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就在昨天,雷军的一句“BIG NEWS”引发了无数汽车人对于小米会造车的猜想,但最终这场闹剧却以小米即将召开的春季发布会收了尾。

除了小米之外,被风传造车最多的就是苹果了。

甚至一度有消息传出,苹果已经和现代起亚启动谈判,后来无疾而终;又有消息称富士康和麦格纳会给苹果代工,似乎苹果造车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

而汽车界的苹果,毫无疑问是凭借科技感走在时代前列的特斯拉。

最近,上汽乘用车旗下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品牌R汽车举办了一场R品牌共创者生态大会,发布了一项名为“R-TECH”的黑科技和一台新车ES33。但就在会上,R汽车居然直接在智能驾驶方向公开叫板特斯拉!

上汽乘用车总经理、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还放出豪言:“我们就是要做特斯拉做不了,但苹果想做的事情。”

好家伙,这后来者居上的气势,让社长不仅有些好奇:R-TECH到底有什么来头?它又凭什么能在智能驾驶方面,和特斯拉公开叫板?还抢先苹果一步?

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R-TECH是个啥?

绝大多数车企在发布会上,常用的说法都是平台或者架构。

简单来说,平台就好比我们用乐高积木盖摩天大楼。只要固定好地基,上面的每一层想盖成什么样、实现什么样的功能,完全可以自己说了算。

平台对于车企来说,最大的好处是能够降低成本,提高研发和生产效率,最近几十年来汽车价格不断下探,就有它的一份功劳。

至于架构的概念则比平台更加高级,简单来说就是它的可扩展性更强,同样的乐高不仅能盖摩天大楼了,商场、别墅、工厂它都能搞定。

当然这也对研发架构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开始就要设想到十几年后的样子,还得经过大量的CAE虚拟仿真测试,花掉上百亿都很常见!因此目前有实力研发架构的车企并不算多,国外的丰田大众,国内的吉利上汽都在其中。

但在这次大会上,R汽车却闭口不提平台和架构,而是直接拿出了“R-TECH高能智慧体”。TECH的后缀一挂,一张口就知道非常地科技概念了。

据说早在5年前,上汽就已经开始研发R-TECH,总投入高达200亿!一出手就是“半个蔚来”,也足以看出上汽对R-TECH的重视程度。

那这个R-TECH,和我们平时说的平台和架构到底有什么区别?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会更加开放。

这个开放有两层意思。用R汽车的宣传语来说,就是硬件可插可换可升级,软件可买可卖可定义,电池可充可换可升级。比起传统的车辆架构,R-TECH在软硬件上会更加开放。

通过AIoT智能硬件即插即用功能,不仅工程师在研发阶段可以在车上“搭积木”,用户在拿到车之后,同样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搭建一个自己的专属世界”。范围也从电池、硬件配置再到智能座舱,几乎涵盖了一台车的方方面面。

这也就是说,R汽车第一次把选择权开放给了用户,由用户来决定自己的车上到底要选择什么样的科技。这场发布会被命名为共创者生态大会的原因,也正是R汽车把用户摆在了共创者的位置。

而在这之前,无论是平台还是架构,都是从工程师角度出发的,追求的是设计、功能和效率的先进性。如果有用户不认可,那不用问,一定是用户不懂车。

这种从工程师思维转变到用户思维的最大优势,就是让R汽车能够站在用户的立场,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无论是从销量的角度还是品牌发展的角度,都是最优解。

这一点,在发布会现场也有体现。

放眼场馆里,大部分都是R汽车的车主朋友们。仅有的3个现场向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提问的机会,也都给到了R汽车的车主。

在此之前,可是只有新势力的车主能够享受到“上宾”的待遇,大多数的车主和车企之间还是单纯的你买我卖关系,连朋友都做不成。

在发布会结束后,媒体的专访环节也让社长再次确认了这一点。

“我们今天选在深圳来举办这次共创者生态大会,就是因为这里的环境会更加开放。今天我们不预设任何问题,自由举手,任何(尖锐的)问题都可以提。”

带着更加开放的用户思维,R汽车已经迈出了走向新时代的第一步。

02. 叫板特斯拉?

