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大航陆续发布2022年年报,均创上市以来最高亏损纪录。

体量最大的中国国航601111.SH)依然是“亏损王”,净亏损额接近390亿元;中国东航600115.SH)亏损额与国航相差不大,为373.86亿元;哪怕是三家中亏损额最少的南方航空600029.SH),过去一年净亏损326.82亿元,也接近疫情前九年的利润之和。

过去三年在疫情阴影笼罩下,民航业遭受前所未有的冲击。2023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上透露,疫情前民航业连续11年盈利,而疫情以来累计亏损预计达4000亿元。

这三年中,又属2022年打击最为沉重。数据显示,2022年民航运输规模仅相当于2012年水平,8家航空公司资产负债率超过100%。当年全民航的亏损额则超过前两年的总和,高达2160亿元。据此推算,三大航总亏损额占到全民航的一半以上。

三大航巨亏的背后,仍是疫情、油价、汇率三座大山的重压。一方面,疫情多点散发、防控形势严峻,客运市场需求下降,总体运力减少;另一方面,航油价格攀升,导致航油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汇率波动带来汇兑损失等,多重影响导致业绩大幅下滑。

2022年虽然三家国有航司都跌入空前低谷期,但是各自又有不同的欢喜与忧愁。

航空运输业属于重资产行业,需要航司持续进行大额资本开支,这也导致航空运输企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疫情前,东航资产负债率一直是最高的,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东航资产负债率更是达到91.29%。

但是到2022年末,东航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国航资产负债率反而攀升明显,一个季度的时间从88.10%增加至92.69%,而2021年同期这一数值仅为77.93%。从资产负债结构来看,整个2022年国航资产规模变化较小,而负债规模同比扩大近18%

财报中披露,2022年国航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较去年暴增957.50%,主要是为确保流动性安全,融资规模增加。其中,国航获得多家国内银行提供数额最高为1961.01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约851.56亿元已经使用,约1109.45亿元尚未使用。

在三大航中,国航的国际航线占比最高。疫情以来受五个一政策的限制,国际航班大范围削减,供需失衡下国际机票一票难求、价格飞涨。各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线客公里收益也在翻倍增长。(注:客公里收益是票价水平的反映)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疫情第一年即2020年,南航的国际航班票价水平相对较高,客公里收益为0.91元。但是接下来两年国航的国际航班票价增长势头更为突出,从2020年的0.82元飙升至2022年的2.34元,两年时间内涨幅达到近300%,这也意味着,国航的国际航线更赚钱了。

从国航的客运收入数据也可以看出,2022年国航在中国内地的客运收入同比下滑39.35%,而国际客运收入提升近38%,占客运总收入的比重也从2021年的5.97%提高至2022年的12.53%

界面新闻此前报道提到,疫情期间国航旗下的子公司、参股公司中,国泰航空、深圳航空等对其业绩的拖累较为严重。截至2022年末,国泰航空归母净亏损为61.27亿元,亏损额高于2021年;而深圳航空变成国航旗下亏损最惨重的子公司,归母净亏损由2021年的33.43亿元飙升至2022年的111.27亿元。与此同时,深航也陷入资不抵债的局面,资产负债率达到113.64%

2022年,东航旗下的航司同样面临较大发展困难。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东航旗下子公司、参股公司中有两家已经资不抵债。首先是上海航空,早在2021年上海航空资产负债率就达到109.59%2022年其资产负债率仍然在108%。另外一家公司为东航江苏,2021年其资产负债率为92.67%,此后一年攀升至115.06%,净亏损由16.35亿元扩大至30.41亿元。

过去一年,东航刷爆朋友圈的喜事非国产大飞机C919莫属。2022129日,东航接收全球首架C919大飞机,并在此后开展总计100小时的验证飞行,验证公司各个专业系统的保障能力,从而使C919日后投入商业运营更加安全、更有效率。

根据东航与中国商飞签署的C919大型购机合同,首批共引进5C919飞机,剩余的4架将在2023年内一次性引进。东航于20225月在上市公司公告中透露了C919的目录单价,为0.99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6.53亿元。

从年报披露的最新信息来看,东航第一架C919并非直接购入成为自有飞机,而是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持有。融资租赁优势在于,集融资与融物为一体,比先筹措现金再购置设备来得更快,租赁期结束后飞机所有权归航空公司所有。缺点在于,融资租赁成本较高,租金总额通常要比原价值高出30%

对比同机型来看,目前东航自有波音737系列飞机102架、融资租赁72架;自有空客A320系列飞机122架、融资租赁139架。据《财经》杂志,一款新机型刚刚面世,融资租赁是对制造商和购买方最为稳妥的模式。等C919产品成熟之后,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有更多的选择。

相比国航和东航,南航业绩表现相对较好,净亏损额也是三家中最低的。一方面在于,南航主基地位于南方城市,过去一年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截至2022年末南航货运业务仍在上市公司体系内,是上市航司子公司、参股公司中为数不多保持盈利的一家公司。

数据显示,2022年南航物流实现营收215.38亿元,同比增加9.56%;净利润46.54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21.25%。但是南航物流对南航业绩的支撑作用,很快也要成为“过去式”。

328日晚间,南方航空(600029.SH)发布公告称,拟将其子公司南航物流分拆至上交所主板上市,短期内上市公司按权益享有的南航物流的净利润存在被摊薄的可能。

南航旗下最大的一家航空公司系厦门航空,其机队规模达到209架,占集团飞机总数的23.4%。截至2021年,厦门航空对外披露的财务数据仍是盈利,到2021年连续实现35年盈利。但是这一数据未扣除非经常性损益,若只看净利润,2020年厦航净亏损1.77亿元、2021年净亏损9.36亿元,总体而言亏损规模较小。

但是到2022年,厦航经营情况也一落千丈,当年净亏损额达到21.20亿元,约为前两年亏损额的210倍。

2023年民航市场进入快速复苏通道,民航局方面称,2023年力争完成运输总周转量976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617万吨,总体恢复至疫情前75%左右水平,力争实现盈亏平衡。

具体到各家航空公司,对2023年业绩展望所持的态度有所不同。据《第一财经》,国航在其内部年度工作会上制定2023年经营目标,提出要全力以赴减亏控亏,并表示即便在市场完全恢复后,消化亏损、偿还债务也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

东航的经营目标是要打效益翻身仗,并预计今年的客运市场将呈现前低后高,前慢后快的走势。

南航在年报中称,将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全力争取保障资源和境外时刻,有序恢复国际航班;推进客户经理制与集团客户经理、渠道经理一体化运营,开发大兴机场增量客户;统筹新货机运力布局,加强货机回程销售和腹舱货源组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