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赴俄羅斯特派記者 白雲怡】俄羅斯和烏克蘭在烏東地區的膠着戰事充斥着國際媒體,這讓人們對這兩個國家現狀的關注反倒顯得有限。隨着俄烏衝突進入第二個年頭,這場戰爭對兩國的影響也日益凸顯。烏克蘭經濟遭遇斷崖式下跌,國家重建的話題卻因西方國家不願意看到讓俄烏停火而遲遲無法提上日程。儘管戰爭沒有發生在俄羅斯本土,但《環球時報》記者近日赴莫斯科採訪期間,還是能感受到特殊的“戰時”印記。對比5年前記者去俄羅斯,這次近距離觀察還是可以發現與鄰國的衝突和來自西方的制裁對一個國家經濟和民生造成的影響。自克里米亞危機以來,俄羅斯對外展示出“獨特韌性”,對內確保政經平穩,但長期的衝突和制裁到底會給這個大國的前途命運帶來什麼樣的影響,記者接觸到的當地普通民衆無法給出答案。

物價平穩、貨源充足,普通人生活如舊

3月下旬的莫斯科還帶着些許寒意,但街頭來來往往的俄羅斯人有不少已脫去厚重的冬裝。《環球時報》記者在大多數人下班的時候,來到位於莫斯科郊區的Globus超市,沒有看到任何缺貨或搶購的跡象。在這家德國品牌的連鎖超市裏,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許多顧客推着裝得滿滿當當的購物車。當地人告訴記者,去年西方制裁猛烈襲來時,俄羅斯市場上的一些商品確實出現漲價現象,不少人也急於用現金搶購商品,生怕接下來出現劇烈的通貨膨脹。不過現在,至少在莫斯科,物價和商品供應都已十分平穩。


據瞭解,去年2月俄烏衝突升級後,Globus超市因繼續在俄羅斯運營而遭到西方的指責。面對壓力,該超市德國總部的負責人表示,“出於財務原因考慮,我們希望繼續在俄開展業務”。記者在這家莫斯科超市裏觀察到,很多基本生活用品的價格和北京、上海差不多,如30個雞蛋約合25元人民幣,1升裝的牛奶約合7.5元人民幣,1斤蝦約合22元人民幣,1斤牛肉約合37元人民幣。除土豆、胡蘿蔔外,莫斯科的不少蔬菜和水果要比北京、上海貴不少,但當地人認爲“這和戰爭與制裁關係並不大,主要還是有些果蔬俄羅斯產量少”。

談到物價的話題,一個名叫列昂尼德的莫斯科市民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自己平時喝的伏特加、抽的煙,還有日常消費的食品在過去一年多中價格漲了一點,“不過幅度不大,可以承受”,但汽車等一些“大件”漲價厲害。在他看來,過去幾年,生活還是受到西方制裁和新冠疫情的一些影響。一些俄羅斯人還向記者表示:“一年多來,我們的生活變得簡單了,甚至沒有了高消費。”

卡塔爾半島電視臺近日報道說:“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銀行和公司實施多項制裁的確對該國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但一些人想要看到的俄羅斯經濟崩潰並沒有到來。”英國《經濟學人》也刊文表示,俄羅斯政府精心構建的“俄羅斯堡壘”,讓該國經濟並未出現崩盤的情況。對此,一些俄羅斯民衆表示“確實如此”,西方的制裁目前還沒有削弱俄羅斯的經濟潛力,甚至也並未導致克里姆林宮失去爲其在烏克蘭繼續“特別軍事行動”提供資金的能力。俄官方2月發佈的2022年GDP數據顯示,俄羅斯經濟發展顯著好於預期——俄去年GDP下降2.1%,而非西方預估的“衰退10個百分點至20個百分點”。

經濟上的基本平穩成爲俄羅斯截至目前仍保持社會平穩的基礎。在莫斯科的街頭、學校、地鐵、廣場,普通人的生活照常如舊,彷彿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街頭的花店依然人來人往;地鐵裏的藝人仍舊在演奏音樂,行人或駐足觀看,或上前留下小費;博物館的展覽繼續開放;露天畫攤的老闆也繼續忙着招攬客人……與此同時,《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莫斯科街頭官方展示的有關頓巴斯地區的宣傳欄前,也有人在仔細觀看。這似乎提醒着人們,戰爭仍在繼續。

