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郭建杭 北京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了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金融需求,央行及银保监会下发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此后,涉农贷款持续增长。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本外币涉农贷款余额49.2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个百分点。全年增加6.22万亿元,同比多增1.65万亿元。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涉农贷款全面列入了商业银行监管考核,其中农户贷款考核指标单列。结合央行公布的涉农贷款增长数据可知,农村金融市场贷款需求、农户生产经营情况稳定,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成效显著。

在金融机构加大服务乡村,加大对农户贷款投放力度的同时,对于如何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引发前所未有的关注度。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大额农户贷款和小额农户贷款背后有着不同的风控逻辑。小农经济下的小额农户贷款的风险并不高,只要农户有还款意愿,二三十万元的贷款还款成功率很高;相反,50万甚至上百万元的大额农户贷款,一旦出现风险则会超出借款人能力承担范围。

“做小做散”降风险

在近期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包容会组织的主题讨论中,邮储银行总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总监黄小东认为,长周期来看农户贷款风险相对较大,同时其风险特征表现还受到不同区域,不同时间阶段的影响。

对于农户贷款的风险性来自哪些方面等问题,黄小东认为,这首先是农业行业特征决定,农业行业受我国“人多地少”的自然禀赋限制,行业整体利润率较低。小农经济中的农户贷款抗风险能力也相对较低,一旦遭遇冲击容易形成风险。其次,一些地方也存在农户信用意识不足,容易受到影响和污染的情况。此外,农村熟人社会还易发生“多人承贷一人使用”等问题。

对于涉农贷款的风险性,此前银保监会就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水平,对涉农不良贷款给予更大的容忍度。银保监会在2021年初明确提出,对普惠型涉农、精准扶贫贷款不良率高于自身贷款不良率3个百分点以内的,可不作为监管评级和银行内部考核评价的扣分因素等正向引导政策。

在政策全力支持乡村振兴,督促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的背景下,银行业机构从业者也在探索如何进一步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

如何才能够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多位从业者都认为,“做好额度管控,避免出现过度授信是降低农户贷风险的有效办法。”

黄小东指出,“大额贷与小额贷风险逻辑不同。一定额度以下的小额业务主要看农户本身的还款意愿。但额度达到一定程度,则要看借款人的经营能力,看其自身种植、养殖的经验情况。如果经营能力不行,还款意愿再强可能也还不上。”同时,他坦言,“实际上,农业产业风险对于大型银行来说影响不大,正常的拨备计提可以覆盖产业风险,最害怕的是非经营性因素造成的风险,如顶冒名贷款等。”

对于农户贷款业务,江山农商银行副行长王锋认为,户均额度小是降低农户贷风险的有效办法。同时,他进一步指出,“首先农户贷款本质是分散风险;其次公司承担有限责任,个人承担无限责任,所以公司是存在恶意逃废债的现象,但农户贷的借款人还款的意愿还是比较高的。”

对于农户贷款的核心风控手段,王锋表示,“我们做农户贷款,除了少数因为原则问题不能贷的农户之外,对于其余的农户就是贷多少的问题。为此,我们做了全市农户数字画像,给农户分层,对于不同的农户给予不同的贷款额度。”

据了解,截至2022年末,江山农商银行各项贷款余额243亿元,各项贷款同比增长21.6%,高于人民币贷款增速,也高于全国农信系统贷款增速。在本地市场份额也是达到35.44%,整体的不良贷款率仅0.62%。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依靠江山农商银行坚持做小做散的市场定位和做大做强零售业务的发展战略。在江山农商银行243亿元的贷款规模中,个人贷款余额142亿元,占全部贷款比重达到58.44%。个人有贷户达到5万户,户均只有28万元。

专注于农户贷款的小额贷款机构中和农信也有相同观点。中和农信副总经理白雪梅表示,“农户贷款额度不高的情况下风险可以规避,要保持避免客户过度负债,农户贷的额度不能太高。”

在对具体的客户风控把握时,白雪梅认为需要做好以下三点:首先是选择正确的借款人;其次是设计好自己的贷款产品,贷款额度;最后,保持机构自身管理水平是降低农户贷款风险的准则。“把握借款农户没有不良嗜好,机构和借款客户之间彼此信息对称。”

此外,白雪梅认为,农户贷款的风险性高低还受贷款机构的管理水平、团队的运营情况影响。

公开信息显示,中和农信依托全国4000多名乡村基层员工,在2022年末,中和农信的金融业务覆盖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460多个县域,在中西部地区的业务为主,目前在贷余额为152亿元,户均余额为4万元,90天以上的不良率控制在1.58%,在贷客户数是37.4万户。

农户贷走向数字化

常年扎根农村的农信体系是农户贷款不可或缺的力量,是农贷市场主力军。在做农户贷款时,近些年农信系统借助数字化转型,实现了更高效高质的农户贷款,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在农户贷款方面的具体做法上,江山农商银行开展了“无感授信,有感反馈”的数字化整村授信模式。截至2022年末,江山农商银行农户评级授信21.8万户,授信金额达到了417亿元,户均的授信额度约为19万元。

对于农户贷款业务的具体经营方向,王锋指出,“从收益覆盖风险的角度来看,农户贷款的收益总体要高于其他贷款。具体从数据上可以看出,2018年—2022年,江山农商银行小额农贷利率基本维持在较各项贷款平均加权利率高100个BP左右,但各项贷款平均加权利率从2018年开始至今降幅已达到23.36%。另外,本行线上小额农贷不良率0.16%,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高收入低风险对我们来说就是创造价值的。”

王锋坦言,“实际上随着借款人还款能力提高和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在近几年收回了很多此前放出去的农户核销贷款,这也是用时间来换空间”。

在农户贷款业务的经营逻辑,黄小东认为,“农户贷业务的核心逻辑就是,通过拨备覆盖产业风险,通过不断降低运营成本和非产业风险,保证定价能够覆盖风险,来推动农村信贷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此外,互联网银行通过技术赋能在农户贷业务方面也取得成绩。

公开信息显示,网商银行大山雀系统将卫星遥感技术结合了人工智能的模型和算法,将卫星识别的结果应用到了涉农信用贷款的模型当中,服务了全国的种植农户。

数据显示,截止到2022年底,网商银行与1200个涉农区县达成合作,大山雀系统服务超百万种植农户。在新增的农村客户当中,有80%以上从来没有获得过经营性的贷款,而贷款的不良率也控制在很好的水位,与其他类贷款业务的不良率持平。

对于如何降低农户贷款的风险性,网商银行行长助理、农村金融部总经理彭博认为,农村客户的主观还款意愿充分,我们通过数字化风控系统来判断他的还款能力。具体来看,首先网商银行通过数字化体系去还原农户的用户画像,包括所从事行业、地域,用款需求和周期等问题。其次,网商银行服务农业产业链上的多个环节,包括种植、流通、销售等,通过产业链上的用户交易,遥感卫星技术所追踪的种植情况以及农业电商客户的库存、订单、流水等,动态地了解它的生产经营状况,这样对服务客户的风控把握以及贷后的处置都会有更好的判断。

未来,在技术进步,央行征信意识普及率逐日提高,以及银行信贷业务合规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农户贷款在银行各类贷款业务中的重要性将日渐凸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