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吕一星

5月26日,理想汽车发布了今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理想汽车营收35.8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517亿元人民币增长319.8%,较上一季度41.5亿元人民币下降13.8%。交付12579辆理想ONE、汽车销售收入为34.6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8.411亿元人民币增长311.8%,较上一季度40.6亿元人民币下降14.6%。截止财报发布时,理想汽车的现金储备303.6亿元,其一季度净亏损3.6亿元,净亏损较2020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大幅增加(去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净利润为1.075亿元人民币)。

单纯从财务指标来看,理想一季度的业绩指标虽然与去年疫情期间相比大幅暴涨,但由于去年一季度疫情肆虐最严重期间政府采取了比较严格的封城措施,导致各个车企去年一季度新车交付量很少,因此参考意义不大。更具参考意义的是与去年第四季度的财务数据的环比。从环比数据来看,理想汽车今年一季度的财务表现很不理想。但不管是2021款理想ONE发布、还是攀升的运营支出,使得资本市场认为理想汽车的技术研发、售后服务、渠道扩张等有更积极的作为,因此理想汽车的股价不降反升。显示出了资本市场对理想汽车前景的乐观预期。

在销售服务网络方面,截至一季度,理想汽车在全国已布局65家零售中心,覆盖49个城市;售后维修中心及授权钣喷中心135家,覆盖98个城市。

随着交付量相较去年同期增长,理想汽车的一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也实现了同比增长,财报显示,其一季度汽车销售毛利率为16.9%,2020年第一季度和第四季度分别为8.4%和17.1%。

在理想汽车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并不乐观的情况下,近日有消息称:理想将接手位于北京顺义区的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依托这一工厂,理想计划总投资60亿元,将其改造升级为生产制造更为现代化的新工厂。

此前,北京现代的第一工厂年产能30万辆。该工厂距离理想汽车位于北京顺义的总部仅有14公里。理想接手后,将大大扩充理想汽车的现有产能,这一项目改造完成后,将于2023年投产。这与理想汽车此前宣布的2023年推出纯电动车型计划相契合。

从今年一月理想汽车公布的数据来看,2020年理想ONE全年总计交付32624辆,而其现有的常州工厂年产能为10万辆,其产能利用率仅为32.6%。在现有产能利用率尚有较大余量的情况下,理想接手原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其年产能扩充了4倍,无异于“蛇吞象”。笔者认为,这一决策虽然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的预期、短期内有利于提升理想汽车的股价。但从长远来看,这一决定存在较大的投资风险。

目前理想汽车旗下的产品线单一,从2019年12月首批车型开始交付至今,旗下仍然只有理想ONE一款车型。近期2021款理想ONE上市后,售价为33.8万元,比老款高出了1万元,且仅有一款配置可供选择。而目前同样已经在美国上市的另外两家新造车势力:蔚来旗下目前在售的有蔚来ES8、ES6和EC6三款车型;小鹏汽车旗下有G3和P7两款车型,其产品线比理想更为完善、覆盖了更加广泛的价格区间。因此,笔者认为理想接手北京现代第一工厂在满足了资本市场预期的同时,也是接了一块烫手山芋。如果运营不好,不能尽快扩充现有的产品线、覆盖更为广泛的市场,未来可能会成为理想汽车身上一块沉重的包袱。

版权声明:本文为线外邦独家原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线外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