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記者辛穎凌馨

編輯 | 王小

2023年3月31日,暫行的新冠治療費用醫保報銷政策即將到期,此後新冠患者看病如何報銷?

目前,中國已有六款新冠小分子口服藥上市,除了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已經進入醫保目錄,其餘五款都將面臨報銷政策變化。

一份有關新冠口服藥價格的管理文件最先釋放出信號。3月28日,國家醫保局《關於完善新冠治療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實施分類管理的通知》(下稱《通知》),對醫保藥品目錄外的新冠治療藥品實施價格風險分類提示,分爲A、B、C三類。

按照《通知》要求,如果能成爲A類藥品,自4月1日起,各省將引導醫院優先採購,同時,可結合疫情防治需要,給予臨時性醫保支付政策。

這意味着,“即便沒有正式進入醫保目錄,A類藥品應該也能繼續享受醫保報銷。”一位接近國產新冠口服藥企業人士告訴《財經》,具體情況要等3月31號之前,新的醫保報銷政策文件發佈。

根據此前的臨時政策,已上市新冠藥品都可享受醫保報銷。新冠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發生的門急診費用,原則上不設起付線和封頂線,報銷比例不低於70%。

不過,一位知情人士向《財經》透露,在年初那一波新冠感染高峯中,只有較早上市的阿茲夫定和輝瑞的Paxlovid銷量相對較高。

這兩天,首個國產自主研發新冠藥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停產的消息令人唏噓。該款藥物投入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3.78億元)研發,卻最終只獲得約5160萬元收入。3月27日,騰盛博藥股價只有5.01港元,而在2021年12月,公司股價最高爲52.60港元/股,如今股價已不足其十分之一。

當疫情呈低流行態勢,醫保支付或將回歸常態化。不過,這份《通知》帶來一個積極的信號,未來可能對創新藥進醫保有着深遠影響。

上述知情人士向《財經》分析,《通知》對產業最大的影響,是爲創新藥進醫保形成了一個新的通路。在創新藥首發報價後,經過和相同適應症藥品的比價,價格合適就能臨時進入醫保目錄,並持續進行價格動態調整,這就意味着不是一定要等到每年一次的醫保談判。

國產藥降價:對標A類藥,力爭進醫保

3月28日《通知》發佈後,先聲藥業、君實生物相繼在官網發文,將每療程新冠用藥定價降至630元,最近獲批的衆生睿創也在當晚公開首發報價,每療程628元。

這剛好達到進入A類藥品的標準。根據《通知》要求,A類藥品療程治療費用,暫以醫保支付範圍內,價格較低的小分子新冠治療藥品最大療程治療費用爲基準,不高於其1.8倍。

按照醫保目錄內阿茲夫定的定價,最高療程兩週費用約350元,1.8倍剛好爲630元,因而調整後國產新冠藥的定價全部進線。

衆生睿創在首發報價同時,也明確提及“有望進入A類藥品名單”。

主動降價的企業,也是在爲自己通過2023年國家醫保談判正式進入醫保目錄爭取機會。《通知》指出,後續醫保談判中充分考慮A類藥品首發報價公允性經濟性優勢、主動擔當社會責任積極貢獻等因素。

具體的分類結果,將會在4月1日直接顯示在各省藥品採購平臺中,A類藥品爲綠色,B類藥品將被設置爲黃色,C類藥品爲紅色,並以彈窗等醒目方式向採購醫院提示相應風險。

目前,兩款進口新冠藥仍沒有價格更新,輝瑞維持1890元一盒,默沙東的首發價格也是1500元每盒。

B類藥品,按1月6日國家醫保局發佈的《新冠治療藥品價格形成指引(試行)》的通知(下稱《指引》),進行首發報價或評估調整,定價與醫保目錄內同類藥品相差較大的。

值得注意的是,“輝瑞Paxlovid1890元的定價是在《指引》發佈前制定,此後再未進行過公開的價格調整,這意味着可能會屬於未進行首發報價或評估調整的C類藥品。”一位業內人士分析。

C類藥品,指未按照《指引》完整進行首發報價或評估調整,以及評估結果明顯不公平不合理的新冠治療藥品,主要包括以下情形:未完整提交基礎資料、價格構成特別說明、創新性和經濟性特別說明等材料;報價高於臨牀專業意見書所提採購價格預期30%以上等。

