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聽到最多的,就是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促成國產汽車的彎道超車!我認爲有些假大空,首先這句話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海外汽車品牌坐喫山空按兵不動,只有國產汽車正在努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目前結果很明顯,海外車企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佈局上,貌似並沒有落後於我們,也有人說我們有三大優勢,第一是政策扶持、第二是市場優勢、第三是技術沒有落後於人。

其實說不通,雖然我們有政策優勢,但是和豐田、大衆、奔馳、福特等大集團相比,我們也有資金和人才儲備的短板,至於市場優勢也就是人口優勢,但目前國內消費者的認可度依舊傾向於海外品牌,這不是更改動力系統就能改變的現狀,至於技術,豐田、通用、寶馬、保時捷等車企研究新能源汽車的時候,我們還沒有改革開放呢!

今天辣哥不是來抨擊國產車的,而是很多車友並沒有意識到,有關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終究是未來話題,而眼前國產車已經在崛起,只是所謂崛起並沒有一個標準,且大部分人依舊在關注合資汽車,忽略了國產車的進步。我們先從近幾年的品牌發展來看,現在合資車在國內受歡迎的品牌不如往昔,豪華品牌以北京奔馳、華晨寶馬、一汽奧迪三家爲主,非豪華品牌則以大衆、豐田、本田、日產爲主,總計7個品牌10個廠商,剩餘品牌或廠商只是陪跑。

從2009年開始,合資汽車品牌迎來了大發展,12年大浪淘沙之後,曾經銷量火爆的福特、現代、標緻雪鐵龍、通用、鈴木、三菱等車企要麼銷量跌入谷底,要麼已經撤離中國市場,當年標緻雪鐵龍最紅火的時候,某些單品牌單店月銷能超過500臺,現代也一度進入年度品牌銷量前四、通用更是和大衆齊頭並進難分上下,時至今日又如何?

反觀國產汽車,經過十年SUV市場的沉澱,已經孵化出了吉利、長安、長城、比亞迪、奇瑞優秀品牌,一汽和上汽也逐漸展現出全新風貌,這些自主車企已然讓人感受到了勃然旺盛的生命力,伴隨而來的紅旗、領克、星途、WEY、長安UNI系列等,如果能夠順利成長,未來的直接競爭對手將是BBA等豪華品牌,而不是大衆豐田和本田。

從車型發展來看,過去兩年國產汽車也展現出了強勁的向上力,首先是上述品牌紛紛推出了自己的中型SUV,在三年前這還是合資汽車品牌的禁臠,國產汽車只能在小型和緊湊型SUV上打轉兒,一方面是技術儲備不足,另一方面是品牌積累不夠。但是古老的中國智慧豈會讓勇者消沉,厚積薄發之下,從去年開始自主車企集體進軍中型SUV市場,如長安UNI-T、星途攬月、坦克300、WEY摩卡屬於上市就爆紅的車型,吉利星越L還未公佈價格,據說就已經接到大量訂單,誕生較早的比亞迪唐系列也是能見度水漲船高。

而原本被合資品牌壓着打的國產轎車,雖然短期內還無法進軍B級市場,但是長安逸動、吉利帝豪、星瑞、奇瑞艾瑞澤5、比亞迪秦等車型的銷量也在穩步增長,事實上,合資品牌的雙車型戰略給消費者帶來了很大的迷惑性,如雷凌和卡羅拉、朗逸和寶來等等,強大又細微的市場細分,鯨吞蠶食着龐大的中國汽車市場,給人一種高山仰止的窒息感,如果追根究底揭開換殼車的外衣,能夠超過國產轎車的合資轎車,其實數量要打個對半,那麼銷量會不會受到影響呢?

銷量會不會受影響並不重要,因爲海外品牌不會自斷一臂纔是現實,而在現實面前,自主車企從舉步維艱,再到淘汰掉劣質品牌和車企之後,剩下的優秀車企已經取得了明顯進步,所有成績又是實打實建立在燃油車的基礎上,所以說,國產汽車已經逐漸成長,我們可以不買,可也沒有必要看到國產車就梗着脖子說風涼話,大清早亡了,這是一個全新的時代!

如果時間足夠,國產車崛起未必需要新能源,或者說國產汽車的崛起、甚至超越海外品牌也是一個必然,因爲我們真的有龐大市場作爲後盾,唯一無法確定的是,將來的超越者究竟只有1個,還是多達N個,但是作爲一個車評人,我希望是N+1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