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我们聊到车企年底冲量那点事,此番,我们不妨把这个话题再往深里说道说道。


首先,车企们为什么要在年底冲量?这个问题,相信不少人会不以为然,大家觉得提振销量无可厚非。但为什么偏偏在年底呢?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销量目标”这四个字。


1


按照车市惯例,车企会在年初时公布新一年的销量目标。乍看上去,这个销量目标似乎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毕竟卖多卖少,跟外界没太大关系。


但实际上,这个销量目标,对车企本身而言,意义重大。小到车企内部的考核依据,大到资本市场甚至母公司的战略走势,都与年度的销量目标息息相关。



销量目标对车企内部如此重要,就不难理解为何在年底的时候,车企们要铆足了劲儿冲量。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看看今年到现在为止,车企们完成销量的数据如何。


根据多家上市车企2020年最新业绩汇总统计,我们能看到部分车企在今年的完成率情况。数据显示,销量实现正增长的车企仍占少数,处于负增长的车企超六成。


2


出人意料的是,长安汽车的目标完成率情况最好,前11月销量达180.30万辆,全年同比增长15.27%,相比之下,吉利汽车、东风集团及广汽集团,面对今年的销量目标则有着一定挑战性。比如吉利,就刚好踩在目标完成率的线上,能否完成全年目标,只看12月份的销量走势。



相比这些“够一够”就能完成销量的车企,有些车企的命运就没这么好,因为它们无论怎样,都无法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


最夸张的,是北汽新能源。



北汽新能源曾在年初,提出2020年实现年产销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结果,上个月,北汽新能源单月销量仅为1,754辆,同比下降74.9%。今年1-11月份,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为2.49万辆,同比下降78.18%。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到11月份,北汽新能源才卖了2.49万辆车,也就是说,在距离年底还只有一个月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的年度销量目标完成率,还不到5%!


3


如此惨烈的情况,让北汽新能源活生生地成为了今年车市的开心果。


一般来说,车企完不成既定目标,有两个因素,一是年初目标定的太高,二是全年营销做的太差。而对于北汽新能源来说,两个因素,都完美中招。



退回到三年之前,北汽还自称国内“新能源一哥”。论其原因,除了强力限购但唯独对北汽新能源车型“量身定做”的北京市场之外,北汽新能源的销量很大一部分是依靠企业客户或政府采购,以及靠低端油改电车型吃补贴低价走量。


靠着这些手段,北汽新能源一度在车市获得了一定成绩。然而,成绩让人盲目,最关键的,是看不到问题。


2019年,北汽新能源宣布当年的销量目标为15万辆,这与2018年的销量目标持平。在跌跌撞撞,靠着各种手段基本完成之后,北汽新能源没有深刻反思自己的市场处境,及时提升短板,而是在2020年初制定了夸张的5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目标。


彼时,北汽新能源2020年销量目标一公布,就招致了外界的一片非议,认为这个销量目标过度夸张,离市场实际情况太远。但是,因为种种不为人知的原因,北汽新能源仍然坚持自己的销量目标。



结果,2020年,这个夸张的销量目标,把北汽新能源变成了业界笑柄。除了销量的断崖式下滑之外,资本市场的反应也很明显。据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北汽蓝谷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净利亏损达28.84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在扣除非经营性损益的净利润中,北汽蓝谷的净亏损高达31.09亿元。


写在最后:


事实上,今年新能源车市的走势,并不差。尤其是下半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已连续多月呈现爆发式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量为18.0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8%。乘联会还预测,2020年全年预计国内车市新能源销量为126万辆。



在市场环境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北汽新能源在今年前11个月的销量完成率却不足5%,这足以说明问题的所在。


从用低端车型走量获得高额补贴,到北京汽车合并为BEIJING品牌、推出高端新能源子品牌ARCFOX,以及“换电”业务的扩张等做法,可以看出,北汽新能源的重点,并没有放到产品的研发与品质提升上,而是在不断地试图通过品牌运作等方式“走捷径”。


但事实上,随着国内新能源补贴的退坡,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成为“红海”,而特斯拉这头“大鳄”的涌入,更是给国内新能源车企以极大的竞争压力。



2020年,对车企而言,是机遇,更是挑战。但,能从危机中把握机会的车企并不多,而像北汽新能源这样倒下如此彻底的,其实也很少见。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汽新能源的危机,也许刚刚开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