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近年来,以百万医疗险为代表的短期健康险,最低上百元的保费就可以撬动几百万元的保额,因此对消费者很有吸引力。而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除保障程度外,还会关注保险公司的赔付率,因为赔付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保险公司产品保障是否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近日,各家保险公司2022年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数据陆续出炉。从已公布的数据来看,在139家保险公司中,仅39家综合赔付率超50%,其中包括25家产险公司和14家寿险公司。这意味着,超过70%的保险公司综合赔付率低于50%。整体来看,当前行业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并不高,不同险企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最高的能达到797.46%,最低的为负数。

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个别险企的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保持高位,说明需要做好风险管理和产品调整。如果赔付率过低,说明一些产品设计有缺陷,未能实现“保险姓保”的定位,消费者获得感差,也需要在经营中持续调整业务模式。

财险公司劣势明显

短期健康险主要包括一年期及以下的医疗险、重疾险等产品。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百万医疗险。根据《关于规范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险公司应当每半年在公司官网披露一次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整体综合赔付率指标。综合赔付率=(再保后赔款支出+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再保后已赚保费。其中,未决赔款准备金包含已发生未报告未决赔款准备金(IBNR准备金)。

2022年,财险公司实现原保费收入1.49万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达1580亿元,同比增速为14.7%,占财产险公司总保费收入的10.63%。尽管健康险保费在财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不大,但增速最快。

不过,最新数据显示,2022年,保险行业短期健康险整体赔付率并不高,139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赔付率在45%左右,其中仅39家赔付率超50%。

一家大型互联网中介平台总精算师对记者表示,行业整体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较低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准备金,二是新客数量。

“首先,险企披露的都是综合赔付率,而该项指标受到往年准备金转回的影响。也就是说,上年未决赔款准备金提取过高,就会导致今年转回很多,提转差就小,从而导致今年的综合赔付率降低。其次,现在看赔付率低,是因为新客数量多,一旦新客数量不增长,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就会上升。”上述总精算师表示。

有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低赔付可能与一些险企产品的设计特点有关。例如,百万医疗险设置了较高的免赔额,如果设定为一万元,消费者年度医疗费用在医保报销后,自费额度超过一万元的比例将大幅减小。

值得一提的是,在81家寿险公司公布的综合赔付率指标中,赔付率超过100%的有1家,赔付率在70%~100%的有8家,赔付率在50%~70%的有5家,赔付率在20%~50%的有44家,其余公司赔付率低于20%。而在58家财险公司中,有30家综合赔付率主要集中在30%~80%,赔付率超过100%的有9家,明显多于寿险公司。整体来看,财险公司综合赔付率高于寿险公司。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财险公司与寿险公司短期健康险经营特点不同,导致综合赔付率的表现不同。

一家中型财产保险公司健康险部总经理对记者表示,“财险公司综合赔付率较高与常年形成的‘车险式’销售和服务逻辑,以及财险公司在健康险管理方面相对比较粗放有关。”

“财险公司以险种为中心的条线管理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去配置产品,只能销售一年期以内的短期险,主要为医疗险(大病等政保业务,普通医疗、高免赔的百万医疗、企业员工福利)和疾病险(重疾险症险、慢病险),这些产品件均保费不高。在两核方面,财险公司两核管理普遍较寿险公司粗放,以博发生率为主,缺乏过程管控,赔付率相对较高。”上述健康险部总经理进一步认为。

另有业内人士表示,财产险和寿险公司短期健康险产品差异不大,但在客户群体选择,运营管理、营销、核保、费用控制等方面,寿险公司更有经验和相对优势。而财险公司由于经营健康险时间比寿险公司短,大数据积累、定价、渠道等方面稍欠缺,因此赔付率较高。

个别险企差异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在行业整体综合赔付率较低的情况下,个别险企该指标极其高。

记者统计发现,有9家财险公司综合赔付率超过100%,1家寿险公司综合赔付率超过100%。在财险公司中,英大财险综合赔付率最高,达到797.46%。

业内人士分析,个别综合赔付率飙涨可能与业务规模较小、偶然出现的大额赔付以及准备金提取等因素有关。

“一些中小公司由于费率制定过低,保单规模小,风险难以分散,导致综合赔付率畸高,大中型公司和小型公司呈两极分化。”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毛艳辉公开表示。

短期健康险综合赔付率过高容易理解,赔付率一旦超过100%,可以简单看作保险公司获得的保费收入无法覆盖向消费者支付的理赔金额,数据显示,有10家综合赔付率低至负数,其中包括7家人身险公司和3家财险公司,且这些公司大多表示主要受未决赔款准备金影响。

对于为负数的原因,爱心人寿在公告中解释表示,本年度综合赔付率的主要影响原因是公司对个人短期健康保险的销售策略有所改变,2022 年全年保费收入降低,而未决赔款准备金按照(过去24个月的经过保费×预定赔付率-已付赔款- IBNP)的方法计提,导致年底准备金储备降低,提转差为负数且金额较大。

长城人寿公开表示,短期健康险赔付率为负数的原因是未决准备金的释放。公司近年销售策略有所改变,短期健康险业务逐步向长期健康险转移,2022年短期健康险保费收入降低,导致准备金储备降低,准备金提转为负数。

瑞泰人寿解释称,综合赔付率为负数主要因为未决赔款准备金的释放,再保后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为负,且其绝对值大于再保后赔款支出,故综合赔付率为负。公司个人短期健康保险业务量较少,综合赔付率数据未来可能存在波动,公司将持续予以关注。

更需专业化精细化经营

尽管2022年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整体来看较低,但业界预计承保利润并不容乐观。业内普遍认为,大多数险企在短期健康险业务上并不赚钱,特别是2016年~2020年,财险行业短期健康险业务出现连续五年的承保亏损,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过高、渠道成本高挤压了利润率。

上述总精算师认为,短期健康险仍主要依靠产品迭代和拼价格的方式来竞争,边际效应递减。目前,市场上缺乏真正能链接保险与健康生态的创新型产品,健康险增速相较前些年的表现已经明显放缓,加上本身的基数和比重有限,健康险的进一步发展已显现出疲态。

随着帮助保险公司打开健康险局面的百万医疗险接近市场饱和,特别是互联网渠道销售的低价百万医疗险也逐渐触及天花板。因此,也有多家险企开发了保障亚健康群体、三高群体,甚至带病群体的医疗险,以期获得新的业务增长点。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健康险早已不是大数法则下的小概率事件,要想长期稳健经营,需要秉持更加专业、精细化经营理念和思路,在产品设计上抛弃价格战思路,转为保险与大健康、医疗深度融合,链接完整的后端健康服务,真正解决客户的健康问题。

“健康险比起保险本身,更重要的是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并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先进的医疗资源保障,这不仅要求保险公司要与健康医疗机构深度合作,还要求其有完整配套的健康产业资金与各项资源整合能力,开发出集资源可得性及便捷支付等功能于一身的产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产品保障深度和服务属性。”上述总精算师进一步表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