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有輝

編輯|彭孝秋

機器人行業的上市潮又添一支勁旅。

近日,安防第二名大華股份(002236.SZ)公告稱,旗下正上市輔導的控股子公司華睿科技首次引入外部投資者。八位投資者增資2.6億元,換得股權12.58%。投資方包括宜賓綠能、無錫芯創一號、合肥國軒高科、朱江明。

這次增資擴股的信號明顯,大華股份也想分得機器人上市潮一杯羹。早在2021年9月,大華股份就曾啓動分拆華睿科技至境內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而大華股份的老對手海康威視則在今年3月17日,宣佈分拆子公司海康機器人,並向創業板遞交了招股書。

兩家戰火從安防領域延伸到了機器人領域,似有“不死不休”之態。在AI的推動下,海康市值破4000億,大華破600億。

華睿科技成立於2016年,2020年整合爲大華機器人業務,核心產品爲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目前還在拓展機械臂,銷售渠道上高度依賴大華系公司以及零跑汽車。少量的物流無人化項目還是大華股份自有的富陽生產基地所提供。

不過華睿科技的總體業績表現仍然與海康機器人相去甚遠。

公告顯示,華睿科技2021年營收爲6.8億元,淨利潤爲6212萬元;截至去年三季度末,營收爲4.95億元、淨利潤僅爲470萬元。

而海康機器人2021年營收爲27.68億元、淨利潤爲4.82億元,去年前三季度營收爲28.1億元、淨利潤爲4.28億元。

緊隨海康機器人大打價格戰

華睿科技和海康機器人的架構設計和運營策略幾乎一致——借母公司進行業務、資金輸血,並用上市公司的供應鏈優勢迅速打開市場。

具體從產品來看,華睿科技業務分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兩大板塊。機器視覺主要應用於工業生產、物流場景的讀碼、定位、測量、缺陷檢測等,實現生產過程“機器換人”的數字化升級改造;移動機器人在2020年成立,核心產品爲室內物流的潛伏型、叉取型和移載型AMR。

移動機器人、機器視覺產品與大華股份原有安防業務的計算機識別產品交叉很深。例如安防人臉識別的核心技術涉及:圖像採集、人臉檢測、圖像預處理、人臉特徵點提取和人臉匹配/識別。這些底層技術和工業、倉儲場景所需要的視覺識別類似,能夠互相遷移。

大華股份運營管理中心總裁張軍昌就曾表示;“把我們這麼多年的視頻、音頻技術積累融合起來,再加上AI軟件(靈魂),形成我們的機器人。”依託大華生態發展的效果十分拔羣。華睿科技對大華系公司在2021年銷售金額就超過1.1億元,2022年1-9月銷售超過38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華睿科技和海康機器人都擁有安防行業極其深厚的渠道體系,這爲其開拓早期的機器人市場打下基礎。一位機器人行業獵頭對36氪表示:“海康和大華整體文化比較溫和,公司大到現在也還是能感受到‘工程師’文化,不是‘PPT先佔領市場’的打法,無論對員工之間還是面對客戶都有很強的服務心態。”

因此對於行業目前普遍存在且難以解決的機器人售前售後問題,海康和大華相比其他創業公司都有更大的優勢。

戰略相似,意味着雙方在機器人賽道也將重演在安防市場的激烈競爭。兩者在安防市場共處於第一梯隊,2020年,兩家企業在中國市佔率合計達64%,全球市佔率合計達45%。

在勞動力成本愈發升高的趨勢下,機器人業務的增速相較其他創新業務的發展更快,尤其是在2016年-2020年快遞物流行業擴張潮下,大華、海康兩者都看上了這塊“肥肉”,在項目競標中大打價格戰。

一位工業移動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對36氪表示:“華睿科技目前就是盯着海康機器人打,用降價的方式搶項目。”但是目前來看效果不佳,海康威視和中國電科一直都是海康機器人Top 2客戶,供應鏈和信息系統也是高度依賴海康體系,這使得海康機器人的打法和成本更具優勢。

據硬氪瞭解,海康機器人拿下了大量解決方案項目,也就是向下遊集成商提供標準化的產品,由後者部署到客戶的實際場景。這一路徑的毛利率基本較低,更適用於做大營收規模。2021年,海康機器人的市佔率已經達到了12%。

爲支撐激烈的價格戰,華睿科技的核心業績指標不甚樂觀,應收賬款和存貨均處於高位,這表明華睿對下游市場還未形成價格主導權。2021年、2022年1-9月華睿科技有存貨3.67億元、3.37億元,分別佔到營業收入的53.7%和68.2%。應收賬款爲1.93億元、2.49億元,對應營收佔比28.3%和50.3%。經營現金流淨額爲-2.33億元、-0.65億元。

新能源將是下一增長極?

在移動機器人和機器視覺市場,一個明確的信號是,快遞物流行業過往產生的巨量需求已經趨緩,而下一個波增長將來自於新能源、半導體。在零跑汽車的帶動下,這或許是華睿科技的競爭機會。

本輪融資中直接出手2500萬元的朱江明,正是零跑汽車現任董事長,大華股份的創始人之一兼原首席技術官。

零跑汽車脫身於大華股份汽車電子部門,體量龐大的汽車業務不僅爲華睿科技提供了驗證產品可行性的場景,也是大華股份另一個創新業務——華銳捷汽車電子的重要供應商。2021年,華睿科技的投資方之一國軒高科更是與零跑汽車達成合作,爲零跑汽車的A00級車型T03供應電芯。2022年,零跑T03交付量爲6.19萬輛。

另一個資方宜賓綠能股權投資合夥企業,其大股東則是宜賓國資委。在引入寧德時代之後,宜賓已逐漸成爲“鋰電之都”。截至2022年11月,宜賓動力電池的產量佔全國總量12.6%,佔裝車量23.85%。

可以預見,下游大客戶帶資進場將爲華睿科技進軍新能源行業提供優勢。

36氪在此前已對機器人行業在鋰電的應用做過報道。保守估計,每1GWh的鋰電池產線會用到約100臺機器人。而國內鋰電池的生產規模還在持續增長,據工信部統計,2022年全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750GWh,同比增長超過130%,其中儲能型鋰電產量突破100GWh。

在機器視覺方面,機器視覺檢測技術同樣可以應用到電池的全週期生產,在尺寸測量、外觀缺陷檢測、字符識別等方面代替人工作業。受鋰電擴產潮影響,機器視覺行業也迎來增長。以已上市的公司中報業績爲例。2022年上半年,奧普特、凌雲光均在新能源領域實現翻倍增長,前者新能源行業收入同比增長132.46%,後者較上年同期增長108.16%。

據瞭解,華睿科技主在鋰電領域的應用已覆蓋前段、中段及後段,應用於製漿/製片、制芯、組裝、化成分容及打包等環節。例如針對塗布和分切等工藝,華睿科技推出鋰電行業定製AMR,實現原材料高效搬運。窄體叉取AMR支持最小通道2.2米,規劃算法支持窄通道雙向路避讓,智能感知進高精度到點矯正,實現庫容率越來越高。

不過,行業還處於技術探索階段,價格戰就已出現。

一位機器人公司創始人告訴36氪,工業領域更多解決的是搬運問題,例如生產物料轉運和流通,而倉儲物流領域主要解決的是存儲和取放需求,因此在倉儲物流積累的軟硬件技術並不能全然遷移到新能源行業。

而一位投資人對36氪表示,B端行業的特殊屬性要求創業公司需要先拿下標杆客戶和案例,因此不少機器人公司開始免費部署、低報價的方式拿項目。

對於華睿科技,衝擊上市之路仍然漫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