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郭建杭 北京報道

黨的十八大以來,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爲了將更多金融資源配置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更好地滿足鄉村振興多樣化金融需求,央行及銀保監會下發了《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振興考覈評估辦法》。此後,涉農貸款持續增長。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全國本外幣涉農貸款餘額49.25萬億元,同比增長14%,增速比上年末高3.1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22萬億元,同比多增1.65萬億元。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涉農貸款全面列入了商業銀行監管考覈,其中農戶貸款考覈指標單列。結合央行公佈的涉農貸款增長數據可知,農村金融市場貸款需求、農戶生產經營情況穩定,金融機構服務鄉村成效顯著。

在金融機構加大服務鄉村,加大對農戶貸款投放力度的同時,對於如何降低農戶貸款的風險引發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大額農戶貸款和小額農戶貸款背後有着不同的風控邏輯。小農經濟下的小額農戶貸款的風險並不高,只要農戶有還款意願,二三十萬元的貸款還款成功率很高;相反,50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大額農戶貸款,一旦出現風險則會超出借款人能力承擔範圍。

“做小做散”降風險

在近期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包容會組織的主題討論中,郵儲銀行總行三農金融事業部總監黃小東認爲,長週期來看農戶貸款風險相對較大,同時其風險特徵表現還受到不同區域,不同時間階段的影響。

對於農戶貸款的風險性來自哪些方面等問題,黃小東認爲,這首先是農業行業特徵決定,農業行業受我國“人多地少”的自然稟賦限制,行業整體利潤率較低。小農經濟中的農戶貸款抗風險能力也相對較低,一旦遭遇衝擊容易形成風險。其次,一些地方也存在農戶信用意識不足,容易受到影響和污染的情況。此外,農村熟人社會還易發生“多人承貸一人使用”等問題。

對於涉農貸款的風險性,此前銀保監會就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努力實現涉農貸款增速高於全部貸款平均水平,對涉農不良貸款給予更大的容忍度。銀保監會在2021年初明確提出,對普惠型涉農、精準扶貧貸款不良率高於自身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以內的,可不作爲監管評級和銀行內部考覈評價的扣分因素等正向引導政策。

在政策全力支持鄉村振興,督促銀行保險機構持續加大“三農”信貸投放的背景下,銀行業機構從業者也在探索如何進一步降低農戶貸款的風險。

如何才能夠降低農戶貸款的風險?多位從業者都認爲,“做好額度管控,避免出現過度授信是降低農戶貸風險的有效辦法。”

黃小東指出,“大額貸與小額貸風險邏輯不同。一定額度以下的小額業務主要看農戶本身的還款意願。但額度達到一定程度,則要看借款人的經營能力,看其自身種植、養殖的經驗情況。如果經營能力不行,還款意願再強可能也還不上。”同時,他坦言,“實際上,農業產業風險對於大型銀行來說影響不大,正常的撥備計提可以覆蓋產業風險,最害怕的是非經營性因素造成的風險,如頂冒名貸款等。”

對於農戶貸款業務,江山農商銀行副行長王鋒認爲,戶均額度小是降低農戶貸風險的有效辦法。同時,他進一步指出,“首先農戶貸款本質是分散風險;其次公司承擔有限責任,個人承擔無限責任,所以公司是存在惡意逃廢債的現象,但農戶貸的借款人還款的意願還是比較高的。”

對於農戶貸款的核心風控手段,王鋒表示,“我們做農戶貸款,除了少數因爲原則問題不能貸的農戶之外,對於其餘的農戶就是貸多少的問題。爲此,我們做了全市農戶數字畫像,給農戶分層,對於不同的農戶給予不同的貸款額度。”

據瞭解,截至2022年末,江山農商銀行各項貸款餘額243億元,各項貸款同比增長21.6%,高於人民幣貸款增速,也高於全國農信系統貸款增速。在本地市場份額也是達到35.44%,整體的不良貸款率僅0.62%。

上述成績的取得是依靠江山農商銀行堅持做小做散的市場定位和做大做強零售業務的發展戰略。在江山農商銀行243億元的貸款規模中,個人貸款餘額142億元,佔全部貸款比重達到58.44%。個人有貸戶達到5萬戶,戶均只有28萬元。

