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看到了歐盟 4 月份電動車銷量數據出來了,讓我很驚喜的是 4 月份銷量最高的車型是大衆 ID.4 、排名第二的是大衆 ID.3 ,兩個車型 4 月份的銷量分別爲 6251 輛和 4066 輛。


歐洲 10 國 4 月份電動車銷量

而此前一直霸榜的雷諾 ZOE 跌至第三,只有 3044 輛;特斯拉 Model 3 更是隻有出乎意料的只有 852 輛。

這裏簡單的解釋一下榜單上的統計數據來源,榜單上的數據統計的是歐洲 10 個國家的數據, 10 個國家分別是挪威、荷蘭、西班牙、法國、德國、瑞士、芬蘭、愛爾蘭、瑞典、丹麥。

這份榜單引起了我的興趣, ID.3 、 ID.4 銷量這麼高是什麼原因?應該火爆全球的 Model 3 怎麼反而只有 852 輛?

雙方歐洲天下之勢

關於特斯拉 Model 3 的銷量原文是這麼寫的:

“ Of course, April is the first month of the second quarter, and the first month of the quarter is always Tesla’s worst (cars are mostly in transit). ”

翻譯一下大意是:“ 4 月份是第二季度的第一個月,每個季度的第一個月都是特斯拉最難的月份,所有新車都在運輸的路上”。

相當於 4 月份特斯拉銷量只有 852 輛的原因,主要是因爲目前的大部分新車都在運輸途中,來不及交付。

回顧去年以來特斯拉的銷量表現,確實如此,每逢季度的第一個月,都是銷量的低谷,只有幾百輛,到了季度末達到了銷量峯頂。


讓我比較意外的是大衆的 ID.4 和 ID.3 兩款車型。先來看看 ID.3 ,從年 8 月份開始在歐洲交付以來,銷量都相對比較穩定,每個月至少 2000 多輛,最高一個月達到了 9300 輛。今年前 4 個月平均也都維持在 3000-4000 輛左右。

再來看看 ID.4 , 3 月份銷量爲 3727 輛, 4 月份達到了 6251 輛,整個同比增速非常快。外媒原文也預測了,接下來的 5 月份 ID.4 的累積銷量將進一步攀升,累積銷量有可能達到第二,接近於特斯拉 Model 3 。

在經歷了產能的爬坡之後,短短 2 個月 ID.4 在歐洲的銷量數據已經取得非常亮眼的數據。隨着大衆的 ID 系列車型的不斷增多,與特斯拉大有在歐洲雙分天下之勢。

兩種造車理念

目前的全球電動車處於白熱化的快速發展階段,我們經常用新勢力和傳統品牌來對目前的電動車行業做區分,其實這也反映出了兩種不同的造車理念。

以特斯拉爲代表的新勢力品牌的造車理念走的是更偏極客範的“智能化”路線。以大衆爲代表的傳統品牌其實並不“傳統,它的造車理念則還是在穩紮穩打的基礎上去做新的探索。

目前前者明顯更有話題性,用戶討論的也比較火熱。後者則屬於“沉默的大多數”,在輿論環境上的討論相對較少,但目前的存量目標用戶人羣較多。

在整個電動車快速變化和發展的階段,其實這兩種不同的人羣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共存,對應的兩種不同理念的產品也均有對應的受衆和市場。就像歐洲 4 月份的榜單所體現出來的一樣。

1、大衆 ID :平臺戰略 安全品質第一位

2012 年,大衆 MQB 平臺的首款車型上市,在過去的 9 年時間,基於 MQB 平臺大衆迅速在全平臺佈局了幾十款車型,助力大衆成爲全球最大的汽車集團。 MQB 的平臺化概念後來被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跟隨模仿,到今天對於汽車平臺我們早已不陌生。

MEB 平臺是大衆專門針對電動車推出的一個專屬平臺,基於 MEB 平臺未來大衆將能快速的推出一系列純電動車。目前國內在售的 ID.4 便是首款基於 MEB 平臺的打造的國產電動車,而歐洲地區首款 MEB 車型則是 ID.3 。


在電動車領域,大衆複製的是在燃油車那套已經被驗證過的打法,基於平臺化戰略,快速推出多款車型覆蓋不同的價位區間,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平臺化的好處是衍生車型更靈活,同時成本也相對更低。用同一套質量安全標準,也保證了產品質量的一致性。

過去的一段時間,新出行深度體驗了大衆這款車型,這是大衆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誠意之作,無論是從整車駕駛體驗、還是目前用戶需求越來越強的自動輔助駕駛方面的體驗,大衆 ID.4 CROZZ 都是非常當打的一款車型。


雖然在智能化方面沒有達到特斯拉那種較爲激進的程度,但是基礎的用戶智能化需求也能夠滿足,而且提供的功能體驗都做得比較完善,在此前我們做的與 Model 3 、寶馬 iX3 的三車自動輔助駕駛對比橫評 中, ID.4 CROZZ 的表現並不錯。在國內智能電動車大趨勢之下,我個人認爲 ID.4 CROZZ 是一款被低估的車型。

