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上海车展最近刚刚告一段落,作为疫情之后的全球第一场A级车展,这次展览备受瞩目。不过在我眼中看来,这次车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次车展的主角不再是传统的燃油车,而是新能源智能汽车。今年车展上首发的新能源车型占比超过全部首发车型的三分之一,是一道分水岭,是智能汽车新时代飞速发展拉开的序幕。

首先阐述一下智能汽车的定义:智能车辆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它集中运用了计算机、现代传感、信息融合、通讯、人工智能及自动控制等技术,是典型的高新技术综合体。目前对智能车辆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以及提供优良的人车交互界面。近年来,智能车辆己经成为世界车辆工程领域研究的热点和汽车工业增长的新动力,很多发达国家都将其纳入到各自重点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当中。由此可见,智能汽车是汽车发展的必经之路。

依稀记得在曾经对车机系统不重视的那个年代,一般汽车都只具有一个收音机功能,甚至连CD机都没有得到普及,大部分车主都是用磁带来听歌曲。要是一辆汽车能够配备中控屏幕,甚至还拥有车载电话以及GPS导航功能,那就是一辆当之无愧的豪车。

直到2015年, "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的汽车"新四化"被提出之后,汽车品牌纷纷意识到消费者们对于新鲜科技的渴求,中国汽车品牌在汽车智能化方面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状态。在这次上海车展中,智能化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早在上海车展开幕之前,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极狐阿尔法S的试乘视频就刷爆了全网,人们纷纷惊叹华为自动驾驶的硬核技术。极狐搭载了三个半固态MEMS微振镜激光雷达、长焦+广角+双目的四目摄像头、超声波雷达、高清地图、还有华为率先量产的4D成像毫米波雷达,达到了这样的自动驾驶技术。当然提到了自动驾驶就不得不提到特斯拉,特斯拉依赖其所有特斯拉用户在全球驾驶时的的数据,以此构建算法模型达到了自动驾驶的第二个级别。二者走的路不一样,但都殊途同归,就是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

在车展中,我惊奇的发现几乎所有的参展商都带来了与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例如造车新势力们,哪吒、小鹏、蔚来等等都配置了激光雷达这一先进的技术。相比纯视觉的摄像头,激光雷达不依赖深度学习,即便遇到完全没见过的障碍物也能精确的扫描到,然后让智能芯片控制汽车进行刹车或者避让。智己汽车宣称,其L7包含多项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能在中国复杂的城市交通环境中,根据预设导航规划,自动完成停车场泊出,经城市领航、高速领航等操作,真正实现门对门导航智能驾驶。威马汽车宣称其W6所搭载的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于行业率先实现L4级别无人驾驶。不管是新势力还是老势力都在自动驾驶上下这么大的功夫,可以看出自动驾驶会是智能汽车的一大热门。

通过对车辆智能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可以提高车辆的控制与驾驶水平,保障车辆行驶的安全畅通、高效。对智能化的车辆控制系统的不断研究完善,相当于延伸扩展了驾驶员的控制、视觉和感官功能,能极大地促进道路交通的安全性。智能车辆的主要特点是以技术弥补人为因素的缺陷,使得即便在很复杂的道路情况下,也能自动地操纵和驾驶车辆绕开障碍物,沿着预定的道路轨迹行驶。也就是说随着智能汽车更加智能,我们的驾驶将会更加的安全高效。例如C-V2X(Cellular Vehicle-to-Everything),是基于蜂窝网络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树立在路边的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设备将感知到的路面信息通过C-V2X告知附近车辆,可以让智能汽车的视野更为广阔和多面,例如传统驾驶中的"鬼探头"问题,就可以通过C-V2X得到有效的解决。

不过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例如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判定还有用车客户的隐私数据问题等等。自动驾驶的事故最近可是层出不穷,例如舆论焦点特斯拉就出现了很多的自动驾驶事故。还有数据安全问题,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对于智能汽车采集信息的范围、存储和使用范围,目前并没有明确的法规规范和限制。品牌方将数据视为自身财富,独自占有和使用,而用户本人却对其知之甚少。需要职能部门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带来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总的来说,智能汽车高速发展的大门已经打开,但距离实现完全的人车交互与自动驾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今中国在智能汽车领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希望中国汽车企业能再接再厉,领跑智能汽车新时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