在发布会上,R汽车的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明确表示:“我们不会把白色卡车和天空混为一谈,不会对幽暗狭长的隧道束手无策,更不会在雨雾天气无法开启。”

言外之意,特斯拉在纯视觉算法下会存在误判,要说智能驾驶,还是得看R-TECH下的高阶智驾方案PP-CEM TM。

虽然有些吹捧自家产品的意思,但从软硬件的基础来看,R汽车似乎能在智能驾驶领域和特斯拉掰一掰手腕了。

在自动驾驶领域,最关键的也就是感知、决策和执行这三个核心系统,等同于我们开车时的眼睛、大脑和双手的操作。而激光雷达最大的优势,正是感知能力。

在眼睛的基础之上,激光雷达这双看不见的手能够摸到更远的位置,从而避免眼睛无法看到的危险。所以绝大多数车企想要实现自动驾驶功能,激光雷达可以说是必备。

就比如去年的广州车展,小鹏就声称要在今年年底推出全球第一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车P5,总共搭载32个自动驾驶传感器,配置非常豪华。综合算力达到1016TOPS的蔚来ET7也会在明年第一季度交付,理想、威马等新势力也都在持续跟进中。

这次搭载PP-CEM智驾方案的ES33,搭载了12个超声波传感器、12个超高清摄像头、2个4D成像雷达、6个长距点云雷达,并且在风挡玻璃上方配备了一颗全球首发量产的1550纳米Luminar激光雷达。

33个的传感器总数“刚好”比P5多一个,也是目前业内最多的。再加上高清地图和5G-V2X,使得ES33有了六种感知能力,同时不会受到天气和路况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颗Luminar的激光雷达只有4个香烟盒大小,就像二郎神的“天眼”,最远能够探测到500米远之外的物体。1550纳米的波长也不会像900纳米一样伤害人眼、影响摄像头,复杂路况穿透力更强。

配合300条激光线束的扫描,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有了激光雷达的加持,ES33在过路口之前就能知道有没有“鬼探头”,A柱的盲区和前保险杠下方的盲区也不复存在,配合AEB主动刹车,能够规避非常多不安全的情况。

03. 还有什么黑科技?

除了激光雷达之外,在ES33上还首发了一款PREMIUM 4D成像雷达,来自采埃孚。

比较有意思的是,它没有和大多数车一样,选择把毫米波雷达放在风挡玻璃中央,而是把它放到了前保险杠中央的位置。

这种做法,正是为了要在距离+速度+方向角这三个探测条件之外,再增加一个垂直分辨率的维度。

原理也不难理解,普通的毫米波雷达会发射16条扇面的电磁波,遇到障碍物之后只能反射回来一条,只能表明这里的确有障碍物,具体的高低无法判断。

但ES33的4D雷达能够发射出192股电磁波,探测出去的形状是一个圆锥!这就能够探测到更加低矮的障碍物了。

社长给大家简单举个例子。

一些小区的车位会有地锁,高度差不多是45cm,车辆前后的超声波雷达能够探测到。但如果有些不规范的地锁只有25cm,一些超声波雷达就无能为力了。万一遇到雨雪天摄像头失效,就很有可能会伤到车辆。

在这种情况下,ES33的4D成像雷达就能及时识别出来,提醒车主注意。

而除了最基本的泊车辅助之外,4D成像雷达更重要的作用,是提前预警前方140米外的低矮障碍物,比如轮胎、砖块等等。这对于常跑夜路的老司机来说,可是堪称神器。

社长有一次测续航的时候就在路边遇到一半大货车的轮胎,估计是刚刚爆过胎,幸亏没有走神旁边也没有车,躲了过去。如果在当时有4D成像雷达帮忙,提前就能做好准备。

不过硬件能够感知到,不代表车辆就能100%作出反应,后续还要通过判断层和执行层的操作,这都需要极强的算力和算法来支持。

所以在现场发布会上,除了Luminar 创始人兼总裁Austin Russell、采埃孚董事会成员Dr.Holger Klein这样的大佬来站台之外,还有一位重磅人物送上了祝福,英伟达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

