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一件大事,卻透露了一個不小的變化。

3月28日格力電器召開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修訂〈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者關係管理制度〉的議案》。

投資者關係管理,簡而言之就是向投資者做信息披露、與其進行互動交流、處理其相關訴求等工作。上一次格力發佈《投資者關係管理制度》是在2021年,對照來看,突出的變化就是與投資者的互動要求更具體了,比如增加了“公司應當充分考慮股東大會召開的時間、地點和方式,爲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參加股東大會提供便利,爲投資者發言、提問以及與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等交流提供必要的時間”“認真友好地接聽接收,通過有效形式向投資者反饋”等表述。

或是出於合規性考慮,或是源於內部規範的需要,結果就是,肉眼可見地,格力電器或者說董明珠對投資者越來越重視了。

這種轉變有外因的驅動。過去的三年,格力股價就像陷入淤泥的車——任憑怎麼發力都走不出來。從數據來看,格力的業績在穩步提升,也兌現了持續分紅的承諾,但股價一直低位搖擺,市盈率長期徘徊在8左右。對此,有人解釋爲市場上雜音太多,有人評論說投資者對格力的理解不夠,甚至有人揣測是別有用心的機構在帶節奏,無論哪一種,都指向了最根本的一點:格力與投資者之間存在很深的信息差,或者信息解讀的不對稱。一位長期持有格力股票的老股民多次提到這一點,頗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慨嘆。其實,格力管理層也有此意識,2021年底的時候,剛剛上任格力電器董祕的鄧曉博就表示接下來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與投資者建立更好的溝通。

而這種溝通,不能只是董明珠一個人的輸出,即便她一有機會就呼籲“真正的投資者,要跟着格力電器投資一生”,也一直在強調“分紅已超1000億”,但企業家的搖旗吶喊不能代替企業的應知應做,作爲上市公司的格力,需要建立並保持與投資者更加多維度,高頻次、深層次的互動機制。

因此,修訂《投資者關係管理制度》這件事雖小但意義卻大就在於此;而另一方面,透過這個變化的表層也能發現,董明珠更加重視資本市場的規則了。

2022年有次採訪,在我一再追問格力分拆重組、引入戰投的進展後,董明珠提醒說,“我回答完了,你要去證監會問一下可不可以披露,不可以就不能報道。”如果與2019年那一幕進行對比的話,就會發現她更注意“合規”了——那一年的股東大會上,董明珠在回答提問時脫口而出“2018年格力電器預計營收將達2000億元,稅後利潤預計超過260億元”,是好消息沒錯,但卻不是對的時間——格力電器的業績預告還沒有披露,所以此舉還招致深交所下發了關注函。

到了今年,董明珠對資本市場的評價更有別以往,“通過再融資、併購重組、股權激勵等資本工具政策的調整,資本市場可以爲企業提供融資,更好釋放市場活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優化市場結構,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是不是與她過去的言論判若兩人?

態度轉變的時間線,對應的是格力股價持續不振的低谷期,也是格力力圖摘掉空調獨大的標籤,將其他板塊分拆重組的重整期,董明珠多次表示,格力諸多業務,比如裝備、數控機牀、模具等都具備單獨上市的基礎,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將有更多的格力系子公司接入到資本市場的土壤上,除了將業務本身做大做強之外,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對資本市場規則的瞭解和掌握,這樣才能讓真正優質的公司獲得與之相匹配的估值。

邁出這一步,要從已經上市的格力電器做起,也要從她這個說一不二的掌門人做起。因此對外,格力更懂規則、更尊重規則,而對內,格力還要建立規則,這兩年在格力電器集團和子公司層面很重要的一個改革動作,就是各個公司各種制度的建設。

作爲一家在空調領域紮根30多年的製造企業,格力已經建立了相對完善和健全的內部管理制度,但更多集中在生產管理層面,比如質量管理制度、流程管理制度等等,很多成爲業內典範。但文化管理層面,比如激勵機制、選拔機制等還需要進一步梳理革新,尤其是隨着格力走向多元業務的科技集團,由於各個業務所處行業不同,業務模式各異,各項制度更需要因地制宜,因時而變,包括集團與子公司的管理關係更需要重新理清確立——制度就像一根線,串起一個組織管理,這樣自上而下的管理者面對的,纔不會是一團亂麻的雜事,而是一個井然有序的系統。

這兩年,董明珠身邊的高管發現她溫和了許多,而她給外界的狀態,套用一個流行的說法,也更加“鬆弛”了,她自己也有這個感覺,“下面的人可以分擔了,我就更省心了”,在多次採訪中,她都表示自己願意放權,但與此同時也保持警惕,因爲“手中有權力之後,人就不一樣了”,這種收與放的矛盾,勢必讓她更重視制度建設和規則制定,小到日常的管理制度,中到生產體系的管理制度,再往上,就是企業傳承製度。從這個層面去看,當前格力和董明珠的轉變,不論是對外在規則的重視,還是對內在制度的搭建,都是在朝着這條路去走。

這條路,對於從空調企業到電器集團,從單一上市主體到多元上市集羣的格力電器來說,也是必經之路。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作者:梁宵‍‍‍,編輯:米娜‍‍ ,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