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段時間,隨着國家級的頂層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的出臺,以及理想、小鵬等造車新勢力股票相繼上市,加上蔚來、比亞迪、特斯拉等新能源車企股價不斷突破新高。新能源汽車的熱度和高度,着實再一次的被刷新。隨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的公佈,當中對未來15年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比例、能耗標準、扶持政策都有較詳細的說明,指明瞭中國汽車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是重大利好,對全產業鏈已經投資超過2萬億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特別是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更是一劑“強心針”。

但是,可以從《規劃》中看出,未來的支持重點是在用稅收優惠等手段,對“生態主導型大企業”,換電、公共充電樁建設,以及出行、停車優惠,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等方面進行支持,着力點在於打通“使用新能源車”這方面的環節,打消潛在車主的用車顧慮,而不是過往政策支持的“購買”環節。因此,《規劃》的精神不僅是對整車企業的支持,也是對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利好,特別是“續航(補能)”相關的產業,比如充電樁,這也是《規劃》中唯一提及到還有財政支持的產業環節。


二、現狀

對於《規劃》提及的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比例,2025年要達到全部汽車銷量的20%,現階段的比例僅爲4.3%,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車銷量未來前景巨大,更別說未來更高的佔比。而實現這個目標不僅需要政策層面的管控和支持,還需要中國汽車行業全產業在技術、市場、品牌等環節的合力推動。

特別是在“續航(補能)”相關的環節,以一家企業的實力,難以承擔“全面開花”的全產業生態鏈的投入,特別是新能源車企、充電樁建設運營企業在當前普遍較大虧損的前提下,而且大部分都遠未達到盈利的標準。而根據預測,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將超過2500萬輛,2030年保有量會超過8000萬臺,2035年保有量會超過1.6億輛。

截至2019年12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爲121.9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數量爲51.6萬臺,私人充電樁數量爲70.3萬臺,車樁比爲3.50:1,依然很低,且一定程度制約了新能源汽車的銷售、推廣。2020年1-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增量僅爲2.6萬臺,其中公共充電樁增加1.5萬臺,私人充電樁增加1.1萬臺。

面對未來15年,1.5億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數量缺口,任何一家企業都難以拿出這筆投資。所以《規劃》中將充電基礎設施分成居民充電+公共充電網絡分開論述,並給出了指導性的發展方向。在居民充電方面,《規劃》強調智能有序,並且提倡居民共享充電樁,表明隨着電動汽車保有量的擴大,私人專用充電樁的需求越來越難以滿足,特別是老舊小區。

這就是說“充電樁還得新能源汽車主”來買單,來建設。就算整車廠家配套贈送,政策的補貼,大部分的成本也是由車主承擔,畢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但,隨着“限行”、“限牌”政策的普遍化,以及新能源汽車在這方面的優惠,購買新能源汽車也將是車主們不得已的選擇。從這一點來看,以及結合《規劃》的相關細則,說明未來一段時間走“混動”、“增程”的新能源路線車型將還是主流。

另外,就算“混動”、“增程”的新能源汽車,將還是要一定程度的使用充電樁,加上其它純電動汽車,未來15年,中國充電樁方面的投資和市場機會,預計至少在6萬億元左右,這將惠及相關的軟/硬件設備製造、新基建施工、充電樁運營等行業。


三、潛在車主的擔心和顧慮

2019年,中國汽車製造業營業收入80846.7億元,大約佔全年GDP的8.16%,產銷量分別爲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而這其中新能源汽車的佔比僅是個位數,新能源汽車還未完全打消潛在車主的擔心和顧慮。

1、價格

從汽車銷量來看,大部分消費者還是選擇了10-20萬元這個價位的燃油車型,雖然部分高端豪華車型增長較快,但不足以說明消費者的購買意願已經偏向高端車型。而目前10-20萬元這個價位的新能源汽車尚不足以對燃油車的市場地位構成威脅,但未來上市(或降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將會有很大的市場競爭力。

2、安全

當前,新能源汽車還算是一個“新物種”,民衆難免拿着放大鏡看待它,消費者在對新能源汽車安全性方面的顧慮依然存在,特別是在不時傳出的“爆炸”、“自然”、“召回”的新聞背景下,消費者還是有那麼一絲的猶豫。而,車企不斷的比拼電動車“續航”能力,勢必會採用一些比較激進的技術方案,又將提高了自己和車主們的“安全風險”。

3、續航

在“電動車關鍵技術”沒有較大突破前的一段時間,電動車的“安全”和“續航”是一個矛盾的兩難選擇,“續航”能力和降低“能耗”的《規劃》要求也是。靠“堆砌電池”或者“揹着發動機”,將可以提升車輛的續航能力,但能耗也可能不符合相關的標準。而且,日常行駛中絕大多數車主用不到的這種“續航能力”,也將增加自己車輛在“電池包”和“發動機”方面的購買成本。所以,《規劃》中弱化了對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要求,強化了快速的補能。


四、新能源車的續航方式

目前,主流新能源汽車的續航(補能)方式有很多種技術路線:

1、外接電源自充電續航

    適用於所有品牌純電動車,快充、滿充都有,從30分鐘到數小時不等。

2、公用充電樁充電續航

    適用於所有品牌純電動車,後期將主要以快充爲主,不同品牌、電量的車充電時間不同,一般充一次電至少也要耗時30分鐘.