專注於農戶貸款的小額貸款機構中和農信也有相同觀點。中和農信副總經理白雪梅表示,“農戶貸款額度不高的情況下風險可以規避,要保持避免客戶過度負債,農戶貸的額度不能太高。”

在對具體的客戶風控把握時,白雪梅認爲需要做好以下三點:首先是選擇正確的借款人;其次是設計好自己的貸款產品,貸款額度;最後,保持機構自身管理水平是降低農戶貸款風險的準則。“把握借款農戶沒有不良嗜好,機構和借款客戶之間彼此信息對稱。”

此外,白雪梅認爲,農戶貸款的風險性高低還受貸款機構的管理水平、團隊的運營情況影響。

公開信息顯示,中和農信依託全國4000多名鄉村基層員工,在2022年末,中和農信的金融業務覆蓋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的460多個縣域,在中西部地區的業務爲主,目前在貸餘額爲152億元,戶均餘額爲4萬元,90天以上的不良率控制在1.58%,在貸客戶數是37.4萬戶。

農戶貸走向數字化

常年紮根農村的農信體系是農戶貸款不可或缺的力量,是農貸市場主力軍。在做農戶貸款時,近些年農信系統藉助數字化轉型,實現了更高效高質的農戶貸款,並取得了一定進展。

在農戶貸款方面的具體做法上,江山農商銀行開展了“無感授信,有感反饋”的數字化整村授信模式。截至2022年末,江山農商銀行農戶評級授信21.8萬戶,授信金額達到了417億元,戶均的授信額度約爲19萬元。

對於農戶貸款業務的具體經營方向,王鋒指出,“從收益覆蓋風險的角度來看,農戶貸款的收益總體要高於其他貸款。具體從數據上可以看出,2018年—2022年,江山農商銀行小額農貸利率基本維持在較各項貸款平均加權利率高100個BP左右,但各項貸款平均加權利率從2018年開始至今降幅已達到23.36%。另外,本行線上小額農貸不良率0.16%,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高收入低風險對我們來說就是創造價值的。”

王鋒坦言,“實際上隨着借款人還款能力提高和受通貨膨脹的影響,在近幾年收回了很多此前放出去的農戶覈銷貸款,這也是用時間來換空間”。

在農戶貸款業務的經營邏輯,黃小東認爲,“農戶貸業務的核心邏輯就是,通過撥備覆蓋產業風險,通過不斷降低運營成本和非產業風險,保證定價能夠覆蓋風險,來推動農村信貸業務的商業可持續性。”

此外,互聯網銀行通過技術賦能在農戶貸業務方面也取得成績。

公開信息顯示,網商銀行大山雀系統將衛星遙感技術結合了人工智能的模型和算法,將衛星識別的結果應用到了涉農信用貸款的模型當中,服務了全國的種植農戶。

數據顯示,截止到2022年底,網商銀行與1200個涉農區縣達成合作,大山雀系統服務超百萬種植農戶。在新增的農村客戶當中,有80%以上從來沒有獲得過經營性的貸款,而貸款的不良率也控制在很好的水位,與其他類貸款業務的不良率持平。

對於如何降低農戶貸款的風險性,網商銀行行長助理、農村金融部總經理彭博認爲,農村客戶的主觀還款意願充分,我們通過數字化風控系統來判斷他的還款能力。具體來看,首先網商銀行通過數字化體系去還原農戶的用戶畫像,包括所從事行業、地域,用款需求和週期等問題。其次,網商銀行服務農業產業鏈上的多個環節,包括種植、流通、銷售等,通過產業鏈上的用戶交易,遙感衛星技術所追蹤的種植情況以及農業電商客戶的庫存、訂單、流水等,動態地瞭解它的生產經營狀況,這樣對服務客戶的風控把握以及貸後的處置都會有更好的判斷。

未來,在技術進步,央行徵信意識普及率逐日提高,以及銀行信貸業務合規化經營水平不斷提升的當下,農戶貸款在銀行各類貸款業務中的重要性將日漸凸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