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車又來刷屏了,因爲辛辛苦苦一整年,好不容易把銷量拱上去了,淨利潤卻大幅下跌,賣一輛車的淨利潤只有大約16塊。

近日,奇瑞正式公佈了自己的2020年全年業績,作爲一箇中國汽車市場上的資深玩家,這家“老牌”車企的淨利潤只有737.18萬元,同比2019年暴跌了98%。

如果根據去年44.9萬輛的銷量來結算的話,這意味着奇瑞的單車淨利潤只有大約16.42元,這在全國大多數地區連一份外賣都買不到。

有觀點認爲這是因爲有着“技術奇瑞”之稱的奇瑞汽車,把大量的資金都投入研發領域所致,但這可能只是構成奇瑞“造車不賺錢”原因的一部分,實際上,奇瑞汽車的經營質量下滑早已經是公開的祕密。

換句話說,奇瑞在中國汽車市場上早已掉隊,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年度銷量倒退到12年前

奇瑞汽車早已褪下了昔日“自主品牌老大”的光環,但是已經淪落到“賣一輛車只能賺16塊多”的地步,依然引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數據顯示,奇瑞汽車在去年的銷量爲44.9萬輛,同比2019年的增幅爲8.6%,能夠在疫情下做到銷量上升,已經跑贏了大市,而且營收也達到了347.6億元,但是在淨利潤這一核心指標上,奇瑞汽車只交出了737.2萬元的成績單,而2019年這一數據還是3.9億元,相當於暴降了超過98%。

平均下來,奇瑞賣掉一輛車,淨利潤大概只有16塊多。

但實際上,如果覆盤奇瑞汽車的發展軌跡,會發現這家老牌車企在過去幾年裏,在最重要的銷量層面,一直處於底部徘徊的模式。

2020年的銷量是44.9萬輛,把這個數據放在奇瑞歷年銷量的列表裏,不難發現一個事實——即早在2009年,也就是12年前,奇瑞汽車的銷量就超過了50萬輛。

2012年是奇瑞做中國自主品牌銷量老大的最後一年,當年的銷量爲55.7萬輛。

到了2013年,奇瑞在差不多所有車企中,以同比暴跌18.8%、43.8萬輛的銷量業績,被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雙雙超過。

從那時開始到現在,奇瑞再也沒有成爲自主品牌的老大,甚至都沒有接近過。

從大約5年前開始,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就紛紛站上了100萬輛大關,長城汽車最近更是提出了三年內銷量達到280萬輛的目標,與之相比,奇瑞在國內汽車市場扮演的角色,已經完全邊緣化。

因爲不僅僅是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奇瑞無法望其項背,現在長安汽車的國產品牌銷量去年也突破了150萬輛大關,而比亞迪則擁有新能源優勢,具備參與新一輪競爭的技術實力。

這對奇瑞來說尤其不利。

新能源風口表現疲弱

奇瑞其實很早就開始佈局新能源汽車業務。

早在2014年年底,奇瑞就以QQ車型平臺爲藍本,推出了eQ電動車,後來奔馳也在2016年推出了一個名爲“EQ”的電動車品牌,雙方爲此甚至還要打官司,但最後以和解告終。

但是現在,奇瑞的eQ品牌不但落後於比亞迪這樣的在新能源領域有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甚至落後於發力很晚的上汽通用五菱,這家公司推出的五菱宏光MINI EV車型從去年以來大出風頭,而且銷量超過了特斯拉的爆款車型Model 3。

看上去,奇瑞很可能再一次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從技術創新的角度看,奇瑞在新能源領域無法做到領先也符合邏輯,畢竟無論是佔去了新能源汽車一小半成本的電池技術,還是包括無人駕駛在內的智能網聯技術,對於奇瑞這樣的傳統車企來說,都意味着一道難以在短時間內跨越的難關。

當然,按照公開的資料,奇瑞每年也把大量的資金用於開發新技術,據說會把每年銷售收入的5%-7%拿出來用於研發,比如最近推出的DHT混動技術,但這種技術長城汽車去年就推出了,已經喪失了技術領先性。

還有,奇瑞汽車也與包括科大訊飛在內的高科技公司進行了合作,但當華爲、百度掌握無人駕駛技術,寧德時代、比亞迪掌握電池技術,以及芯片公司掌握汽車行業產能命脈的情況下,傳統汽車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的喪失,已經是一個肉眼可見的趨勢,奇瑞當然也不例外。

而且現在各大車企都在推進純電動平臺的專用化,這對奇瑞來說又是一個新的挑戰。

在當前情況下,奇瑞還可以藉助於此前的市場積累,跟隨大市獲得一定的銷量,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以及競爭的深入,技術創新的短板將會表現得越來越明顯,進而拖銷量的後腿。

百姓評車

會計是一門科學。儘管奇瑞汽車賣車的利潤還比如上賣一份外賣,但肯定是合規的,這無可厚非。但這種小技巧最好不要經常用。因爲這次是狼真的來了——新能源浪潮席捲之下,奇瑞將不再有“技術奇瑞”的光環,如果不能在覈心技術和運營模式、產品理念和營銷定位上儘快實現年輕化,不然等待奇瑞的,可能就不是賺16塊這麼簡單了,大潮來臨不進則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