3、外加燃料自發電續航

    氫燃料電池車輛,推廣銷售量較少,目前僅8000餘臺,加氫站更少,僅幾十座。

増程式電動車——如:理想one,平時城區行駛充電,城際長途行駛加油。

4、外加燃料內燃機續航

    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如:比亞迪DM,平時城區行駛充電(較少)和加油,城際長途行駛加油。

5、本品牌換電站換電池續航

    部分品牌純電動車-如:蔚來,當前在本品牌的換電站換電僅需數分鐘,基本可以相當於加油,但換電站的覆蓋範圍不多,未來隨着銷量的增加,換電站和其備用電池的數量都得增加,對整車廠商來說,將是很大的一筆投資。


五、新能源車的續航焦慮:

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和道路的環境狀況、車輛的電池管理系統(或提示方式)等相關聯,沒有一個100%可靠的統一標準,特別是在電池老化過後,更讓駕駛者在路上心裏沒底,行駛距離越遠,這樣的焦慮感就越大。在哪裏去充電(換電)?是200公里就充一次電?還是300公里?如果300公里外的充電樁壞了,或者已經有車在前面排隊充電,是往350公里外的地方去?還是就這兒等?如果有急事呢?如果繼續排隊需要等多久才能充好(前面的車+自己的車)?這樣的感覺,應該就是新能源車主的里程焦慮。

即便有人說燃料電池續航遠,可萬一燃料電池需要補能,而車還沒開到下一個加氫站呢?該怎麼救援?

六、解決里程焦慮的方案:

1、增加公用充電樁的數量和分佈網點

開闢在小區(商區、居住區)附近的支線道路設置“潮汐式停車位”和公用充電樁,即解決車位不足,也解決充電安全和充電方式的問題;

在所有營業收費的地面停車場(車位)、換乘站按一定車位比例“強制要求”設置公用充電樁;

在所有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位按一定車位比例“強制要求”設置公用充電樁;

建議在汽車維修、洗車服務網點開闢、設置一定數量的公用充電樁,增加市場競爭力;

建議在酒店、茶樓等公共營業場所停車位開闢、設置一定數量的公用充電樁,增加市場競爭力。

2、實現全品牌通用的公用換電標準和實現方式

探索新能源汽車電池包標準化、分體化的可能性,讓其中的一塊電池包可以通用,以便實現全品牌新能源汽車電池可以部分公用,可在換電站更換。讓所有的電動汽車除選擇充電之外,增加一種公用的快速補充能量的可選方式。

3、多種的應急救援(或增加續航)的方式

另外,實現多種的救援(增加續航)的保底手段,讓新能源車主們敢開、想開,才能促進新能源車更好的推廣普及。比如:外掛電池包、外掛增程發動機等等。從法規來說,汽車是允許拖掛700kg以內的小型掛車,而不用格外申請牌照或者增加準駕車型的。


七、新增加的可能產生的商業機會

由此,除了大量的充電樁等新基礎建設這樣的商業機會之外,可能還有如下的商業機會:

1、公用換電站換電池續航

    未來可能的商業機會,適合部分電動車,但需統一新車電池標準,或需改裝舊車電池包。

2、外掛(發電機、燃料電池、動力電池)應急續航

未來可能的商業機會,適合所有電動車,需改裝舊車,或統一新車的標準。


八、探索其他的附加商業機會

用應急救援這樣的方式,可能是一個比較好的市場切入點,可以探索、增加如:電池銷售、電池改裝、車輛改裝,充電樁建設、工程建設,公用換電站運營/代管、公用充電樁運營/代管,新車銷售、金融保險,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修理維護、應急救援,汽車園區及地產建設、運營,電池、配件及車輛研發、生產,軟件研發等等這樣可能觸及的商業機會。


九、對中國汽車行業的影響

未來的主流將會以新能源汽車銷售爲主,對整車廠來說,加大技術研發的投入,減少短期利潤,不然可能會不斷落後。都搞“軍備競賽”,肯定會拖垮、淘汰一批整車企業,勝利者將來的利潤肯定也會不斷增加。

對現有的充電樁(換電站)運營企業來說,可能是一個小小的考驗,如果步子慢了,好的點位和市場這塊蛋糕會被別人多搶走一些。如果步子邁大了,容易扯着蛋,資金壓力加大,就會有崩盤的危險。

而對現有的汽車後市場經營者來說,基本都是小型企業,船小好掉頭,只要適時的調整方向,增加相關的技術儲備和設備,應該可以很快的調整好。甚至依託於“互聯網”技術,出現幾家大型的汽車後市場“品牌運營”企業,也是有可能的。

我們身處於一個變革的時代,各個行業日新月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只有不斷的變革,迎接科技的挑戰和商海浪潮的洗禮,迎着“消費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朝着正確的方向,才能讓自己活下來。

如果,您正在思考產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或者對本文提到可能的新商業機會感興趣,歡迎和我們交流,我們也在做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並在策劃一個新能源汽車互聯網自駕旅遊視頻節目《一路天涯》,以及另外一個汽車產業品牌,並已經註冊爲商標。

另外,結尾插一個廣告:有廣告、公關活動,或者小型“建築、市政”這樣的工程,當您有這方面需求的時候,也可以考慮一下聯繫我,我們可以先交個朋友。聯繫方式:電話18981715944,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