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记者 明鸿泽

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成都先导(688222.SH)遭股东抛弃。

3月23日晚间,成都先导披露,公司共计有8名股东披露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不超过18.95%股权,减持原因均为自身财务需求及安排。

如果上述减持顶格实施,以当日收盘价计算,8名股东将合计套现15亿元左右。

为何有多达8名股东减持?仅仅是因自身财务需求吗?

2020年4月16日上市以来,不到三年,成都先导的股价从61.99元/股跌至今年3月24日的17.49元/股,累计下跌了逾70%。

近两个交易日成都先导连续大涨,3月28日收报24.02元/股。不过,这是源于人工智能概念的火热。公司提示风险称,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直接贡献较小,对主营业务的发展影响有待观察和验证。

与股价大跌相关的是,成都先导的经营业绩颇为糟糕。根据业绩快报,2022年,公司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6亿元,同比下降近60%。近三年,公司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前十大股东八名拟减持

一纸减持公告引发股价大跌,成都先导引起了市场前所未有的关注。

二级市场上,3月24日,成都先导以18元/股开盘,低开约9.73%,全天低位波动,盘中,股价下探至16.95元/股,跌幅约为15%,最终收报17.49元/股,跌幅为12.29%。

股价大跌源于一纸公告。3月23日晚间,成都先导发布关于股东减持股份计划公告,本次拟减持的股东多达八名。

具体为,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华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博器械”)持有公司股份5478.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67%。安吉东方佳钰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原名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方佳钰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东方佳钰”)持有公司股份3366.5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8.40%。

深圳市钧天投资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钧天投资”)、钧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钧天创投”)分别持有公司股份2213.23万股、1193.1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52%、2.98%,二者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持股8.50%。

杭州鼎晖新趋势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鼎晖新趋势”)持有公司股份1224.3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06%, Long Star Growth Group Limited(长星成长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星成长”)持股886.61万股,占比2.21%。二者由相同实际控制人控制,构成一致行动关系合计持有公司5.27%股权。

此外,Jumbo Kindness Limited(巨慈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巨慈有限”)、重庆渤溢新天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渤溢新天”)分别持有公司1386.55万股、1210.76万股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3.46%、3.02%。

上述股东所持股份均为成都先导IPO前取得,该部分股份于2021年4月16日起解禁上市流通。从持股比例看,上述股东多为公司重要股东,且均为持股前十大股东。

上述股东的减持计划为,华博器械拟减持不超过1.50%股权,东方佳钰拟减持不超过4%股权,钧天投资、钧天创投拟合计减持不超过4%股权,鼎晖新趋势、长星成长拟合计减持不超过3%股权,巨慈有限、渤溢新天拟分别减持不超过3.46%股权、2.99%股权;8家股东合计拟减持不超过7588.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95%。

3月23日,成都先导收盘价为19.94元/股,以此计算,顶格减持的话,上述8家股东将套现约15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这不是成都先导股东首次减持。此前,华博器械、东方佳钰、鼎晖新趋势及长星成长已经减持了部分股权,合计套现约0.60亿元。

从成都先导的前十大股东看,第一大股东李进为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其是第三大股东成都聚智科创生物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执行事务合伙人,二者为一致行动人。仅这两大股东没有减持,其他八大股东,要么已经少量减持,要么正计划减持。

前十大股东八名要减持,这样的情况在A股市场并不多见。

二级市场上,上市以来,成都先导的股价从最高61.99元/股跌至今年3月24日的17.49元/股,累计跌幅达71.79%。

随着人工智能概念火爆,身处医药赛道的成都先导的股价也被“点燃”,3月27日、28日相继大涨20%、14.44%。对此,公司紧急提示风险称,计算科学与人工智能公司主营业务和研发的辅助工具,直接贡献的销售额及利润较小,对公司主营业务的发展影响有待观察和验证。

投入增加商誉减值致净利剧降

股东集体减持,不仅仅是因股价大幅下跌,也与公司经营业绩大幅下滑相关。

根据业绩快报,2022年,成都先导实现营业收入3.30亿元,同比增加0.19亿元,增长幅度为5.98%;净利润为2601.48万元,同比下降58.96%;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324.67万元,同比下降43.14%。

去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2.18亿元,同比下降4.02%,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042.83万元、198.41万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64.88%、84.67%。

对比发现,四季度,成都先导的经营业绩略有好转。

针对全年经营业绩大幅下滑,成都先导解释称,公司正在进行新一代DEL技术的开发升级、以及核酸新药研发平台和靶向蛋白降解平台的建设,带来研发费用的上升。子公司Vernalis (R&D) Limited整合进度不及预期,公司计提了商誉减值准备。此外,获得的政府补助比上年也大幅减少。

其实,不只是2022年经营业绩下滑,近几年,成都先导的经营业绩表现均不佳。

2019年,上市前一年,成都先导实现营业收入2.64亿元,净利润1.20亿元、扣非净利润0.74亿元。2020年、2021年,上市后,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4亿元、3.11亿元,同比变动-7.80%、27.69%,表现非常一般。这两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0.64亿元、0.63亿元,同比下降46.77%、1%;扣非净利润为0.43亿元、0.23亿元,同比分别下降42.15%、45.74%。

上述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公司的净利润、扣非净利润连续三年下降。

成都先导曾实施了海外并购。2020年10月,成都先导通过子公司以2500万美元价格收购了Vernalis(R&D)Limited100%股权。当时,成都先导表示,标的公司已成功开发和转让多项针对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抗感染和炎症等生物学目标的细胞活性先导化合物和临床阶段候选物,并且Vernalis公司拥有一支超过7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交易完成后,公司将获取Vernalis公司的核心技术团队和知识产权。

目前来看,上述并购未达到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创新药物研发企业,成都先导的研发投入明显不足。2018年、2019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62亿元、0.91亿元,2020年、2021年分别为1亿元、0.74亿元,2021年减少明显。

2022年前三季度,其研发投入为0.64亿元,同比增长25.49%。

研发投入并不突出,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成都先导靠什么扭转不利局面?

视觉中国

责编:ZB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