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吳曉璐

業界預計,新能源等創新領域再融資規模將保持高增長

2023年以來,A股定增活躍,帶動再融資市場回暖。記者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截至3月27日,今年以來A股再融資規模達2412.36億元,同比增長11%。其中,定增(含配套融資)募資1977.53億元,同比增長74.5%。可轉債、配股分別募資412.51億元、22.32億元。

接受採訪的專家表示,全面註冊制改革進一步優化了再融資發行條件和審覈流程,預計今年上市公司再融資需求將大幅增長,定增仍是主流選擇。從行業來看,新能源、高科技等賽道再融資規模較高。

定增市場回暖

從定增來看,截至3月27日,今年以來91家公司完成定增,募資1977.53億元,同比增長74.5%。其中,公用事業、交通運輸和基礎化工行業募資規模較高,分別爲334.71億元、306.50億元和261.42億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記者表示,一方面,政策端持續發力,再融資規則不斷完善,定增市場保持活躍;另一方面,今年以來我國經濟整體實現良好復甦,金融市場保持穩定,實體經濟預期好轉,各行各業景氣度回升,企業擴大規模與整合資源意願上升,帶動上市公司融資需求提升。同時市場流動性保持充裕,經濟上行預期下,投資者投資意願上升,均促使今年A股定增市場整體回暖。

另據同花順iFinD數據統計,上述91單定增中,有35單爲上市公司股東、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或公司高管參與。其中,19單爲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控制的企業包銷,佔比20.88%,較去年(12.64%)進一步提升。

“大股東參與定增能夠向市場釋放積極信號,起到一定提振作用;此外,經濟回暖,股東通過定增向企業注資,爲後續實行企業擴張計劃提供足夠的資金支持。”陳靂表示。

“多家公司定增出現大股東包銷,說明大股東對於企業發展前景和股票定增價格較爲看好,定增獲益的概率較大,風險較低。”廣西大學副校長、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可轉債發行規模下降

截至3月27日,年內29家公司發行可轉債募資412.51億元,同比下降47.43%。其中,電力設備、基礎化工等業績較好板塊募資規模較高。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投行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發行可轉債對公司的盈利情況、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等均有一定要求,今年以來可轉債發行規模下降是因爲符合發行可轉債要求的公司數量減少,更多公司轉而實施定增。相對而言,可轉債發行集中在新能源、高科技等盈利較高的賽道。

陳靂表示,一方面,部分企業難以通過可轉債募資,加上定增市場保持活躍,企業更多通過定增完成募資計劃,部分可轉債募資被分流;另一方面,去年四季度債市波動較大,市場認購、投資意願下滑,也對可轉債的發行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可轉債新規於去年8月份實施,包括設置漲跌幅限制,增設投資者准入要求等,對可轉債市場也產生一定影響。田利輝表示,可轉債新規發佈後,市場逐步迴歸理性,炒作行爲減少。同時,上市公司積極披露條款執行情況,信息更加透明化,可轉債市場走勢受到以往高估值的壓制。而且,與定增的主體條件相比,可轉債的發行條件需滿足盈利、資產負債率等多項條件,相對較高。

再融資需求將進一步釋放

今年2月份,全面註冊制改革中,再融資規則得到進一步完善。發行條件進一步簡化,設置了各板塊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的通用條件,並結合各板塊定位差異有針對性地作出差異化安排。審覈方面,此前僅在主板適用的分類審覈機制,以及科創板和創業板適用的簡易程序擴展到三個板塊。

展望未來,陳靂認爲,隨着再融資審覈模式優化,再融資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全面註冊制下主板再融資發行條件與流程均得到進一步簡化,小額快速定增模式擴大至主板上市公司,預計新規落地將釋放大量再融資需求。

從行業來看,陳靂預計,今年新能源、數字經濟、高端製造等熱點創新領域再融資規模將保持高增。“這些領域是政策支持重點領域,行業前景良好,企業科研創新、整合資源、擴大規模意願強烈,融資需求保持旺盛,同時也是投資者重點關注領域,預計在全面註冊制下相關行業上市公司規模不斷擴充,融資需求旺盛,相關領域的再融資規模將保持較快增長。”

“隨着全面註冊制改革落地,定向增發簡易程序推廣至主板市場,以及再融資條件進一步優化,再融資的規模將會繼續增大。同時,科技和週期性行業定增案例有望維持高位。”田利輝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