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3月29日訊(記者 彭瑤)作爲新冠病毒感染“乙類乙管”之後我國首場全線下舉辦的大型國際會議活動,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離不開“終結新冠大流行”這一議題。分論壇首個問題直擊要點:我們還應該擔心新冠嗎?

“我們在等待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疫情的終結,已經不是大流行,而是變成了地方性流行疾病,我們就不再需要戴口罩了。”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主任高福認爲,我們可以迴歸正常生活,但要提防“新冠恐懼症”與“新冠忽視症”。當前世界各地的數據已經證明了長新冠的影響,長新冠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要尊重事實,另外我們也生活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中,需要道德和團結來共同應對。

回顧三年疫情,有何經驗可以總結?高福表示,在疫情發生的早期階段,中國疾控中心、武漢疾控中心和高校一起進行研究,在一週之內完成了基因測序,並且在全球病毒基因庫進行分享,很多實驗室開展了研究,企業界也快速開始疫苗的開發。因此,早發現對於疫情的防控至關重要。此次新冠大流行也推動了中國對疾控系統的改革。高福認爲,加大對公共衛生領域的投資非常關鍵,包括投資基礎研究、醫療設施材料等。

澳門大學講座教授、澳門中藥研發中心主任、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創始主任王一濤表示,在此次疫情中,中醫藥因人而異的個體化治療起到了特別重要的作用。很多民衆、醫學家,甚至西方的醫學家,都看到了中醫藥在治療新冠疾病當中的優勢和特色。

王一濤曾參與新冠疾病的方藥篩選工作。“2020年10月,澳門特別行政區特首批准籌建了澳門第一個科技研發和轉化中心,我們彙總幾家世界五百強的藥業來共同開發新藥,其中一個就是疏風解毒膠囊,入選了國家衛健委公佈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十版)推薦用藥。”王一濤介紹,其正在與博鰲論壇進行合作,希望下一步能夠更好地把中醫藥推向國際化。“現代醫學和中醫藥學有互補的地方,兩者能夠更好地結合,在預防、治療甚至疾病康復方面起到作用,爲人類造福。”

無論在歐洲還是中非,瑞士和中非共和國物理基金會主席 Klaus SCHUSTEREDER都看到了同一個情況——醫務工作者人手不足。因此,在 Klaus SCHUSTEREDER看來,培養專業的醫務人員非常重要。他認爲,中國近年來在技術方面的發展突飛猛進,可以在此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應加強醫務工作者、病毒學家、疫苗研發人員等專業人士的合作,公共衛生政策制定過程中,要吸納上述人士的意見和建議。

作爲藥品和疫苗製造商,阿斯利康生產了30多億劑疫苗,並向全球180多個國家提供。博鰲亞洲論壇諮委、阿斯利康公司董事長約翰森注意到,非洲國家因工廠太少,產能嚴重不足,同時,大流行期間一些國家限制了疫苗的出口。他坦言,這是不合理的現象,國家間可以形成貿易協議,在未來可能出現的大流行疾病之前做好準備,留下一些庫存給發展中國家,否則將會有很多產能的過剩和冗餘。“這不僅是資金的問題,技術、經驗、能力都需要時間來構建。”

“如果世界不分享疫苗,病毒就把世界分割掉。”高福非常贊同約翰森的觀點,“我們籌資建了幾個基金來支持未來的疫苗生產,在最不發達國家建立疫苗的生產工廠,企業界、國際組織、慈善機構以及世界各地的政府都需要坐下來仔細談一談,保證非洲的國家也有疫苗生產的能力。”

對於應對下一次大流行疾病,約翰森持樂觀態度。他認爲,當前有很多基因測序和基因學、免疫療法的研究工作正在開展,人們越來越關注基礎醫療,這有助於加快疫苗的研發過程。相信下一次流行性疾病開始時,能夠快速確認病毒是什麼,迅速開發疫苗,並提高疫苗的有效性。

王一濤認爲,要建立起一個體系,對中藥的種植、加工生產、科學研究、臨牀、流通等進行規範,這也是中醫藥走向國際、服務人類健康的關鍵。澳門大學是全球高校裏第一個用全英文進行中醫藥教育的高校,並建立了第一個國家中醫藥領域的重點實驗室,致力於提高中醫藥質量和標準,更好地保證中醫藥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靠性。

“疫苗開發需要投資,而對於發展中國家什麼是可負擔的,以及對發達國家而言什麼是可負擔的,兩者標準完全不同。”Klaus SCHUSTEREDER表示,“瑞士認可中醫藥,保險公司也可以進行報銷,中醫藥發揮了作用,所以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態,跳出條條框框進行思考,找出解決方案,因地制宜發揮效力。”

“疫情還沒有正式宣佈結束,但是已經很接近了,目前疫苗還是要打。”高福強調,中國在分享新冠數據方面是透明、公開的,所有的數據都進行了發佈和分享。“我們沒有藏匿數據,其中有一些並不緊迫,這是科學的問題,我們的同事用科學、謹慎的態度辛勤工作,並不想把所有的原數據在不做任何合理分析的情況下就扔出去。我們是專業人士,是科學家,秉持開放、透明以及負責任的態度,在數據分享方面,所有的科學家都獲得了數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