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29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副總裁朱民在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上接受媒體採訪。

期間有記者提問:“很多產業在考慮或者已經以人民幣結算石油天然氣交易,所以有觀點認爲,以石油爲基礎的美元霸權已經不再,人民幣的國際化地位大幅度提升,甚至抗擊美元的地位,您怎麼看?”

巧合的是,同日,我國首單以人民幣結算的進口液化天然氣採購交易在上海達成,標誌着我國在油氣貿易領域的跨境人民幣結算交易探索邁出實質性一步。

巴西政府29日也表示,巴西已與中國達成協議,以本幣而非美元進行雙邊貿易交易。

朱民回應表示,俄烏衝突以後,美國的金融制裁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市場的誠信原則、規章制度,比如它能夠沒收俄羅斯央行的資產,把俄羅斯推出系統之外,不讓它用美元。這在一定意義上使全世界人都對美元產生了信任危機。

他介紹,1971年以前,美元是以黃金爲基礎的,它是個信用貨幣。所以當信心發生變動的時候,一年多的時間裏,全世界普遍出現離開美元、提升外匯儲備多元化的趨勢,不單單是中國;第二,用其他貨幣進行清算的比例普遍上升,這都有統計。

“與此同時,人民幣也有上升。但是因爲人民幣不可兌換,資本帳戶沒有開放,所以整體來說人民幣只佔全世界外匯儲備的3%。3%說小也不小,在人民幣不可兌換的前提下,已經可以表明對人民幣的信任度很高。人民幣的支付也只佔2.82%左右,不是很高,但是大家願意在貿易上用人民幣的趨勢已經有了。”

朱民舉例說,特別是最近和沙特簽訂了一個人民幣貸款,沙特根本不缺錢,它爲什麼要人民幣貸款?因爲人民幣現在相對比美元便宜,而且用人民幣購買中國的商品沒有匯率風險,貿易比較便利。

他指出,越來越多國家開始使用人民幣來做清算和貿易支付等等,這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的很重要一步,但是人民幣還有很重要的路要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