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大地文心”生態文學作家採風團走進最後一站,走進重慶市南岸區廣陽島,看這座江心島的綠色蝶變之路,感受生態修復的獨特魅力。

廣陽島位於重慶的銅鑼山、明月山之間,是重慶主城區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擁有獨具特色的江河景觀和自然生態資源。

“大地文心”活動由生態環境部、中國作家協會主辦。國內知名作家、詩人,包括丹增、葉梅、楊曉升、馮秋子、徐迅、黃亮斌、李元勝、張者、張遠倫、唐力、李燕燕、向林等走進廣陽島,感受山水環繞的巴渝鄉村田園風景畫卷。

春日的廣陽島,油菜花和水稻田風景錯落,山坡、溪流、樹林和溼地相映成趣。據介紹,十多年前,大開發讓廣陽島上的水脈遭到結構性破壞,湖塘失去天然屏障,自淨能力下降,污染嚴重。經過自然與生態的修復,廣陽島恢復了清水綠岸、鳥語花香的田園風光。

作家、詩人們瞭解完廣陽島的綠色蝶變故事後參加了活動總結會。至此,爲期6天的“大地文心”生態作家採風重慶行系列活動圓滿收官。

在談到參加此次活動的感受時,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丹增表示,這一路走來,感覺到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他認爲,物質生活得到滿足後要追求文化生活,還需要有美好的生存環境,這纔是生活的最高境界。他強調,此次採風活動既是作家的一次感受自然生態之美的行程,也是書寫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義不容辭的責任。

魯獎獲得者、重慶市作協副主席李元勝表示,“大地文心”採風活動能讓這麼多名家聚集於重慶,以各自擅長的方式去調查去走訪,去到人和自然相處、生態環境保護的第一線,去發現能成爲好作品的素材,這再一次證明好的作品不是在書齋裏寫出來的,是我們共同用腳步在大地上走出來的。在他看來,這個時代最值得關注的生態文明故事,還沒有非常好的表達出來,還停留在人和自然的天然共處中,很多文學的理想還停留在嚮往上。他認爲,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是把一個時代最重要的元素表達出來,生態文明在目前階段就是最重要的時代元素之一。

魯獎獲得者、重慶市作協副主席張者表示,從老莊的“道法自然”“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爲一”,到陶淵明的“久在樊籠裏,復得返自然”;從唐詩,到宋詞,無不表達了人對自然的觀照。中國曆代文人寄託于山水自然之間,用文字“創造出了中國的烏托邦”,從而使古典文學達到了藝術的高峯。“自然”是文學之母題,“生態文學”則是貫穿人類文學歷史的重要的創作樣式。當代“生態文學”潮流的興起,無不顯示了“自然”與“生態”對人類文明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性。“生態文學”豐富和拓展了“自然文學”的內涵和現實意義,使文學與自然關懷、生態保護、社會可持續發展緊密相連。“生態文學”風生水起,形成了良好的創作態勢。

重慶市作協副主席、重慶文學院專業作家張遠倫表示,此次活動是生態與文學緊密結合的特別之旅,從重慶江北江灘公園開始,沿長江而下,近距離了解重慶生態治理和修復的巨大成就,用文學的眼光關注身邊的青山綠水,感覺“大自然用它的本身愛上我們了”。在大江大河邊,我覺得我們的美麗星球是一個巨大的連通器,每滴水都與我們息息相關,我們生活在共同的互相滋養的環境裏,需倍加珍視“大自然的本身”。而作家應用文學撫慰、糾錯和救贖的心靈力量,反映我們生態文明建設肉眼可見的成果。

湖南省生態環境廳二級調研員黃亮斌坦言,自己關注長江日久,去年長江持續高溫乾旱時,專門考察了長江干流洞庭湖至鄱陽湖段,也很想來長江干流川江段考察。他表示,“這次採風填補了我對長江考察非常重要的江段這個空白點,對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會更加認真思考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的祖國母親河,切實守護好一江碧水。”

據介紹,此次來自全國各地的15位知名作家走進江北區、南岸區、涪陵區、奉節縣、巫山縣開展調研採訪後,將以文學形式展現當地的自然之美、文化之美、生態之美,描繪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新畫卷!

(文/羅曉紅 重慶文學院供圖)

編輯:朱陽夏

責編:陳泰湧

審覈:萬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