《環球時報》記者這次來俄羅斯採訪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前海國際事務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談了一些他的看法。他認爲,戰爭是一次很大的經濟消耗,俄羅斯方面目前能扛住壓力,背後的原因是俄高層預判俄羅斯會遭遇到西方更嚴厲制裁,並採取對策避免了俄羅斯經濟的崩潰。

平行進口、投資國內,企業家責任更多

儘管戰爭與制裁對莫斯科民衆的生活似乎沒有形成巨大沖擊,但如果仔細觀察,西方“封鎖”的痕跡處處可見。《環球時報》記者在航班落地莫斯科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的那一刻就感受到了這一點。與5年前記者來莫斯科採訪時看到的情景不同,機場人羣中少了歐美面孔,國際旅客基本來自中亞國家和中國。去年以來,俄羅斯與歐美多國互相關閉領空,此前大量來往於歐洲和俄羅斯之間的航班停飛,這無疑給西方與俄羅斯間的人員交往帶來嚴重影響。《環球時報》記者的一位同事從意大利飛赴俄羅斯報道,竟要先繞道飛土耳其,然後轉機到莫斯科,回程時則要先飛迪拜,然後再找航班回羅馬。

俄羅斯海關的檢查也比5年前更加嚴格,每個入境旅客的資料都會被查看很長時間。有莫斯科同行告訴記者,就在前一段時間,莫斯科海關的工作人員看到記者身份的人員入境,還經常會問及他們對俄烏戰爭的看法。

在街頭,西方企業的撤離也很容易被感知到。比如,在謝列梅捷沃國際機場通往莫斯科市中心的快速路旁,原本有一排歐美汽車品牌的4S店,但現在它們均已“改頭換面”,被中國汽車品牌的4S店所取代。據瞭解,哈弗、奇瑞和吉利等中國品牌今年年初已佔俄羅斯新車銷量的40%,遠高於去年同期的約10%。這與西方競爭對手撤出俄羅斯市場有直接關係。俄全國汽車聯盟預測,2023年中國汽車在俄羅斯的銷售份額可能佔60%。不過,俄《消息報》近日也援引俄汽車領域專家維克托·康德拉辛的話說,“中國製造商的擴張將迅速滿足俄民衆對汽車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這也可能會阻礙俄國內汽車工業的發展。”還有俄汽車行業消息人士表示,除了“紅旗”外,俄羅斯人對中國高端汽車品牌的瞭解還很有限,因此,眼下是中國車企在俄羅斯市場提高品牌知名度的一個重要階段。

俄烏衝突爆發後,許多跨國品牌迅速宣佈退出俄羅斯。時隔一年,今天在莫斯科的商場裏,仍能看到許多關閉的門店,如彪馬、Zara、銳步、宜家等。《環球時報》記者在莫斯科城郊的奧特萊斯購物村看到,這裏數百平米的阿迪達斯門店緊閉大門,店內黑乎乎的,隱約可見不少存貨還齊齊整整地碼放在衣架和貨櫃上,不知是店主撤離時太匆忙,還是在隨時等待重開。

有意思的是,一些“撤出”的西方品牌,在去年短暫地關閉後,現在又以“套牌”的形式重新回到俄羅斯市場。在這家奧特萊斯購物村,《環球時報》記者看到一家名爲“NSP”的門店,乍看以爲是個本土品牌,但走進去就發現,這裏售賣的全部都是耐克(Nike)的衣服與鞋子,耐克(Nike)的Logo也大大方方地展示着。記者問前來購物的俄羅斯人:“像耐克這樣的商品,是如何在西方制裁下得以進入俄羅斯的呢?”他們的回答是“平行進口”。

所謂平行進口,是指零售商在未經商標所有者許可的情況下從國外進口產品。去年6月28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法令,規定平行進口商品進入俄羅斯合法。據瞭解,現在俄羅斯市場上大部分耐克等西方品牌的商品,就是由商人從哈薩克斯坦等與俄關係較爲友好的國家通過平行進口的方式引進。當然,這意味着這些商品的成本和價格會有所增加。

