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經濟放緩和全球化遭遇碎片化風險的大背景下,亞洲經濟如何加快復甦的步伐?

陽春三月,亞洲再次進入“博鰲時間”。3月28日,博鰲亞洲論壇《亞洲經濟前景及一體化進程2023年度報告》發佈。報告認爲,亞洲成爲世界經濟暗淡圖景中的亮點,預計亞洲經濟整體復甦步伐繼續推進,區域生產、貿易、投資一體化和金融融合進程將加快,亞洲將把握好全球經濟治理的“亞洲時刻”。亞洲經濟體抗外部衝擊能力、產業鏈重構與韌性、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區域貿易協定落實是四大值得重點關注的問題。

亞洲成爲世界經濟暗淡圖景中的亮點

2023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預測顯示,2023年世界經濟增速爲2.9%,較2022年10月的預測值有所上調,但仍顯著低於3.8%的歷史(2000~2019)平均水平。

作爲世界經濟的重要引擎,2023年亞洲經濟體整體復甦步伐加快。報告認爲,亞洲經濟體2023年加權實際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率爲4.5%,較2022年的4.2%有所提升,成爲世界經濟放緩大背景下的一大亮點。IMF的分析顯示,僅中國和印度兩國就將貢獻2023年全球增長的一半,中國經濟增速每提高1個百分點,亞洲其他地區的產出就會增加約0.3%。此外,亞洲其他地區的貢獻度也將達到1/4。

不過,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整體增長動力較弱需得到關注。世界銀行對2023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長率的預測下調了0.8個百分點,降至3.4%,主要原因是外部需求的減弱和融資條件的收緊。投資不足或將對新興經濟體的增長能力造成制約。世界銀行預計,從2022年到2024年,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的總投資平均僅增長3.5%,不及前20年平均增長率的一半。新興市場與發展中經濟體人均收入對發達經濟體的趕超面臨陷於停滯的風險。

挑戰中也存在利好,一是亞洲地區的通脹壓力有望減緩,二是亞洲對外貨物貿易仍保持快速增長。

報告指出,2023年,大宗商品價格從峯值回落有利於緩解輸入性通脹壓力。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抑制需求從而減緩通脹壓力。全球供應鏈面臨的價格壓力正在緩解,這從供給端削弱通脹壓力。亞洲勞動力市場尚未完全恢復。亞洲主要貨幣的匯率趨穩,輸入性通脹壓力降低。

報告認爲,亞洲在全球宏觀經濟政策協調領域發揮了更爲積極主動的引領作用,去年和今年兩年的二十國集團(G20)峯會均在亞洲舉行,全球經濟治理進入“亞洲時刻”。亞洲經濟體積極推動多邊貿易體制改革,深度參與全球貨幣金融治理,深化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同時,亞洲着力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議程,不遺餘力投入減貧事業,加強區內互聯互通倡議與規劃的對接,強化開發性融資助推全球發展治理進程,推出全球發展倡議幫助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一體化進程持續推進 提升抵禦國際資本流動負面衝擊的能力

報告認爲,儘管近年來全球供應鏈受到各種衝擊,但亞洲工廠自身依存度仍有增強,亞洲經濟體在全球價值鏈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多數亞洲主要經濟體在過去十年都在增加對亞洲工廠的依賴。

從亞洲工廠出口額排名前22位的中間產品看,21種產品出口增長明顯,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電子元件產品增長最快,2021年增速高達28.8%。中國仍保持在亞洲中間產品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在交易量最大的22種中間產品中,中國有20種處於領先地位。越南對美國的出口在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後加速增長。

此外,報告還認爲,亞洲金融融合加深,幫助提升了區內經濟體抵禦國際資本流動負面衝擊的能力。

截至2021年底,亞洲流出的組合投資存量接近11.7萬億美元,日本、中國分別爲5.1萬億美元和0.98萬億美元;亞洲吸收的組合投資存量爲10.2萬億美元,日本、中國分別爲3.22萬億美元和1.97萬億美元。截至2021年底,亞洲經濟體將19.5%的組合投資配置在亞洲市場。在《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經濟體中,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對該區域的組合投資配置程度最高。

亞洲經濟體紮實推進區內本幣結算與合作,推動本幣結算基礎設施建設。截至2022年末,亞洲經濟體簽署的處於存續期的本幣互換協議達到26份。其中,中國與亞洲經濟體簽署的本幣互換協議規模達到1.973萬億元人民幣,其他亞洲經濟體間簽署的協議規模達到1135億美元。截至2022年12月,日元和人民幣分別以2.88%和2.15%的佔比居全球主要貨幣國際支付金額的第四位和第五位。

此外,中國、印度和東盟國家成爲新興市場最爲活躍的綠色債券發行人。上海、東京、香港、新加坡、首爾等國際金融中心證券交易所成爲亞洲綠色債券的重要上市地。亞洲經濟體積極展開國際合作,對接綠色標準。

四大熱點議題:綠色轉型成爲區域經濟合作重要議程

報告還羅列了亞洲經濟合作值得重點關注的四大問題:抗外部衝擊能力、產業鏈重構與韌性、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區域貿易協定落實。

在亞洲經濟體增強抗外部衝擊能力上,報告表示,重點關注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與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普遍面臨債務水平持續上升的問題。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開啓加息週期,大量短期資本加速從亞洲迴流美元資產,許多亞洲經濟體數次加息導致經濟減速是主要原因。中國經濟的強勁復甦將爲亞洲經濟體有效應對外部衝擊提供助力。

在亞洲產業鏈重構與韌性問題上,亞洲應抓住全球產業鏈區域化機遇,積極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構建更加緊密的區域共同市場;抓住全球產業鏈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機遇,推動數字技術創新,促進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需應對全球產業鏈斷裂帶來的衝擊,有效保障關鍵初級產品和中間產品的供應。

在氣候變化、碳中和與綠色轉型問題上,中國、日本、印度、韓國等主要亞洲國家都提出了實現淨零排放目標的時間表,絕大多數亞洲國家將促進綠色發展與轉型作爲國家發展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轉型已成爲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議程。

在多邊貿易體制改革與區域貿易協定的進展上,在多邊貿易體制深陷多重危機的背景下,RCEP正不斷顯現域內貿易投資的制度和開放的紅利。亞洲經濟體積極參與數字經濟規則制定,有利於推動數字經濟領域的開放和發展,爲亞洲經濟發展提供新的發力點。

責編:葉舒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