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娜 

編輯|楊林

近日,網約車平臺曹操出行,發佈定製車品牌“曹操汽車”,同步發售旗下首款車型“曹操60”,該車型支持換電,售價爲11.98-13.98萬元。

背靠吉利汽車,曾是“全球獨角獸”的曹操出行,這兩年日子並不好過,儘管完成39億B輪鉅額融資,“燒錢式擴張”和“行業第二梯隊”一直以來是曹操出行揭不掉的標籤。

“在共享出行1.0發展階段,發展的核心動力是靠補貼。現在我們已經步入共享出行2.0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非常明顯地感受到,補貼已經成爲了過去式。”發佈會上曹操出行CEO龔昕對媒體說道。

有意思的是,補貼都換不來的市場,通過講述定製車+網約車的新故事,就能獲取更大的市場空間嗎?定製車又如何在內卷激烈的新能源市場廝殺出一片天?

網約車業務:補貼換不來的市場

曹操出行成立時,國內網約車市場早已經是紅海市場了,經過數年的血雨腥風的競爭,滴滴佔據着絕對市場的份額,成爲一家獨大的局面。

曹操出行(原曹操專車)在成立之初主打B2C模式,即由吉利提供車輛,將其交付給曹操出行進行網約車運營。隨着網約車市場競爭加劇,曹操出行從專車業務轉型,逐漸覆蓋網約專車、順風車、租車、公務車等多個領域。

滴滴出行APP停止新用戶下載以來,多個出行平臺紛紛推出大額補貼折扣,試圖在窗口期內獲得司乘增量、搶奪市場份額。

自2021年獲得蘇州國資38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後,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曹操出行不但沒有實現預期中的攻城略地快速發展,反而陷入了是非的漩渦,公司的裁員、違規、被處罰等事件,頻上財經熱點。

在市場佔有率方面,“曹操處於第二梯隊的位置,距離領先者還有非常大的差距。”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說。

另外,運力也是曹操不得不面臨的問題。例如在北京這種一線城市,曹操的運力並不多,通過自研定製車就能解決運力嗎,結果可能未必會樂觀。

截至2022上半年網約車訂單量前十的平臺中,美團打車、享道出行T3出行等網約車平臺的訂單量,均實現了兩位數的高速漲幅,其中美團打車以67.7%位居一位,相比之下曹操出行數據平平。

丁道師對36氪表示,曹操出行這幾年,一方面做自己的網約車平臺,另一方面積極加入第四方叫車平臺,比如高德,百度,美團等爲代表的聚合平臺。但儘管多元化,曹操出行依然不是行業內主要玩家,市場佔有率仍不盡如人意。

網約車市場本質上還是一個需要錢去鋪的生意,運力爲王,誰擁有最多的運力,誰擁有最雄厚的資本,誰就掌握話語權。網約車無論是運力還是補貼換市場的模式,都對資金端有較強的需求。

爲控制成本,在去年的裁員風波中曹操出行進行比例爲40%左右的裁員,多位員工表示收到公司協商離職通知。儘管曹操出行方面表示,此次調整屬於正常的業務優化。但也可窺見,在過去其他平臺燒錢爭補貼爭奪巨頭滴滴的市場份額之時,曹操出行卻正在“節衣縮食”。

造車新故事能講出新估值?

此前,曹操出行在戰略發佈會上對外宣佈“N3”(N立方)戰略,從New Car(定製車)、New Power(新能源)、New Ecosystem(生態體系)三個維度闡述曹操出行未來的佈局策略。兩年後,曹操出行定製車品牌正式落地。

對曹操出行這樣一家出行平臺,推出定製車意味着更多想象空間。曹操汽車是融合吉利集團和曹操出行雙方優勢,由吉利集團負責整車開發,曹操出行負責產品定義。

一部分業內人士認爲,吉利搞出行,核心動機是出貨,是去庫存。曹操推出定製車,本質也是幫吉利消化一部分耗材。

也有業內人士認爲,曹操出行旨在提升資本市場想象力。

“曹操如果是一家汽車製造商,估值是按汽車廠商來計算,做了網約車的話,加入了移動出行互聯網的這種概念和光環,也拿到了高額的融資,估值暴增。如果再疊加定製車和自動駕駛的概念,以及魅族智能手機遠程控制的概念,這樣的產品+服務+自動駕駛的光環疊加下,構建出一個所謂的一站式服務的美好藍圖,估值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可想而知。”丁道師說。

理想和現實的碰撞,有時慘烈。在2021年曹操出行完成B輪融資之時,有消息稱,曹操出行已經開始磋商下一輪融資,將在2022年上半年完成,遺憾的是,曹操出行至今再無融資消息,此前上市傳聞也偃旗息鼓。

伴隨融資擱淺的,不僅僅是裁員、頻繁的高層人變動、第二梯隊的市場份額,還有和高達千次的投訴量。企查查顯示,自2020年以來,曹操出行有十次被政府約談的記錄,約談的問題包括線下攬客等多重營銷手段,惡性競爭,招募或誘導未取得許可的駕駛員開展非法營運;註冊把關不嚴、違規派車、打折促銷;提供無證車輛從事營運違章等。

另據信用中國,自2021年3月以來,曹操出行累計被行政處罰信息數量已達418條。

在行業內龍頭們都哭窮的時代,想要講出新的資本故事,本是一件好事。故事講完了,總有人要去實現曾經劃過的餅,曹操汽車準備好了麼?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