人民銀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25個百分點,持續推動實體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此背景下,我國金融機構流動性較爲充裕,在配置債券資產等方面具有相對寬鬆的操作空間,可以平衡好資產和負債的期限、結構、利率等要素,兼顧自身發展的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

杜陽強調,當前背景下,國際投資機構或增加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意願,國內市場需要提前做好應對境外資金湧入的準備;對於國內投資機構來說,在宏觀經濟持續向好的環境下,大類資產配置可能更加傾向於國內市場,權益類投資佔比或將有所上升。

不過,薛慧如進一步表示,從間接影響來看,海外銀行風險事件對境外市場流動性和市場情緒都造成了較大的衝擊。“短期內,資產價格和利率水平波動顯著加劇,投資者避險情緒顯著上升;中期來看,風險事件對後續國內外經濟走勢和貨幣政策導向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未來信用風險、市場風險和流動性風險的判斷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這都將影響中資銀行大類資產配置方向以及債券投資策略。”薛慧如說。

薛慧如還指出,此次海外銀行風險事件凸顯了由資產負債錯配引發的流動性風險,這也將促使國內金融機構未來在資產負債佈局上,更加註重流動性風險的管理,在債券資產的配置中,也將更加重視資產的流動性以及和負債的匹配度。

某券商分析師也透露,在歐美銀行事件持續擾動下,股市下跌,債市收益率下行,預計今年國內金融機構對債券資產的配置可能會更加傾向於信用債等相對較安全的債券品種;對於國內投資機構來說,在大類資產配置策略方面,也需要更加註重風險控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