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5年,改良型蒸汽機被投入使用,人類進入工業1.0蒸汽時代。238年後的今天,以建立智能工廠和系統爲目標的工業4.0智能化時代,正在整個工業部門發生。

當前是我國邁入工業4.0的關鍵階段,中國智能製造將迎來“加速時刻”。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8次提及製造業。在如何推動製造業的問題上,代表委員們緊密圍繞“智改數轉”建言獻策。

那麼,製造業爲何要進行“智改數轉”改造?其中有哪些必要性?

01製造業爲什麼要“智改數轉”

什麼是“智改數轉”?

“智改數轉”不是一個新概念,而是智能製造中的一個新命題,即製造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是以“機器換人、數據換腦”爲出發點,全面提升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等各環節的智能化水平。

從發展的角度來看,“智改數轉”是中國智能製造新階段的新要求。

2015年,《中國製造2025》問世之初,國內企業智能製造水平低下,緊要任務是實現自動化。隨着這些年的發展,大多數企業的自動化水平已經提了上來。所以,2019-2022年期間,國家多次下發推動製造企業智能化改造的相關文件。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智改數轉”是打破產業鏈數據孤島的良方。

在產業鏈的傳統協同過程中,“數據孤島”往往是個老大難。因爲數據在其形成、分析、使用中,往往是不對稱、非封閉或半封閉的狀態——就好像大家在一座座獨立的“島”上。這導致不同企業在展開外部合作時,數據孤島很容易帶來“重複造輪子”、溝通成本飆升、資源大量浪費等一系列問題。

有調查數據顯示,當前,很多企業都已經意識到了單打獨鬥並非出路,必須要聯合數字科技企業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構建數字生態共同體。

企業推行“智改數轉”則可以打破產業鏈的數據孤島,讓企業將外部合作變成“內部合作”, 不再孤軍奮戰,有效地避免同產業鏈的勞動力重複以及資源的浪費。同時,“智改數轉”還可以通過數據驅動企業創新運營、業務模式,全面提升企業在設計、生產、管理等各環節的精細化、可視化、智能化水平,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

從可實現的角度來看,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意味着 “智改數轉”的土壤逐漸成熟。

3G、4G時代,受限於數據傳遞速度,智能化改造一直存在技術成本過高的問題。如今,5G的低延遲、高連接數,讓很多企業解決了之前想做卻做不了的智能化改造難題。再加上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如今,企業的智能化生產不再遙不可及。

02推行“智改數轉”的具體舉措有哪些?

雖然 “智改數轉”只有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想要實現還是困難重重。

一方面,“智改數轉”意味着難以承受的高成本;另一方面, “智改數轉”在改革初期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企業在進行自動化改造時,可以清晰地計算出購買一臺機器可以省下多少人工。在進行智能化改造時,卻很難計算出具體收益和收益時間。而這也是企業自動化推進順利,智能化推進喫力的重要因素。

這些擺在檯面上的困境和難處,成了“智改數轉”的深水區。那麼,從各方來看,推行“智改數轉”應有哪些具體舉措?

對政府而言,要發揮政策驅動作用。具體來看,除了資金扶持,技術支撐等方面,政府可以總結一批可複製、易操作的典型案例和通用方案,讓企業在“智改數轉”上甩開包袱、少走彎路。

對企業而言,要從自身問題出發,進行“智改數轉”。

首先,很多企業不明白自身的真正需求,只是盲目跟風政府和其他企業。比如,看到其他企業使用無人駕駛搬運車AGV,客戶喜歡,自己也弄幾臺,就當實現了智能化改造。最後成本無端增加,收益卻不明顯。

針對這個現象,企業在“智改數轉”時,要對自身情況進行診斷,針對性解決企業在生產經營中的瓶頸問題,再循序漸進地改造。

其次,通俗來講,數字化的本質就是將線下的流程搬到線上進行優化,並固定下來。但對一些企業而言,線下流程本身就模糊紊亂,比如工廠整天都遇到一大堆安全問題、質量問題、交貨問題,將這些未優化的流程進行數字化也就毫無意義。

針對這個現象,企業要做好精益化和數字化的結合。精益化的本質是將一條溼毛巾不斷擰乾的過程,那些擠出的水分就是各種浪費,也是企業提質降本增效的空間。有些企業在“智改數轉”投入巨大,卻沒獲得實際效果,很大原因就是源於沒有優化流程,進行精益化改造。

怎麼做呢?企業要藉助精益化價值流分析法,梳理企業業務全過程,找出業務流程的痛點,在打好工業3.0基礎,完善信息化和自動化的前提下,再結合智能化數字改造,向工業4.0方向不斷演變,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於龍頭廠商而言,大企業的示範標杆也尤爲重要。簡單來說,就是“以大帶小”。

爲了讓中小企業能順利實現數字化轉型,工信部提出了“鏈式”轉型路徑。即在產業鏈中發揮核心企業的關鍵帶動作用,通過開放技術平臺和數據資源與中小企業開展合作,用自身能力和經驗提升上下游協同效率,幫助中小企業降低轉型成本,帶動中小企業融入數字化應用場景和產業生態。

而其中稱得上具有示範標杆作用的核心企業,聯想集團就是一家。那麼在具體案例中,聯想又是如何進行自身“智改數轉”,並賦能中小企業的?