舉例來看,大衆 ID.4 CROZZ 在語音交互和觸控交互方面的表現都還是不錯的,特別是觸控交互方面,大衆雖然也採用了實體鍵,但並不是按壓式,而是觸摸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盲操作。

語音交互也能覆蓋日常用車的大部分場景,例如導航、播放音樂等功能。

常規的各種交互方面也不輸一般的電動車,再加上後續還能 OTA,所以大衆在智能化方面的未來可期。


一汽大衆 ID.4 CROZZ 還是秉持着“德系”的造車理念,每一項測試都有嚴格的標準以及測試流程。每一項新功能的推出都需要做充分的測試驗證,對用戶負責,不允許推出帶有不符合安全理念的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大衆 ID.4 在 2021 年還獲得了世界年度車大獎的總冠軍,這已經是大衆品牌的車型第五次獲得此項殊榮了。

如在電池安全方面, ID.4 CROZZ 的電池包試驗項目達到了 197 項,而國標要求只有 18 項。這 197 項嚴苛的測試項目裏面有不少項目的測試標準都比國標更加嚴苛。


例如針對電池包的機械衝擊測試,國標要求是 Z 軸一個方向、衝擊加速度爲 7g 。而大衆的標準是 X/Y/Z 三軸都做,衝擊加速度是 30g 。

另一方面, ID.4 CROZZ 嚴苛的標準還體現在要求同一個電池包通過所有的測試,而在國標中允許不同電池包完成不同的測試。這種對安全的執着也正是對德國品質的一脈相承。

2、特斯拉:第一性原理 極致智能化

特斯拉又是另一種造車理念,著名的“第一性原理”。基於此理念在造車過程中會邁出很多相對比較激進的步伐。就比如像此前的 NOA 自動輔助導航駕駛,剛推出的時候這個功能使用起來非常的激進,使用時的“冷汗指數”非常高。

後續經過多次的不斷升級迭代,該功能才慢慢的得到優化,“冷汗指數”有所下降,但平時使用起來還是很“嚇人”,特別是對於第一次體驗的人來說。

但這種情況對於大衆來說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多年積累的造車經驗以及安全標準,不允許有這種置用戶於不確定的危險場景的情況出現,在大量推出新技術之前都是相對比較謹慎的。

另一方面,特斯拉追求的是極致的性能和智能化體驗,這是特斯拉的最長板。全球領先的自動輔助駕駛、全球最先做到的整車 OTA 升級、曾經是全球加速最快 / 續航最長的電動車。這系列“全球領先”的標籤以及馬斯克的個人魅力,吸引了全球一大波充實粉絲。

隨着更加“親民”的特斯拉 Model 3 的推出,特斯拉開始向下層市場擴展。這部分用戶大多是慕名特斯拉品牌標籤而來,對極致智能、極致性能的關注度不高,但對的“汽車”屬性要求更高,這就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一直以來都被吐槽的做工問題以及質量問題,包括之前爆出的天窗漏水、中控黑屏死機、車身鈑金接縫不齊等等。


極致的性能目前來看也還存在有一些爭議,特斯拉 Model 3 標準續航版目前的 0-100km/h 加速時間爲 5.6 秒,性能版爲 3.3 秒。特斯拉把這種原來在燃油車裏面屬於跑車級別的加速體驗下放到更廣泛的受衆區間,過去發生的種種事故或許也說明了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如果用木桶效應來比喻的話, ID.4 CROZZ 是一個每塊高度都很齊平的木板組成的水桶,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桶內空間來裝水。特斯拉則是一個有很長木板也有很短木板組成的水桶,雖然木板長,但是裝的水反而不多。


喜歡 ID.4 CROZZ 的用戶會說,這個水桶雖然在個性化方面差點意思,但在實用性方面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整體非常均衡。而喜歡 Model 3 的用戶會說,我欣賞的就是這個木桶那獨一無二的造型,最吸引我的就是那塊長板。


100 個人眼中有 100 個哈姆雷特,個人喜好這事沒有對錯,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兩種造車理念也沒有對錯之分,目前都有屬於自己的大量受衆。

全文總結: 短短兩個月,在 Model 3 遭遇交付困境的時候, ID.4 迅速佔領歐洲電動車銷量的榜單,好產品都能收穫消費者的訂單。歐洲的消費者更像是目前國內“沉默的大多數”用戶,對於“汽車”的屬性要求更高, ID.4 相對來說更對味。 Model 3 依託着特斯拉的品牌效應,依然也能收穫大批用戶,但短期來看運輸交付還是一個問題。

特斯拉 4 月份在國內的銷量環比下滑比較嚴重,目前還不清楚是否會受“剎車門”事件的影響。回到國內市場,目前 ID.4 CROZZ 在國內已經開始交付了,作爲大衆品牌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ID.4 CROZZ 接下來在國內市場預計會有很不錯的銷量數據,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