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王朝末年,都有必亡之勢,這是無法改變的,而元朝身爲大一統政權,壽命確實有些短促,如果只算其真正滅亡南宋,統一的年份就只有90年。

元朝滅亡大致有這麼幾個因素:

一、元朝上層的統治階級皇位爭奪非常激烈,尤其是在元英宗碩德八剌於南坡之變被刺殺後,皇位爭奪進入了白熱化階段,元文宗圖貼睦爾與天順帝阿剌吉八在各自勢力的支持下發動內戰,席捲了整個北方,統治階級內訌的加劇,導致社會極其動盪,此時再加之自然災害,元朝已經露出滅亡的苗頭。

二、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存在,且愈演愈烈。

首先來說說民族矛盾。儘管在《元史》上並沒有四等人制的相關記載,但是在蒙古人、色目人和漢人族羣中,關於官吏任用、科舉和待遇確實有不平等的規定。這在《元史》和《元典章》也是多有記載的。

舉一個例子,元朝統治者對其他民族在政治方面卻有多方面的防制措施,就如其就三令五申地規定嚴禁漢人、南人、女真人、契丹人充當地方上的達魯花赤一職,只有蒙古人和色目人可以充當:“各投下多是漢兒、契丹、女真做蒙古人的名字,充達魯花赤。今後委付蒙古人者。若無呵,於有根腳色目人內選用。”

元朝疆域圖

而元朝確實實行過很多激化民族矛盾的政策,就如停止科舉,在法律上禁止漢人持有兵器。在明代葉子奇所寫的《草木子》中就說元朝的國策是“內北國而外中國,內北人而外南人”,此說法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元朝的民族矛盾。

再來看看階級矛盾。就比如說江南,忽必烈在平定了江南之後,原封不動地保留了那些大地主的土田和租佃制度。由於元朝的對江南大地主的寬容,他們還集中了更多的土地。江南大地主經濟實力的強大在史書上也有體現:“更田多富戶沒,一年有收三二十萬石租子的,佔着三二千佃戶,不納系官差發,他每佃戶身上要的租子重,納的官糧輕。”

而地主佔用了大量佃農後,餘下自耕農命運也是非常悲慘的,變成了賦役的主要承擔者。而那些租種地主土地的佃農的命運也好不到哪裏去,地主對佃農隨意加派奴役:“主家科派,其害甚於官司差發。若地客生男,便供奴役;若有女子,便爲俾使,或爲妻妾。”

以上史料都反應出了元朝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

三、元朝統治階級完全腐化,吏治持續敗壞。

關於元朝統治階級晚期的腐朽奢靡,史料上真可謂是多如牛毛,數不勝數。

就舉一例,元朝皇帝迷信藏傳佛教,在佛事上的浪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寺院的財產也到達驚人的程度。這在趙翼寫的《陔餘叢考·元時崇奉釋教之濫》有過記錄:“此財產之富,雖藩王國戚不及也。”而其認爲元朝崇奉藏傳佛教也是導致元亡的原因之一:“說者謂元之天下半亡於僧,可爲烱鑑雲。”

元朝疆域圖

隨着統治階級的腐化,地方吏治也是相當敗壞,在元朝末年,貪污腐敗現象達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明代葉子奇的《草木子》中就記載了花樣繁多的行賄項目,所謂“漫不知忠君愛民爲何事也”。

第四、元朝紙鈔制度的失敗和修黃河成爲了元朝滅亡的導火索。

元朝紙鈔制度曾經在元初的時候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到元朝末年已經敗壞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統治者爲了挽救財政危機,無節制地大量印刷新鈔,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物價上漲。

而至正十年(1350年),治河期間,徵發了15萬民夫,官府給的交鈔根本就是形同廢紙。高強度的勞役直接逼迫民工們造反。

以上四點纔是元朝滅亡的真正原因,前三點是主要原因,而最後一點是直接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