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佳岚 广州报道

近日,谷歌公司在其官网上宣布,已停止销售Glass Enterprise Edition(谷歌眼镜企业版),其作为专门针对商业用户推出的增强现实(AR)设备将于今年9月份停止软件支持。此举标志着谷歌眼镜产品线的终结。

而近段时间,AR行业似乎也遇到了寒流,AR隐形眼镜厂商Mojo Vision宣布裁员75%,并将市场转向研发MicroLED技术。微软则传出公司AR眼镜团队受到了裁员影响。

国外的AR产业发展仿佛蒙上了阴影。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国内AR品牌热情高涨。在B端AR项目遇冷的同时,消费级智能眼镜仍在异军突起。

多家巨头的AR项目受挫

谷歌是业界最早推出智能眼镜的一批厂商,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第一款AR眼镜Google Glass。但由于价格昂贵、功能鸡肋、侵犯隐私等一系列争议,Google Glass的普及率并不高,2015年,Google Glass基本停止向消费者销售,此后,谷歌将智能眼镜市场瞄准企业客户。Glass Enterprise也成为Google Glass的后续产品。

“这并不是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谷歌最初的眼镜产品距今已经10 年了,而这个最新版本只是对原始设计的增量改进,已经有4年的历史了。”TechInsights执行总监David MacQueen对记者表示,谷歌未跟上步伐,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与竞争对手相比,谷歌眼镜是一款功能有限且过时的产品; 其次,其在市场增长快速的中国市场影响力有限。

有行业人士向记者指出,谷歌这款产品正式停售前其实早就没什么水花,业内这两年基本没什么人谈论,不是这两年XR(扩展现实: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的总称)产业发展的亮点,也不是目前AR品类主流的形态了,发展至今是产品定价、定位、内容等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

而谷歌并不是个案。2023年1月,致力于为医疗领域以及日常使用开发的AR 隐形眼镜厂商Mojo Lens宣布裁员75%,未来将专注于 MicroLED技术。Mojo Vision首席执行官Drew Perkins表示:“全球经济下滑、资本市场极度紧张以及先进AR产品的市场潜力尚未得到证实,这些都导致Mojo Vision无法找到额外的私人资金来继续开发Mojo Lens。”

另一边,微软似乎也遇到了麻烦,据彭博社报道,微软计划裁员万人,其混合现实硬件HoloLens 团队受到很大影响,其中包括AR眼镜HoloLens业务,原因与军方减少对微软AR设备的采购相关。

不仅如此,据媒体爆料,Meta将在2024年推出其首款AR眼镜,但后续因裁员等种种原因目前该项目进展不明。

国外多家AR 厂商发展似乎也逃不过经济下滑等带来的连锁反应。

David MacQueen指出,几乎所有科技公司一样,微软已经裁员,包括其混合现实部门的员工。然而,大多数裁员都在虚拟现实方面,微软的虚拟现实社交网络AltSpace已经关闭,“混合现实”平台(实际上是虚拟现实)也已经结束。微软继续开发Mesh平台,该平台更侧重于AR功能。

根据IDC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AR/VR头戴式设备出货量仅有880万台,同比下滑20.9%,其中全球VR出货量同比下滑了21.4%, 全球AR出货量同比下滑2个百分点左右。

消费级智能眼镜市场异军突起

但这并不意味着AR市场不被看好。相反,自去年以来,国内智能眼镜品牌发展迅猛,甚至不少AR初创企业仍在近期完成了融资。在AR市场,消费级智能眼镜正在异军突起。

2022年,国内Nreal、亮亮视野、雷鸟创新、李未可、Rokid等初创品牌先后推出了自家的AR眼镜。其中,Nreal在2022年以近10万台的出货量占据了全球AR市场榜首。

IDC的报告指出,往年AR产品主要为高价位的商用型号,新品涌入使得2022年AR产品的平均单价大幅下滑。到2022年第四季度,500美元(约合人民币3450元)以下的AR产品出货占比已经接近90%。

