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本报讯(记者 陆威)“听说学院要选派优秀大学生到乡镇或村(社区)团组织任职,我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学生徐志鹏说。这是去年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以来,共青团银海区委创新团的工作力量选用机制,进一步拓宽团的干部骨干来源渠道、增强基层团的工作力量的生动体现。

据了解,今年以来,团银海区委积极拓宽基层团干来源渠道,实施“1+N”结对模式,以银滩镇、侨港镇16个基层团组织为试点,与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团委结对共建。通过实行学生选岗和岗位择人的双向选择,综合考虑面试情况、个人特长、个人意愿及岗位需求等方面因素,决定选派录用18人到基层团组织任职,进一步把地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政策优势与学院的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紧密结合,充实基层团干力量。同时,对18名新聘任的镇、村(社区)团组织兼职副书记实施项目化契约式管理模式,签订团区委、个人、用人单位、选派学校四方服务协议,将兼职副书记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反馈高校,作为学生团员参评各项团内荣誉、推优入党、骨干培育的重要参考。新聘任兼职副书记到职后,即在基层治理、就业创业、生态环保、文化传承、政策宣传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提出意见建议50余条。

近年来,银海区主动与北海康养职业学院、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北海职业学院等高校对接联系,外引高校资源,内植银海平台,促进校地共青团工作融合,累计开展各项活动560场次,服务青少年超5000人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