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其它行业,在汽车行业中只要是涉及到造车、退市这样关乎企业重大决策的谣言,企业总会第一时间出来辟谣,然而经过发酵后最终却会被打脸,例如小米造车、长安铃木、东风雷诺退市等等,这些案例多得已经数不胜数。

中国作为全球汽车市场中产品数量最多的国家,市场竞争格局早已不同于以往,因此即便是原先听起来“响当当”的品牌,在如今白热化竞争中同样存在品牌坍塌风险,这就是现在被坊间热议的一汽马自达。

互相争宠,必有一亡

同样是辟谣并没有官宣的一汽马自达,坊间看来其退出国内市场已经是“板上钉钉”事件,毕竟从历史销量上看,一汽马自达年销量不仅从2016年开始就处于快速下降态势,在与长安马自达博弈过程中,销量上也一直遭到碾压,因此对于马自达这种“偏于小众”品牌,在中国品牌建设过程中并不能像“南北大众”、“南北丰田”那样起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的协同效应。

所以说“南北马自达”对于坊间来说,更像是马自达在国内开了两家工厂来分别造不同车型,消费者只需按需选择车型就行。可见,马自达如此布局虽然避免了两家车企在同类产品正面交锋,但却导致两家企业在产品线分割上的不平衡,毕竟谁都想卖马自达最走量车型,但最终获得生产销售权的却只有其中一家企业。

除了产品分配上的不均衡,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在体制上也是完全不同的,一汽马自达仅仅是一家销售公司,并没有像长安马自达拥有独立制造基地,这就好比一汽马自达要造一台阿特兹,一汽马自达要先向长安马自达购买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再转交一汽轿车完成“四大工艺”整车制造,最终再分发至一汽马自达销售网络上。

所以说在这场博弈中,假设一汽马自达与长安马自达生产同一款车型,一汽马自达毛利还将赶不上长安马自达,毕竟生产制造环节都在一汽轿车手里,同时一汽马自达产能还会受限于一汽轿车,这也就导致马自达引入车型上将会偏袒给予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有苦也说不出。

一马退市,长马警钟

销量惨淡,生产受控一汽,一汽马自达终将大概率进入历史舞台。但对于用户来说,“一马”倒台也许却是件好事,部分经销商会并入长安马自达销售服务网络,服务上要相对更便捷些,同时对于原先一汽马自达潜客来说,长安马自达未来将接手现在一汽马自达车型生产,未来产品质量上或许还有新的飞跃。

对于长安马自达而言,接手一汽马自达后看似产品队伍更加壮大,但从技术进化角度来看,被赋予厚望的SKYACTIV-X压燃发动机技术,却在马自达3 昂克赛拉试水过程中却惨遭夭折,可见如今国内市场,HCCI均质压燃虽相比上一代机型有着热效率质的提升,但消费者却不愿意为此付出超过2万元代价,因此未来马自达在产品道路规划上还是得多参考丰田、本田技术发展路线,单单靠汽油机革命性创新,偏执的马自达是很难在市场中摊平巨额研发以及时间成本。

百年马自达来到了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如果一汽马自达推出还没有给马自达敲响警钟,那么留给长安马自达倚老卖老的资本同样也是所剩无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