俄工業和貿易部近日還擴大了平行進口的商品清單,其中包括孩之寶、美泰等北美玩具巨頭的產品、外國品牌的發動機油、化妝品以及家用和農業機械等。《環球時報》記者查到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俄進口外國商品的總額超過200億美元。俄專家不排除2023年這一數字可能翻一番。在俄羅斯的雜貨店或超市,記者仍能看到可口可樂、雪碧等飲料,而在莫斯科社會上也有傳聞,瑞典品牌宜家的產品在今年晚些時候也可能會以平行進口的方式重返俄羅斯市場。

俄羅斯總統普京16日在俄工業家和企業家聯盟年會上發表講話時,談到本國經濟的積極變化,並要求商人增加在國內的投資。有與會的俄專家表示,俄羅斯經濟開始按照新模式發展,現在主要的驅動力應是技術領域的積極進口替代。記者接觸到的一些俄羅斯企業家也談到,“現階段對社會要承擔更多責任和更加愛國”。

心態變化、選項替代,俄羅斯應對挑戰

很明顯,戰爭與制裁對俄羅斯社會經濟最明顯的影響還是體現在金融上。俄羅斯被西方國家逐出SWIFT(環球銀行間金融通信協會)系統後,Visa、Mastercard等國際信用卡在莫斯科均已不能使用,中國國內簽發的銀聯卡在交易時也會被銀行系統拒絕,只有在俄羅斯本地申辦的銀聯卡(UnionPay)才能使用。這意味着許多進入俄羅斯境內的外國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須依賴現金。

《環球時報》記者抵達莫斯科時正值晚上,由於國際信用卡無法使用,只能連夜在街頭找了家換匯店,用美元兌換了13萬盧布(當日美元兌盧布的匯率是1∶76.5),然後用這些大額現金支付酒店房費和其他費用。可想而知,俄羅斯公民到其他國家也會遇到類似的不便。

隨着俄羅斯被迫退出以美元爲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俄羅斯對人民幣的依賴日益增強。去年10月,俄羅斯成爲人民幣第四大離岸交易中心。這樣的變化也是一個必然的結果。鄭永年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在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就開始推動去美元化進程,減少美元在俄外匯儲備中的權重,增加歐元、人民幣等貨幣以及黃金的儲備量。記者回想起5年前在俄羅斯採訪時的情況,儘管中俄兩國當時已在推動雙邊貿易本幣結算,但一些俄羅斯商人還是表示,“對人民幣信心不足,傾向於使用美元結算”。今天,俄羅斯人的心態已迥然不同,人民幣成爲俄羅斯跨境結算的重要選項。人民幣被俄羅斯普通人用於跨境轉賬,一些人甚至用人民幣爲其在美國券商的賬戶充值。

“莫斯科方面已拋開對中國過多擁有對俄羅斯經濟影響力的擔憂,張開雙臂歡迎一個迅速發展的替代選項:人民幣。”美國《華爾街日報》在3月的一篇報道中這樣描述,俄能源出口商收到的貨款越來越多地以人民幣結算,俄羅斯的主權財富基金正使用人民幣來儲存本國的石油相關財富,衆多俄羅斯公司正以人民幣舉債,而一些家庭也開始以人民幣儲蓄。

說起這些變化,俄羅斯著名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尤里·塔夫羅夫斯基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俄羅斯期待且有必要同中國進一步探討,可以採取哪些措施,在美國金融制裁的大環境下保持俄中兩國的經貿往來。他解釋說,10多年前,在俄羅斯的精英和民衆中尚有不少期待,即認爲“俄可以和西方發展良好的關係”,那時西方對俄羅斯的敵意還沒有像今天這麼強,而現在形勢自然讓俄羅斯民衆的心態產生變化,“90%的俄羅斯民衆對中國都有溫暖的好感”。塔夫羅夫斯基說,面對美國的戰略打壓,“很難想象,沒有中俄的油氣合作,俄羅斯今天會面臨多麼艱難的處境。”

俄烏衝突已持續一年多,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莫斯科年輕人更多關注的是戰局變化,以及俄羅斯如何應對與烏克蘭、美國之間的複雜關係。聊到俄羅斯的前途命運和大國關係,塔夫羅夫斯基感慨道:“美國總統似乎只爲選舉存在,而在蘇聯解體後的許多年裏,俄羅斯不再有目標,不再考慮未來,只爲了生存而苦苦掙扎。我們不知道目標在哪裏,但其實我們應該知道,世界也應該知道,中國已經給出了這個問題的答案,這非常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