除了初创品牌之外,手机厂商们也跃跃欲试。2022年9月,联想T1智能眼镜发布。12月,OPPO发布了重量仅约38克的双目AR眼镜OPPO Air Glass 2,华为也推出了智能观影眼镜 Vision Glass。小米在2023 年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了小米无线AR眼镜探索版,荣耀观影眼镜(HONOR Vision Glass)也在2023年3月6日亮相。

“我们有一个非常大胆的判断,这一次平台更迭,中国会跑在世界的最前面。”对于中国AR品牌在过去一年的表现,Nreal创始人兼CEO徐驰表示,15年前,智能手机出来的时候,无论是硬件端还是系统端、交互端,中国相关人才储备、知识储备都不够;但15年后,供应链以及移动互联网培养的巨大人才储备、庞大的市场已经让中国完全有机会在这波新浪潮下更快创新和引领行业。无论对美国还是欧洲,在快速迭代过程中,中国完全具备优势,能够冲在最前面。

这种“冷热不均”不仅表现在国外厂商遇冷、国内厂商却积极布局,也表现在企业级和消费级市场的发展差异。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商业用户在AR领域的培训和现场服务应用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这类情况在2022年有所转变,消费级AR眼镜成为各大厂商争相布局的重点方向。

IDC增强和虚拟现实研究团队的研究主管Ramon T. Llamas指出,“随着更轻的外形、更明亮的显示屏、清脆的声音和越来越多的游戏列表的出现,早期采用者已经把目光投向另一个方向。再加上VR游戏的广泛流行,即使商业市场依然在不断增长,但消费者市场将会引领AR/VR领域。”

“以国内市场为例,2022年AR品类中有82.9%的出货量均为消费级产品。2022年可以说是国内智能眼镜发展非常迅速的一年,低价位段的产品已经快速占领市场。”IDC中国高级分析师赵思泉对记者表示,2022年全球AR消费级市场同比增长121.1%,商用级市场同比下滑50.9%。

记者了解到,以B端市场为主的影创科技(Shadow Creator)2022年曝出大规模欠薪、遭遇市场困境等,也影响到了商用级AR市场的表现。

赵思泉也提到,微软HoloLens 2022年在国内商用市场还是有相对稳定的出货,但其定价及应用范围等都使得用户数相对有限。

对于未来,根据Wellsenn XR的推测,到2024年全球AR头显出货量可能从2019年的42万台飙升至150万台。

IDC方面向记者预测,2023年,全球消费级AR出货预计同比增长82.3%,企业级AR预计同比增长43.3%。

赵思泉对记者表示,企业级AR市场目前仍存在产品价格居高不下、技术门槛较高、工人的学习成本高等行业难点,目前来看主要是制造业用AR产品更多,仍有较多场景可开拓。

“现在的消费级AR更像是智能穿戴眼镜,真正增强现实的应用很少,所以技术门槛不高。”赵思泉同时也提醒道,国内厂商们也还是面临融资环境不稳定、初创企业在消费市场知名度较低、整体消费市场较为低迷、产品同质化严重等诸多现实问题。

“AR仍然存在很多挑战,关键的技术战场之一是镜头技术。苹果、谷歌、微软、Meta和Snap的研发预算都相当大,它们都花费了额外的资金收购拥有AR镜头技术的公司,这显示了创建高质量AR显示器的重大挑战。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挑战甚至比企业市场更大。因为对于消费市场来说,挑战不仅在于制造有用的东西,还在于制造好看的东西。”David MacQueen举例,Magic Leap和HoloLens都拥有令人惊叹的技术,但消费者不会佩戴如此笨重的设备。这不仅与镜头有关,还与其他组件有关,这需要形式与功能之间的潜在权衡。

尽管谷歌暂停了Glass Enterprise Edition,也并不意味着谷歌放弃了AR。谷歌方面称仍然致力于增强现实技术。谷歌发言人Patrick Seybold表示:“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将AR构建到许多谷歌产品中,我们将继续寻找在我们的产品组合中带来新的、创新的AR体验的方法。”

David MacQueen对记者表示,他也期待谷歌未来会有AR产品。值得注意的是,自上一版谷歌眼镜发布以来,其已经收购了North、Raxium等AR显示公司。 为此,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会有一款来自谷歌的、显示屏得到大幅改进的产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