ES33也会搭载英伟达最新的Orin芯片,提供500-1000+tops的算力。

这款芯片和1016Tops的蔚来ET7是同款,目前还没有量产。不过两台车都会同时在2022年正式交付,因此搭载这款芯片应该是八九不离十。

不过可能和大家理解的不太一样,并不是算力越大越聪明,决定性因素其实是算法。算法和算力如何匹配,如何训练数据回路,再到神经元的响应,都会影响到智能驾驶系统分析的速度。

目前能够全栈自研智能驾驶的企业为数不多,只有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几家,而且都是一个规模比较大的团队在做。R汽车的做法是拉来合作伙伴帮忙、自己再进行整合,但技术的知识产权还是自己的,并不是照搬供应商。

鉴于车辆还没量产、社长也没有体验到实车,软件上就不多和大家聊了。

04. 苹果咬一口,什么感觉?

在被问到ES33的名字背后有什么含义的时候,R汽车首席共创伙伴杨晓东用一个小玩笑调侃了一下。

“E代表纯电动,S代表SUV,33代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一丝哲学的味道。

按照国家的规划,到2025年,将会有20%的新车销量是新能源车,大约500万辆。如何做大新能源市场,才是所有新能源品牌该做、也正在做的事情,而不是疯狂内卷。

所以目前R汽车也在稳步推进中,一方面是稳住ER6和MARVEL R的销量,另一方面就是开始大规模布局基础设施。

在充换电领域,R汽车今年会铺设100个超充站,总共超过1000根超充桩提供给R汽车的用户;而从ES33开始,针对B端的快速换电也会逐步渗透给C端用户。

R SPACE的线下体验店,也会从上海扩展到整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有望开到200家。除了车辆本身的体验之外,也会针对城市特色加入更多人文和艺术相关的体验活动,希望能够让用户从喜爱R汽车到信赖R汽车。

在基础设施布下之后,重点就只剩下新车的价格。R汽车CEO俞经民表示:“会在30万这个价位段不变,但具体的价格还要和用户互动来决定。”

选择这个价位的理由,是R汽车在和用户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新一代智能汽车的用户更喜欢有个性、与众不同的车。在用户需求的推动下,30万价位的领域甚至有可能存在100万辆级的纯电市场。

因此,R汽车只需要用心打磨产品,从造型到智能去满足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就足够了。

那R汽车为什么会叫R汽车?

“蔚来名字起得很好,很有未来;智己的名字起得很好,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我们R汽车很关注特斯拉,也很关注苹果,苹果咬一口以后是什么感觉?就是‘R’(啊!),这就是我们要的。”

05. 大国博弈

其实R汽车在发布会上拿特斯拉来说事,并不是想吃掉特斯拉在国内的市场份额那么简单。

R汽车真正想做的,其实是苹果将要做、但还没有做的事情。

苹果目前的市值是2万亿,坐拥全球10亿+的手机用户,产品线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使用场景,也由此得到了“全家桶”的名号。

但在衣食住行这四大刚需面前,唯一欠缺的,就是出行。补足出行领域之后,不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还能让“全家桶”彻底形成牢不可破的闭环。

因此,智能汽车一定会成为科技企业的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一个科技公司,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生态系统,苹果都驾轻就熟。苹果在全球有着1700万开发者,中国就有400万人,都能够帮助苹果在出行领域和这些传统巨头一较高下,特斯拉很有可能在苹果入局之后会被挤到二线。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次全球范围内的科技对决,领导者是美国,追逐者是中国。

中美的科技对决,除了芯片之外,智能汽车同样是其中的一个领域。

目前,我们国家有越来越多的智能汽车品牌已经成功站了起来,并且已经开始出海,准备迎接全球的挑战。在传统车企转型革新发展的趋势下,R汽车对于上汽集团来说,同样是在创新跑道上的一次品牌首战。

虽然它未来的表现还需要时间来证明,但随着越来越多具备资金实力、有研发能力、又能踏实把车的工艺打磨好的传统品牌转型加入,社长相信,在这条跑道上,“中国队”离春天只会越来越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