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 伊泽正:对日中第三方市场经济合作前景乐观

本报记者 童沛 吴娜 白波

昨天,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3年年会在京召开。在主题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分组讨论中,日中经济协会理事长伊泽正说,在两国领导人的引领下,日中两国已就“一带一路”合作找到了一种可行模式,即两国企业在第三国市场开展合作。近年来双方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对未来两国第三方市场合作和双边经贸合作的前景持乐观态度。

伊泽表示,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晋三曾于2018年访华时与中方领导人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两国超1500人参会,签署了52项合作备忘录,涵盖基础设施、IT和金融等多个领域。这是两国在“一带一路”合作方面切实取得进展的明证。去年,两国共同参与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落地生效,为两国进一步密切经贸合作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

伊泽认为,两国企业呈现出越来越多互补性,在数字经济领域,中国走在了日本前面,而日本在工业技术方面仍具一定优势。双方互补合作,有望催生更多新的商品和服务,并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一步拓展。此外,日中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也有助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不过,日方也看到,由于商业模式存在差异,日中在第三国开展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有必要建立协作机制,以避免出现问题。”伊泽表示,在防范债务违约等风险控制方面,日中双方仍然存在一定差异。另一方面,他指出,两国企业的一些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实绩,这说明成功合作是可能的。例如日中两国企业在东南亚地区开展制造干熄焦(CDQ)项目合作就是一个范例。

伊泽表示,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本国优先”主义蔓延的趋势,并带来经济等领域的“脱钩”,这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复苏和发展的阻碍,这种趋势应尽早得到遏制。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日中经贸合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冲击,但实际上日本商业界少有人希望与中国“脱钩”。

近期有机构调查显示,在中国有业务的日企中,有25%的企业希望扩张在中国的业务,45%的企业希望保持与中国贸易的现状,只有5%的企业表示将减少在华业务。“这基本可以反映出日本经济界的态度。”伊泽说。

由于新冠疫情,过去三年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进展较为缓慢,但在中国优化防疫政策后,已经出现了一些明显变化。去年12月以来,中国各地商业代表团纷纷出海,其中就有不少到日本考察交流和洽谈合作,这样的趋势令伊泽对两国恢复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前景感到乐观。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