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特派記者 於悅 李夢瑤 夏侯鳳超 杜春娜 發自南京

從3月27日晚到達南京,到29日下午離開,馬英九在南京停留了40多個小時。

這40個小時,對於馬英九來說,意味着許多“第一次”,第一次到訪大陸,第一次來到南京,第一次拜謁中山陵祭拜,第一次夜遊秦淮……密集的行程背後,收穫的不只是人文歷史和自然風光,更有對一座城市乃至大陸發展變化的直觀體驗。

停留40個小時

參訪6個地方

“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書籍、照片,我看了一些,但從來沒有一次像今天受到這麼大的衝擊”。29日,馬英九來南京參訪第二天,一行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深切悼念遇難同胞,這也是他此次南京之旅的最後一站。


馬英九一行參觀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深切悼念遇難同胞

梳理來看,自3月27日下午馬英九率團抵達上海,並坐高鐵赴南京,至3月29日下午離開南京赴武漢,馬英九一行在南京停留了40多個小時,參訪了南京中山陵、總統府、拉貝故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夫子廟景區等6個地方。

參觀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科舉博物館等地,是馬英九一行一次深入瞭解中華文化和中國古代史與近代史的機會。

而拉貝故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等記錄了中國近代史上那一段沉重的歷史。據報道,馬英九在受訪時表示,這次帶學生來的目的,就是希望他們可以瞭解也許在臺灣瞭解不夠的事情,作爲自己往後發展的重要參考。

夜晚的南京秦淮河燈火璀璨,夫子廟步行街小喫店遊人如織。南京,這座城市古樸而靈動,文藝又浪漫。馬英九一行來到夫子廟,夜遊秦淮,是一次充分感受南京風土人情的機會。“很多臺灣人來到南京,都會想去這些景點,因爲這些景點對他們而言也是耳熟能詳。”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王裕慶表示。

乘高鐵、坐畫舫

立體感受城市發展

28日晚,馬英九一行還特意去了一趟夫子廟,參觀了中國科舉博物館,並坐畫舫夜遊秦淮河。當天,江蘇南京的第37屆中國·秦淮燈還在持續亮燈,璀璨奪目,槳聲燈影間遊人如織,人們在觀賞花燈的同時,品味當地特色美食,這種熱鬧一直能持續到深夜,不僅點亮了古都“夜經濟”,也讓城市有了更多煙火氣。


秦淮河夜景

對於馬英九一行選擇乘坐高鐵到達南京,王裕慶認爲,這樣的安排也別有深意。

“從上海到南京、武漢再到長沙,這一路上如果乘坐火車,可以看到各城市的變化,看到大陸的風景,我想一定會有切身感受,那就是大陸真的發展很快。”

“大陸高鐵發展得很快,目前在速度和運營里程方面可以說走在世界前列,但你沒有坐過高鐵,就沒辦法切身體會它的快和穩。”王裕慶表示,在他看來,馬英九的這一路行程對大陸的感受應該是立體且豐富的,收穫是豐碩的。

除祭祖外,馬英九此次出行也帶了臺灣大學生赴大陸交流。對此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曾表示,兩岸青年加強交流交往,能夠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增添新生力量、注入青春活力。

“帶這些青年人來大陸一起參觀訪問,也是要讓臺灣青年能夠正確看到更真實的大陸,樹立共同的價值觀。”王裕慶說。此前,馬英九出發來大陸前也曾在講話中稱,要讓民衆重新體會“兩岸之間最美麗的風景是人”。

“兩岸一家親!”

來自市民的善意與熱情

“和藹”“友善”是許多南京市民和遊客見到馬英九的第一印象。“馬先生”也成爲這趟旅程中市民們對他異口同聲的稱謂。

29日上午,在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時,馬英九從車上下來,本來已經走到入口的他聽到有人喊“馬先生好”,隨即轉過頭去,遠遠地朝市民招手。

在包括南京總統府、拉貝故居等多個景點參觀時,馬英九都在現場與市民遊客進行了互動,現場氣氛十分活躍。

例如在參觀完拉貝故居後,馬英九登上車並打開車窗,向一旁的市民大聲喊:“你們好!”市民們隨即熱情回應:“馬先生好!”還有市民向他大聲說:“常回來看看!”“歡迎再來!”在車啓動離開時,馬英九透過車窗不停向外揮手致意。


馬英九打開車窗

對於馬英九前來大陸祭祖、交流,許多市民表示歡迎和支持,“馬先生來祭祖這件事情我們非常支持,這項舉動符合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一位前來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的遊客表示,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緬懷故人的傳統節日,尋根祭祖能夠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我們大家都很認同兩岸一家親的觀念,也很支持他這次來大陸的交流活動。”

對於這樣來自民間的自發歡迎,馬英九本人也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在拜謁中山陵後,馬英九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感受到了民衆的熱情,對這次大陸之行表示非常滿意。

“馬英九一行這次的祭祖之旅,充分體會到了大陸同胞對於臺胞的善意和熱情,包括市民對他的歡迎和關心,沿途對他的照顧,這種體會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他會發自內心地感謝大陸同胞。”王裕慶說。

一趟南京之旅圓滿結束,而對於馬英九而言,這場大陸之旅纔剛剛開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