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苗詩雨 陸肖肖 北京報道

世界鋼鐵協會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2月全球63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爲1.424億噸,同比下降1.0%,但其中,中國粗鋼預估產量爲8006萬噸,同比提高5.6%。進入2023年,中國粗鋼預估產量呈現“2連增”。

對於鋼鐵產業來說,產能始終是行業發展關注的一大核心。當下,在行業面對需求結構變化及供給側深度調整的要求之下,產能增長,市場需求尚待恢復,如何更好實現高質量發展亟待解決。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張海登近日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要守正創新,繼承鞏固鋼鐵去產能成功經驗,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嚴禁新增產能,加強行業自律。

鋼鐵行業發展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

2022年以來,鋼鐵行業整體市場情緒低迷,價格、需求雙雙承壓。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範鐵軍向《華夏時報》記者介紹,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3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左右,將推動鋼材消費保持高位。受建築行業需求下降影響,預計2023年我國鋼材需求量約爲9.1億噸,同比小幅下降。

面對市場需求量及需求結構的變化,如何實現行業更好升級發展成爲業內頗爲關注的話題。

近日,在2023(第十四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業內人士一致認爲,鋼鐵行業已然來到了高質量發展時代,產能治理、低碳發展、產業升級已成爲必然趨勢。

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鋼鐵行業發展逐步進入深度調整期,應堅定發展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關乎鋼鐵行業未來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問題,還應進一步加強研究。”

而提到行業未來發展,“產能”一詞首要被多名業內人士提及。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如何更好地將黨的二十大和全國兩會精神貫徹融入鋼鐵行業發展,讓會議精神在鋼鐵行業中落地生根,是當前全行業的重要任務。首先是產能治理新機制。鋼協提出加快創建新發展環境下鋼鐵產能治理新機制的建議,目的是使鋼鐵產能按照市場需求合理釋放。創建新機制的關鍵是要形成對產能產量有約束作用的行業共識機制,導向優勝劣汰,導向供需平衡,這離不開政府的引導監督、行業的自律,更迫切期待國家碳排放調控機制早日實施。

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副司長張海登則更直白的向記者表示道,不僅要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嚴謹新增產能,還要持續關注下游行業轉型升級新需求新變化,加大創新力度,加強上下游產業鏈合作,不斷提升鋼鐵材料保障能力,確保行業供需始終保持動態平衡。

鋼鐵發展需要持續提高產業集中度

事實上,《華夏時報》記者調研獲悉,近年來爲促進鋼鐵行業的更高質量發展,行業內兼併重組和低碳發展齊頭並進。不久前沙鋼集團收購南鋼股份事宜也傳來新消息。

一方面,在兼併重組上,各地方政府也積極推進,例如浙江省生態環境廳近期起草的《浙江省污染天氣消除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三年行動方案(徵求意見稿)》中提出,要推進鋼鐵企業兼併重組,加快提升產業集中度,鋼鐵冶煉企業數量減少到10家左右;推進全廢鋼電爐工藝,推動長流程鍊鋼轉型爲短流程鍊鋼,壓減長流程鍊鋼產能150萬噸以上。

張海登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強調道,鋼鐵行業發展,要進一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繼續加強兼併重組,建設若干世界一流鋼鐵企業集團,在專業領域形成一批世界先進的領航企業,通過兼併重組改變部分地區鋼鐵產業“小散亂”局面。

另一方面,爲實現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低碳化、智能化也勢在必行。

對此,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學終身教授毛新平認爲,碳中和是國家發展戰略,鋼鐵工業作爲典型的資源和能源密集型產業,是我國實現碳中和的主戰場,我國鋼鐵工業推進落實碳中和迫在眉睫,是關乎行業高質量發展、關乎企業生存的重要議題。以再生鋼鐵原料製備高性能材料是我國鋼鐵工業的必然選擇,應儘早佈局。

張海登表示,鋼鐵行業應當加大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力度,全面普及高效先進適用的節能環保工藝技術裝備,全力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實施以及能源清潔高效利用和技術研發,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動氫冶金、低碳冶金工藝技術攻關示範,實施電爐短流程鍊鋼高質量發展引領工程,促進廢鋼資源高質高效利用。

不過,對於鋼鐵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駱鐵軍也提醒道,目前長期制約我國鋼鐵行業生存與發展的資源安全問題仍未解決。去年“基石計劃”國內鐵礦項目開發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全行業還要繼續抓好國內鐵素資源的供給。

範鐵軍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高質量發展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過程,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任務在於通過質量、效率和動力變革,不斷提高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構建安全、可靠、綠色、高效,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