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多年的主流国际车展中,新能源汽车从不缺席。但刚闭幕不久的2021上海车展,却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电动汽车在声量上首次超过了燃油车,这也契合了这届车展的口号“拥抱变化”。

从哪方面有所体现?我们从国际大牌的全球首发车和关注度高的新车上即可看出。

先说全球首发新车。对于顶级规模的国际车展而言,全球首发新车的数量和重磅程度,是衡量车展含金量的重要标准,就好比一部重金大片的明星阵容。

豪华品牌的全球首发车中,比如奔驰EQS、EQB、宝马iX、奥迪A6 e-tron,凯迪拉克带来的LyriQ纯电概念车,捷尼赛思亮相的纯电动G80,都是电动汽车。而类似丰田、本田的国际大品牌也全球首发了电动概念车或量产车。

再看本届车展关注度高的新车,诸如极氪001、智己L7、大众ID.6系列、长安福特Mustang Mach-E、小鹏P5等,清一色是电动汽车。

最后,我们来看下本届车展的新车数量,多达165款。而其中只有81款是纯燃油车,其他都是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非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和48V轻混在内的新能源车,它们相加的总数已经超过了纯燃油车,而纯电动车占到它们的70%。

由此看出,虽然电动汽车在争议中前行,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无论你是否反对,时代已经很难逆转。至少在4个方面,电动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有明显优势。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现在,燃油车的发动机热效率面临一个天花板,以汽油车为例,达到40%已经接近满分优秀,而全世界所有汽油车的热效率都不可能达到50%。也就说说,就算你的车加满一箱油,其实真正被“消耗”到车轮上的动力还不足一半,其中很大部分已经被散发掉了(比如热能)。

但电动汽车中,电机转换效率高达90%-95%,效率比汽油车高了将近一倍,这点让广大燃油车们望尘莫及。


加速和操控都有明显提升


电动车加速性的优势毋庸置疑,因为动力效率高和传递直接,进入“5秒俱乐部”是轻轻松松的事。以前,要达到这个性能,你需要买一辆将近一百万的燃油车,现在只需要二三十万就可以。

而论操控,得益于电动汽车的结构,最重的电池部分置于车底,因此重心低,造就了电动汽车天生就拥有较好的“操控禀赋”。


电动汽车更容易实现智能化


未来的汽车中,智能化是一个技术制高点,它逐渐让人们双手脱离汽车,更高效地从A点到B点。而电动汽车的结构,天生注定它更适合布局智能系统。

因为传统燃油车的车载电池很小,并且各个电子控制单元是独立的,很难支持整车级别的OTA升级。但电动汽车全是电池,不存在这个问题,而且整车架构上有革命性的改变,可以很方便地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带来更好的体验,也是未来自动驾驶的基石。


能量获取更多元化


在传统燃油车中,能源一切来自石油,但众所周知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但是电动汽车的电,可以来自多个方面,比如可以依靠阳光、水、风等发电,总之,获取电的渠道比石油多得多。

当然,电动汽车也有自身的软肋。比如充电便利性、电池安全和续航,但这些问题正在快速解决。

比如电池续航,从5年前的300km门槛,上升到现在的500km,未来10年有望增加到1000km。只要续航足够长,依赖充电桩的次数就减少。而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充电时间也在逐渐缩短,比如由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及丰田研究所从事的电池项目,找到了优化电池充电速度的方法,或将使电池充电时间减少10倍以上。

电池安全方面,也有了长足的提高。比如近日,IBM与戴姆勒集团研究人员在量子计算方面进行合作,希望能够对锂电池进行重新建模,研发安全性能更强的锂硫电池,解决电动车的后顾之忧。

当然,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燃车还不会消失。因为它仍具备了一些电动汽车所没有的优势,比如补充能量快,机械可靠性高。它们可能会服务更细分的市场,变得越来越小众。就像相机的发展,现在绝大多数人不会买一台相机,只用带拍照功能的手机,就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但单反数码相机和单反胶片相机还没有消失,它们用于更加专业的领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