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蘭州晚報

公公離世後,婆婆一個人在老家生活。

大前年婆婆在田間小路上不慎跌倒,我們去接她住院。婆婆唉聲嘆氣:“哎,人老了,就沒有用了,走平路都要摔傷,給你們增添負擔。”

前年婆婆被砍下的樹枝砸傷,腰部疼痛難忍,我們在醫院照顧她時,婆婆一邊呻吟一邊鬱郁地說:“人老了真沒用,樹枝打着時一口氣不上來還好些,省得個人遭罪,還連累你們。”

去年婆婆感冒後久咳不愈,到醫院住院,咳喘着嘆息:“年輕時不喫藥,挨幾天就好了,年老了真是不一樣,動不動就成了子女的累贅。要不咱不醫了,省得花冤枉錢!”

十多天後,婆婆痊癒出院,不顧我們勸說,仍然堅持回老家居住。考慮到八十五歲的婆婆年事已高,擔心她體力不支,我們強烈反對她繼續養豬,婆婆無奈只餵了一貓一狗,三隻雞,四隻鵝,種一點兒蔬菜。然而婆婆似乎從此有了心事,有時眼睛盯着一個空茫的地方,不知想什麼。村子的人招呼她,第一聲她仍然沉浸在她的世界中,第二聲也是,直到別人提高了音量,第三次叫她,婆婆才緩過神來。我們回去相鄰的村民好心提醒我們:“你媽媽一個人住在村上,又不喜歡串門,你們回來時要多開導開導她。”

我心裏咯噔一下,糟了,隨着年歲的增長,婆婆心中的無用感也在逐年遞增,加上我們剝奪了她養豬的樂趣,更加重了她的無用感。難怪最近幾次回去感覺她和以前不太一樣,具體哪裏不一樣,又說不上來。經村民一說,我才醒悟過來,婆婆不如以前情緒高,顯得過於沉靜了,甚至有點鬱鬱寡歡的感覺。

我和老公商量,必須想辦法讓婆婆覺得自己“有用”,感受到活着的樂趣,這樣婆婆才能高興起來。婆婆一個人居住,除了莊稼和養豬,沒有別的愛好。養豬是不可能幹了,畢竟需要很多體力;種莊稼也不可能拓展品種和麪積,目前菜園子種着的蔬菜也只能等着我們回去澆灌呢;婆婆也不喜歡張家長李家短的和人閒聊。如何讓婆婆覺得自己“有用”呢?

想到婆婆一輩子的心思都在兒女身上,擔心這個過得不好,那個過得不好,兒女過得幸福,婆婆就高興。我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媽,你做老鹽菜了嗎?你做的鹽菜可好喫了,我們帶一點回去蒸燒白。”

“有啊,有啊 ,你們不說我都忘了。年齡大了,記性不好。我這就抓去。”沉靜的婆婆明顯高興起來,話也多起來了,一邊找出袋子給我裝老鹽菜,一邊說:“以前我帶到街上去賣,五六元一斤,那些買菜的老主顧都說我做的鹽菜好看又好喫。”我和老公相視而笑。婆婆做的鹽菜色澤金黃,乾乾的,除了顏值擔當,味道也確實不錯,蒸燒白和煮土豆鹽菜湯都是絕對的美味。有專家說醃製品不宜多喫,我們很長時間便忘記了婆婆的這道獨門絕技菜。

“媽,你泡酸菜了嗎?用來煮酸菜粉絲湯或者炒酸菜蛋炒飯也很好喫呢。館子裏做的這道菜和炒出來的飯都很受歡迎。”婆婆更加高興,臉上有了年輕時的光彩:“你瞧我這記性,我給你裝去,等會兒記得帶上車。這次泡得不多,下次我多泡點兒,你們帶回去可以多喫一段時間。”

臨走時,我還給婆婆“佈置”任務:“媽,你孫子可喜歡喫鹹菜肉絲了,你沒做泡菜吧?下次記得泡點蘿蔔喲。”

婆婆一疊聲地回答:“嗯,好好好,我等會兒就去菜園子扯幾個蘿蔔,洗乾淨泡在罈子。”

□張紹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