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3月29日訊(記者 彭科峯)近年來,銀行作爲順週期行業,淨息差不斷承壓。而從目前披露的2022年年報來看,這一現象並沒有得到扭轉。年報數據顯示,平安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等多家銀行的淨息差均有明顯下行。其中民生銀行淨息差在2021年已經下行0.23個百分點基礎上,2022年繼續下降0.31個百分點,兩年間已然下行0.54個百分點。截至目前,A股上市銀行中僅有常熟銀行一家淨息差仍然維持在3%以上。

多家銀行淨息差顯著下行,民生銀行降幅最慘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已經披露業績的全國性銀行淨息差指標全線下滑。其中,中信銀行淨息差爲1.97%,比上年下降0.08個百分點;平安銀行淨息差2.75%,相比2021年下降0.04個百分點;民生銀行淨息差1.6%,相比上年下降0.31個百分點;光大銀行淨息差2.01%,相比上年下降0.15個百分點;浙商銀行2022年淨息差2.21%,比上年下降0.06個百分點。

地區性的上市銀行表現也不好。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顯示,僅江陰銀行2022年淨息差2.18%,比上年回升0.04個百分點。常熟銀行2022年淨息差3.02%,比上年下降0.04個百分點;瑞豐銀行2022年淨息差2.21%,比上年下降0.13個百分點。

拉長三年週期看,2021年曾有部分銀行淨息差較2020年回升。比如平安銀行淨息差就從2.53%回升至2.79%,但2022年重歸下行。截至目前,2022年僅有江陰銀行一家淨息差有所回升。截至目前今年淨息差降幅最大的民生銀行,2021年淨息差也曾從2.14%下行至1.91%,下滑0.23個百分點。這也意味着,兩年之間,該行淨息差已經下行了0.54個百分點。

主要受利率調降、金融讓利實體等因素所致

3月29日下午,資深金融證券專家何曉宇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銀行淨息差承壓主要是受利率調降、金融讓利實體等因素影響。具體來說,LPR作爲貸款利率之錨,去年調降幅度較大,經過今年年初重定價後,整體利率水平會走低,同時今年宏觀經濟修復仍存壓力,信貸需求需要通過降低成本來刺激,政策也在鼓勵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帶動銀行貸款定價下行,淨息差有所壓縮。

“應該說,去年信貸供需兩端的因素對銀行的淨息差下行都有影響”,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從需求端來看,去年受疫情影響大環境不景氣,各行各業尤其是地產低迷導致企業貸款需求減少;從供給側來看,去年利率下調也是不利因素。另外,各家銀行在信貸投放上都面臨一定的硬性要求,這導致下半年不少銀行主動進一步壓降貸款利率以完成任務,大打價格戰。多種因素影響下,銀行淨息差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今年銀行淨息差空間能否逐步修復?

面對淨息差下行的壓力,各大銀行應該如何“自救”?何曉宇向財聯社記者表示,商業銀行要加大中間業務收入,發展財富管理業務。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要整合債券發行、銀行貸款等方面的優勢資源,持續提升和優化整個企業綜合服務的能力。對銀行而言,應逐步調整中間業務結構,將發展重點從賬戶管理、支付結算等傳統中間業務向高附加值業務轉移。“總之,應有序推進綜合經營,鼓勵良性創新,通過豐富的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以獲得多元化收入。”

“目前來看,已經行之有效的途徑可能有兩條”,上述券商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介紹,要想止住淨息差下行,提高盈利,一條道路是招商銀行爲代表的輕型化路線,不過度依賴存貸息差收入,“招商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就表現不錯”;一條道路是常熟銀行爲代表的小微化路線,着力挖掘當地小微客戶的信貸需求,通過人海戰術攤薄風險。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儘管2020年至2022年常熟銀行淨息差從3.18%下行至3.02%,整體下行了0.16個百分點,但該行淨息差水平仍然是國內銀行業內最高,也是迄今唯一一家淨息差仍然在3%以上的上市銀行。

受訪業內人士認爲,央行今年進一步降準降息概率不大,理論上銀行淨息差水平有望企穩回升,但這個過程存有不確定性。何曉峯向財聯社記者介紹,2018年以來央行14次降準,平均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近15%降到了不到8%,降了7個多百分點。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當前貨幣政策的一些主要變量的水平比較合適,實際利率水平也是比較合適的。 ”

“根據種種信息來看,當前央行對於現在的利率水平是比較滿意的,調整的空間不大”,上述券商分析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當前經濟處於恢復階段,且剛剛降準一次,因此短期降息的可能性不大。如果下半年經濟復甦不如人意,那麼有關方面的態度可能有所調整,“目前還處於觀望態度”。

“總的來看,今年的經濟情況肯定要好過去年,因此從信貸的供需兩端來看錶現都會比去年好,因此2023年銀行的淨息差有望回暖。”該分析師最後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