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海证券报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韩宋辉)保险业正在摸底调研行业负债成本及资产负债匹配状况,拟根据经济周期变化进行前瞻性调整。

上海证券报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近日,银保监会人身险部已组织行业协会及多家保险公司召开座谈会,各公司在会上披露了负债成本、资产负债匹配情况等,并就相关调整政策进行了建议和讨论。

下调评估利率达成共识

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记者,根据各公司披露的情况,长期拉平来看,各公司投资收益基本能够覆盖负债成本,没有系统性风险。

但是,险企去年的经营数据,反映出行业需要强化风险防范。“去年,受多重因素影响,险企投资收益普遍不好,一些公司当年度的投资收益可能无法覆盖负债成本。虽然单一年度的盈利情况不会影响公司经营稳定性,但相关风险的确需要关注。”一位与会人士表示,今年投资环境有所改善,不过长期来看,险企投资收益水平将有收窄趋势。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分析称,前几年,主要发达经济体已经呈现出低利率态势,随着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普遍预期我国仍处于利率下行通道。在低利率环境下,存续保单和新售保单的利差损(险企投资收益率低于保单预定利率造成的亏损)风险都值得关注。

保险业的确到了要降低负债成本、转变发展思路的关键时候。一个重要方式是从定价端入手,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业内人士表示,责任准备金可以理解为,保险公司为了应对将来的赔付而提取的资金储备。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产品预定利率挂钩,降低评估利率也意味着降低产品预定利率,将直接推动险企负债端成本降低。

一位与会总精算师对记者表示,各险企基本就降低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达成共识。客观来看,险企未来投资收益承压,无法再支持产品端设定高预定利率。

具体调整方案待确定 

记者获悉,会上,各公司总精算师就如何调整进行了讨论,不过具体的调整方案还有待监管研究后出台。

“我们希望以一种比较平稳的方式过渡,防止行业大起大落。”一位与会总精算师表示,有公司建议分阶段调整,比如普通型长期年金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目前为年复利3.5%,可以先降到3%,以后再动态调整。

此外,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降低,意味着险企需要提取的责任准备金越高,那么险企需根据业务规模增提责任准备金。一位与会总精算师表示,为了减少增提责任准备金带来的压力,会上有公司建议新老划断,即老产品不增提准备金,新产品按照新的评估利率计提准备金。

“上述这些调整方式,行业还在讨论中。最终,还需要等监管研究之后,给出一个调整方案。”该总精算师表示。

多重能力提升 助力行业稳健发展

近期,业内对于险企投资压力、资产负债管理等话题讨论颇多。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大家探讨的焦点是,目前行业面临的困难,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利差损风波有何不同?行业是否面临新一轮考验?

利差损是指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低于有效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而造成的亏损。业内人士表示,利差损风险主要出现在人身险公司经营中,受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险企投资收益下滑,而产品预定利率调整滞后,导致险企亏损。

接受记者采访的人士一致认为,当前保险行业风险总体可控,没有出现利差损风波。仅仅是个别业务、个别公司需要调整前几年的激进策略,避免进一步积累利差损风险。

业内人士表示,上世纪90年代,我国寿险业曾面临“利差损”风波,给一些保险公司带来较大亏损。所以,在谈到“利差损”风险时,人们总是忘不了那一次教训。但是,如今不同,保险行业并没有积累大量风险,而是出于防范风险的目的提前注重防范,两者不能等同比较。此外,如今的经济金融环境、险企风险管控能力、应对市场变化能力都比20多年前大大提升,可以有效保障行业稳健发展。

“近年来,保险监管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重视前瞻性,做到了早预警、早干预。”中国社会科学院保险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向楠表示,监管部门2019年对高预定利率年金保险、2020年对高结算利率万能险,以及2022年对增额终身寿险均进行了针对性的风险调控,降低了行业风险的聚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