03聯想點亮“燈塔工廠”

“燈塔工廠”代表當今全球製造領域智能製造和數字化最高水平,被譽爲“世界上最先進的工廠”。 

近日,聯想集團合肥產業基地(聯寶科技)成功入選“燈塔工廠”,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智能計算設備研發和製造“燈塔工廠”。

聯寶科技有多厲害呢?

可以說,聯寶科技在用以“甩響指”的時間生產電腦。

全球每銷售8檯筆記本電腦,就有1臺誕生於聯寶。而且,聯寶每天80%的訂單都在5臺以下,日調度物料超過3億顆,這對工廠排產效率和調度的智能化提出了極爲嚴苛的要求。

每個工廠都有自己的製造節奏,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尖峯時刻。聯寶採用了“聯想尖峯製造模式LPM”,該模式是聯想集團智能製造水平和轉型升級能力的集中體現。

聯寶實現“尖峯製造模式”的祕密武器又是什麼?

其中一個就是被稱爲供應鏈管理的“最強大腦”的供應鏈智能控制塔。該智能控制塔由聯想集團自主研發,打通了聯想供應商的信息系統,包括30 多家自有及合作工廠、2000 餘家核心零部件供應商、280 萬家分銷商和渠道商,以及服務 180 多個國家和地區客戶的需求和供應情況。

有了這個“最強大腦”,即使是急需一顆小小的螺絲釘,管理者也可以從系統內的幾千家供應商中,甚至是另一個半球快速地完成調度,以響應生產要求。值得一提的是,供應鏈智能控制塔還獲得了首屆 IDC 亞太區數字供應鏈領導者獎項。

在智能生產線上,聯寶科技設計建造了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標杆線--“哪吒線”和“水星線”,其數字化、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均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在智能製造領域已獲

得121件授權專利。

有了它們,在排產環節,聯寶將制定生產計劃的時間從傳統的6小時大幅縮減到1.5分鐘,產量提升19%,處理訂單數提升24%,交期滿足率提升3.5倍。

那麼,聯寶科技這座“燈塔工廠”如何發揮“鏈主”作用,照亮中小企業?

聯寶科技將先進的製造實踐通過產業鏈、供應鏈逐步向整個製造業擴散。目前,追隨聯寶科技到安徽聯動發展的產業鏈合作伙伴已達70餘家,實現60%以上的機構料件本地化供應,不斷優化產業集羣效應。而隨着聯寶科技對上下游供應商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引領和賦能,僅產業鏈合作伙伴就爲安徽貢獻了年度產值超過140億,提供各類就業機會超過1.6萬個。

而這只是聯想集團帶動中小企業的一個案例。

正如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中小企業客戶業務羣總經理王忠所言:“搭建平臺、構建生態已經成爲包括聯想在內的大型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途徑。”

擁有20年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經驗的聯想,能夠深刻洞察中小企業客戶個性化轉型需求。聯想百應中小企業一站式數字化服務平臺圍繞集成辦公、智能IT運維等20+細分場景,以“軟件+硬件+服務+平臺”的一站式整合交付,成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首選。

聯想百應提供的“打包式”服務,不僅能滿足中小企業對數字化產品的購買成本低、部署門檻低、使用難度低等要求;還爲中小企業提供“陪伴式”服務,覆蓋中小企業“智改數轉”的全生命週期,幫助中小企業認清轉型需求,解決精益化和數字化結合中遇到的難題。

目前,聯想的數字服務已經成功助力包括3000餘家“小巨人”企業在內的3萬餘家“專精特新”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讓衆多中小企業從實現1到N,不再遙不可及。

正如聯想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所言:“獨木不成林,中國製造業的整體轉型升級需要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才能完成。”當下,中國智能製造將迎來“加速時刻”,聯想集團將繼續發揮“頭雁”帶動作用,支持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快“智改數轉”,支持更多的中小企業成爲“隱形冠軍”和“配套專家”,促進產業鏈生態良性運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