對於Paxlovid的分類預期,截至發稿,輝瑞尚未回覆。

當然這個分類也是動態調整的,當新冠藥供求形勢、價格走勢等出現重大變化的,醫保部門適時研究調整參照基準和比價係數。而直到正式納入醫保藥品目錄前,企業也可持續開展評估調整,爭取入圍。

不掙錢?賺個吆喝吧

一藥難求的新冠感染高峯已經過去,對未來能否掙到錢,一位國內新冠口服藥企業人士坦言,“不樂觀也不悲觀,穩定開拓市場,不能盲目擴張。”

當3月24日,騰盛博藥的新冠藥物投入近14億元研發、卻最終只產生約5160萬元收入的信息傳出,使整個新冠藥市場蒙上了一層陰影,3月27日、28日兩天內,君實生物、衆生藥業、先聲藥業股價先後跌至2022年11月以來的最低點。其中,衆生藥業的新冠口服藥兩個交易日前才獲批附條件上市。

騰盛博藥的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是中和抗體藥物,其他企業的是口服藥。

“口服藥和中和抗體情況完全不同,中和抗體藥物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對新冠病毒變異株開始失效,國際上也出現了多個類似的情況。而口服藥都對多個變異株的都有不錯的臨牀數據。”一位國內新冠口服藥企業人士說。

新冠病毒還沒有完全離場。中國疾控中心信息,自3月3日以來,中國每日報告新冠核酸檢測陽性數仍保持在4000人以上。

上述國產新冠藥企業人士認爲,新冠病毒是不可能完全消失的。從去年底的全國流行之後,大部分人體內的抗體水平還在3個—6個月的保護期,具體情況還要到五六月纔能有一個比較準確的預估。

根據公開數據計算,想回本,即便沒有降價,先聲藥業得賣225.44萬盒,君實生物得賣756.61萬盒。可作參考的是,經歷了2022年末的大規模疫情,當時真實生物唯一獲批上市的國產口服新冠藥,累計賣了850萬份。這是在售價相當於兩款剛剛獲批新藥定價一半的情況下。

所有的新冠藥物生產企業都在一個左右爲難的十字路口,在盈利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降價嗎?

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不降價不可能有醫保報銷,少有患者會自費選擇國產新冠口服藥。

一位一級市場醫藥投資人對這一現狀也有擔憂,“國產新冠藥競爭生態有點差,定價太低就很難成爲重磅藥”。2020年—2022年中,資本市場對國產新冠藥的投資邏輯,已經不存在了。

對這些研發新冠藥的中國藥企好處是,至少賺了一波資本市場的“吆喝”。

2020年10月在港交所掛牌的先聲藥業,出現過兩次股價高峯,均與新冠口服藥研發相關,一次是宣佈研發新冠藥之後,一次是2023年1月16日遞交相關上市申請當天,股價分別衝高至14.705港元和14.7港元。

受益更多的是衆生藥業,雖然股價已較最高點幾近腰斬,還是比因新冠概念飆升前高出約10%。更重要的是,這家原本市值剛過百億元的藥企,進入了大衆和更多投資者視野。如一位醫藥投資人說,“畢竟以前它們也好像沒有別的什麼。”

受關注,意味着這些藥企將有更多機會融資及對外合作。

3月28日,君實生物宣佈與康聯達簽約,通過合資公司於東南亞九國對抗癌藥物PD-1進行合作開發和商業化。合資公司由康聯達生技出資499.9999萬美元,君實則僅需“注入特瑞普利單抗在合資區域內的許可權益,以非貨幣方式出資認購”。此外,根據特瑞普利單抗研發及其他事項進展,君實生物可獲得最高不超過約452萬美元的里程碑款項,外加銷售淨額一定比例的特許權使用費。

3月24日,衆生藥業宣佈了新一輪定向增發計劃,擬募資不超過5.9857億元,用於抗腫瘤藥物研發、數字化平臺升級等。

對創新藥企來說,想在新冠藥上賺大錢,已經不可能了。趁着新藥獲批、研發能力獲驗證的東風趕緊收一波現金流,投入其他項目,可能反倒是明智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