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吳楊

隨着上市銀行陸續披露2022年年報,過去一年各家銀行綠色金融發展的輪廓也逐漸清晰。

截至3月30日,共有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等10多家銀行發佈2022年年報。數據顯示,多家銀行綠色金融發展態勢良好,在傳統綠色信貸增速加快的同時,包括綠色債券、綠色理財產品等在內的綠色金融產品譜系也不斷豐富。展望2023年,多家銀行表示,將繼續錨定“雙碳”目標,擴大綠色中間業務收入和綠色收入。

綠色信貸投放增長較快

中國證券報記者梳理年報發現,2022年,支持綠色發展領域的信貸投放增長較快。部分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同比增速高於50%,張家港行達110.52%。

具體來看,年報顯示,截至2022年末,建設銀行、招商銀行綠色信貸餘額分別爲2.75萬億元、3553.57億元;中信銀行綠色信貸突破3340.82億元,且中信銀行綠色貸款餘額同比增速較高,達66.97%。此外,截至2022年末,平安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部分銀行的綠色信貸餘額均在1000億元以上。

從綠色信貸的具體投向來看,以光大銀行爲例,該行截至2022年末綠色貸款規模爲1992.90億元,同比增長近60%,其中清潔能源產業貸款311.58億元,同比增長超140%;2022年,該行綠色中間業務收入佔營業收入的7.53%,收入結構實現優化。

產品譜系不斷豐富

除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外,部分銀行不斷探索業務創新,持續豐富綠色產品譜系,推動綠色經濟發展。常熟銀行持續推動多元化綠色金融產品創新,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綠色低碳轉型。

多家銀行亦在綠色債券、綠色理財、綠色租賃等方面創新綠色金融業務。例如,在綠色債券方面,2022年,建設銀行發行多筆綠色債券,發行金額摺合人民幣超170億元,且支持綠色債券創新品種發行;此外,截至2022年末,浙商銀行成功發行100億元綠色金融債券。

綠色理財方面,招商銀行累計引入第三方機構發行管理的6只ESG理財產品,主要投資泛綠色行業,截至2022年末,累計代銷總規模9.47億元。 

鍛造綠色金融優勢

立足2023年,多家銀行年報透露,將持續在綠色金融領域發力,探索綠色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等。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宣昌能此前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表示,截至去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餘額達到22萬億元,綠色債券存量約1.5萬億元,資產規模位居全球前列。

中金公司研究部銀行業分析師林英奇預計,綠色金融有望成爲下一個十年銀行重要的增量業務發展方向之一,綠色貸款或在十年後成爲第一大信貸投向。過去銀行貸款業務主要依賴於房地產和傳統基建行業,但近兩年這些行業增速有所下滑,銀行需要尋找新的轉型方向。

事實上,多家銀行表示,2023年要繼續大力發展綠色金融。浙商銀行執行董事、行長張榮森日前在2022年度業績發佈會上表示,今年該行擴營收的方向是“321”經營策略,其中“2”是要擴大綠色中間業務收入和綠色收入。民生銀行董事長高迎欣表示,未來將持續開展ESG管理提升工作,發佈綠色金融系列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