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董天意    每經編輯 孫磊

3月28日,有關“最醜綠色車牌或在2年內取消”的話題登上熱搜。有媒體報道稱,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祕書長崔東樹表示,乘聯會已經向國家有關部門提出了合併“藍牌”“綠牌”的建議,並且預計未來兩年就將成爲現實。

對此,崔東樹回應《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我們(乘聯會)提出的是同車同權。”

所謂“綠牌”,即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該類型牌照最早於2016年12月1日,由上海、南京、無錫、濟南、深圳等5個城市試點發放,2018年起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應用。符合條件的純電動車和混合動力車,均可獲發新能源汽車專用牌照。

眼下,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火熱。乘聯會數據顯示,2月的國內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49.6萬輛,同比增長56.1%,環比增長27.5%,廠商批發滲透率達30.6%,較2022年2月的21.6%滲透率提升了9個百分點。其中,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爲45.7%。

有觀點認爲,新能源車相關政策優惠是刺激其市場需求的重要助力之一,而取消“綠牌”本質上是讓競爭迴歸市場主導。隨着“國補”取消,爲燃油車和新能源車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上述舉措也將有利於產業的健康發展。

有網友認爲,取消“綠牌”或意味着新能源汽車也將繳納車輛購置稅及養路費,並且在部分城市開始參與實施尾號限行。對此,有網友留言稱:“就是因爲有優勢才放棄油車,都平等了,誰還用電車。”“北京這邊不限行是買新能源車的剛需之一。”

但也有網友表示:“綠牌太醜了,建議取消。”“(綠牌)看着感覺就不值錢的樣子,沒有高級感。”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取消“綠牌”的提議並非首次。去年12月,中國城市交通協會就曾建議將新能源汽車專用綠牌取消,讓所有車輛統一使用藍色標識牌,同時新增標識新能源車的統一字母前綴。

在此之前,已有部分省份和城市陸續對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2021年6月,廣州市發改委就曾發佈《關於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試行)》(徵求意見稿),明確廣州車主購買新能源車上綠色號牌需要先獲得市發改委發放的《廣州市新能源汽車信息管理憑證》;上海市自2023年1月1日起,消費者購買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的,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

而除取消“綠牌”外,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政策的討論也在增加。去年8月,乘聯會就曾公開表示,我國對電動車徵稅將是必然趨勢。

“傳統燃油車的車購稅10%、按發動機排量徵收的最高40%的消費稅、按成品油每升徵收1.52元的成品油消費稅和其他正常稅收、這些都是汽車行業對經濟發展和國家稅收的貢獻。”乘聯會方面表示,未來燃油車保有量劇烈萎縮後,國家稅收的缺口仍將需要電動車稅收體系的支撐,電動車的購買和使用階段,乃至報廢環節的徵稅是必然趨勢。

據瞭解,目前我國車輛購置稅的計算公式爲10%×[發票價/(1+增值稅率13%)],4S店一般提供給消費者的快捷計算方式爲車輛發票價/11.3,以購買一輛開票價格15萬元的新能源車爲例,免徵的購置稅約爲1.32萬元。

而我國對於新能源汽車的扶持規模和成本也是巨大的。工信部相關數據統計顯示,2016~2022年間,國家每年給予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金額從8.6億元增長至105.4億元,總額已經超過300億元。在此背景下,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也從2012年底的2萬輛增長到如今超千萬輛的規模。

事實上,隨着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已有部分國家計劃對其規劃稅收政策。瑞士政府曾於去年7月表示,該國正計劃對以電力和其他替代能源爲動力的車輛徵收新稅。據瞭解,目前瑞士道路基礎設施所用的資金,一部分來自汽油柴油等燃料的稅收,但是隨着越來越多的電動車出現在道路上,這部分稅收必然將下降。瑞士政府要求交通部提出建議,爲公路建設和養護所需的資金找到更可持續性的來源。我國海南省也於近期出臺了《公路里程費收費系統》的徵求意見,意見中提到海南省將針對新能源汽車“養路費”問題,展開收費模式的改進和探索。

此外,乘聯會方面認爲,我國電費價格低和居民電價優惠帶來的電動車使用成本低是電動車的最大優勢,消費者受電動化車使用成本低的驅動購買電動車,而智能化需求主要體現在中高端的需求特徵。隨着電動車銷量的不斷攀升,乘聯會方面預測,我國下一步或將完善居民階梯電價制度,逐步緩解電價交叉補貼,使電力價格更好地反映供電成本,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從而形成更能充分反映用電成本、供求關係和資源稀缺程度的居民電價機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