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週末交出一份喜憂參半的年報:2022年全年,美團收入爲2200億元,同比增長22.8%;經營虧損爲58.2億元,同比收窄74.8%,經調整利潤爲28億元,2021年同期虧損155.7億元。

“喜”的是基本盤業務依然堅挺,且降本增效的收益明顯。

2022年,美團核心本地商業分部的經營收入同比增長17.6%至1608億元,經營利潤由2021年的188億元增長56.8%至2022年的295億元。即使去年受到疫情影響較大,美團與外賣業務相關的即時配送訂單量仍然增長了14%達到177億元,用戶年均交易筆數達40.8筆,同比增長14%,活躍商家數量達930萬。

此外,新業務(美團優選、快驢、網約車、共享單車、充電寶、餐廳管理系統等)的經營虧損也大幅收窄,由2021年的359億元收窄至2022年的284億元,經營虧損率改善至47.9%。這得益於過去一年美團對新業務的優化和收縮:優化美團優選業務,一方面退出了部分虧損嚴重城市,另一方面通過業務線架構調整優化了部分人員。

網約車業務也逐漸放緩,今年3月,美團叫停自營打車,全面轉向聚合模式。此外,美團方面表示,由於需求激增,美團買菜於2022年第四季度錄得強勁增長,經營效率有所提高。

可見美團正在變得更聚焦——在外賣、閃購、買菜這一條基於即時配送的高頻業務上,護城河越來越強;持續虧損的重資產“燒錢”業務,則“斷臂”瘦身。

憂的是美團仍在虧損的泥潭中掙扎,盈利仍然具有不確定性。而主戰場的號角也越來越密集:老對手阿里、滴滴在前,後有抖音、快手、京東入侵本地生活,美團的壓力不言而喻。

兵臨城下。顯然,2023年美團不得不面臨關於“攻守”的難題:是繼續降本收縮,省錢爲上,還是主動出擊,再現“補貼”大戰?

取捨

“省錢”成了美團2022年的年度關鍵詞。

美團創始人王興有一個著名的“無限遊戲論”——“有限遊戲在邊界內玩,無限遊戲卻是在和邊界,也就是和‘規則’玩,探索改變邊界本身。”過去,只要是O2O本地生活服務, 美團幾乎都要參與,王興認爲美團的業務不應該設邊界。

但新業務成了美團2018年以來的“虧損之最”,尤其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年度虧損超百億,對美團的現金流造成極大影響。美團不得不改變策略,更加聚焦。

2022年,美團內部開啓變革,社區團購業務不斷關城收縮,在高線城市逐步替換成自營的買菜後,美團優選的收入已經進入平穩期。這也意味着美團2020年開始的“通過下沉市場引流策略”宣告結束。

美團自營網約車業務也正式成爲歷史。

3月6日,美團創始人王興發佈內部郵件,宣佈網約車業務調整,轉入美團平臺,網約車負責人張星遠向美團平臺負責人李樹斌彙報。同時,美團打車放棄自營,全面轉向聚合模式。

根據郵件,美團後續將減少對網約車業務的資源和人力投入,而目前的團隊,一部分繼續留在網約車,其餘的將被調配到其他業務線。

據晚點LatePost報道,一位接近美團的人士表示,此次調整的背景是,今年美團各項主營業務均面臨較大壓力,非核心業務的主要基調是降本增效。聚合模式作爲一種輕資產模式,顯然會更符合美團的發展需要。

目前,美團打車的日單量在100萬單左右,其中自營訂單佔比約40%。美團打車曾在今年初定下年度目標——既要降低虧損,從2022年15%的虧損率降低到8%以內;又要尋求增長,日均單量從100萬單增長到150萬單。當時,美團對於2023年打車規劃的投入上限是10億元。

爲控制虧損,今年年初以來,美團打車停止了對自營側的司機補貼。去年12月,美團打車自營業務擁有約12萬名日活躍司機,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成都等城市,截至今年2月已流失近50%。

深圳碩果投資管理公司執行董事閔志堅分析,美團把網約車業務砍掉,是及時止損,“這個新業務耗費了美團大量現金流,但卻沒有達到如期目的。止損是一個亮點。”

不過,對於美團來說,共享單車仍然有保留的必要,因爲打開的頻次非常高。但不要指望共享單車能有多高的盈利空間——“因爲客單價太低,而維護的成本又很高。”閔志堅說。

“即便美團網約車轉向聚合平臺,也很難超過高德,未來競爭壓力很大。”閔志堅直言。作爲擁有1.2億日活的出行平臺,高德2022年爲旗下接入的大小平臺每天穩定提供共計超過500萬筆訂單,美團距離這一數據仍有較大差距。

此外,騰訊、華爲去年也相繼以聚合模式入局網約車市場。年底,抖音也悄悄開放交通出行服務的平臺服務商入駐資格,T3出行、一喂順風車、快狗打車等平臺已入駐。

美團管理層在電話會上解釋道:“我們對新業務的所有投入都是基於能夠在中長期實現獨立財務盈利的預期。當我們發現一項業務的增長模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與我們先前的判斷不一致,或該業務的戰略價值有限,長期無法獨立盈利時,我們將進行必要的調整。

同時,美團管理層強調,未來對新業務的目標是大幅減少經營虧損,大幅提高2023年全年的經營利潤率。

強敵環伺

抖音在本地生活上的“攪局”,對美團到底造成多大困擾?這或許是外界目前最關心的問題,財報電話會上,有四位分析師不約而同提出這個擔憂。

對此,美團管理層表示:“相比於其他平臺,美團有差異化價值。2023年美團的重點是外賣和到店業務協同,並鞏固現有優勢。”

競爭的影響已初露端倪。

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第四季度,美團的佣金收入146億元,同比增長13.7%,增速與訂單量增長基本匹配。但廣告營銷收入(主要來自到店、酒旅)表現並不樂觀,收入僅爲77.4億元,同比下降4.8%。儘管疫情有一定影響,但去年第二季度同樣面臨全國疫情,美團的廣告性收入也有1.4%的增長。

廣告營銷收入反映了流量分發和推廣能力,這意味在搶奪商家預算上,抖音對美團商家的分流已成不爭事實。

據媒體報道,此前有多位商家就表示,迫於抖音的競爭壓力,去年第四季度開始,美團已經開始對部分商家傭金返點,並在廣告價格上給予一定的優惠。

這點也體現在了財報上——去年第四季度,美團的營銷費用高達107.7億元,明顯高於市場預期的89億元,相比同是疫情期間的二季度的90億元,支出也明顯提升。

圍繞美團主戰場的競爭在持續加碼。

近期,阿里旗下的本地生活平臺口碑併入了高德,計劃通過高德引流進一步推動本地生活服務的發展。抖音與餓了麼合作的外賣業務,已在部分試點城市進行。

閔志堅認爲,美團在覈心業務上依然有很強競爭力。作爲即時零售戰場最大玩家,美團最強大的壁壘是具有雙邊網絡效應,在需求端連接了普通用戶,供給端又連接了數百萬家線下餐飲企業以及各種零售企業,供需雙方的匹配與響應,表明了匹配的效率很深,難以短時間內被撬動。

雖競爭加劇,但2023年“喫喝住行”的復甦,或許也將成爲美團扭虧爲盈的轉折點。

美團CFO陳少暉在財報電話會上透露,伴隨消費恢復,美團將把業務復甦和增長作爲核心本地商業的首要任務,“今年會逐步提高到店和酒旅業務的營銷投入,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

參考資料

《危險逼近:當商家把廣告預算移出美團|未來焦點》,36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作者:鄧雙琳,編輯:李薇 ,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