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秦玉芳 廣州報道

近期,A股上市銀行密集披露2022年財報。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商業銀行個人金融業務增速疲軟,受個人房貸按揭和消費貸增速放緩影響,多數銀行零售貸款表現偏弱。

業內人士指出,隨着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變,一直以來支撐銀行快速發展的三大紅利逐步消失,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迫在眉睫。當前,消費需求仍處於慢復甦階段,未來消費金融仍有着巨大的增長空間,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依託數字化轉型提升其零售客羣的精細化運營能力,強化個性化產品服務創新,挖掘分層客羣的需求潛力。

零售信貸增速放緩

以部分上市公司財報數據爲例,截至2022年年末,招商銀行實現零售貸款餘額31097.37億元,較上年末增長5.74%,零售貸款佔比 54.36%,較上年末下降1.64個百分點;中信銀行實現個人貸款餘額21169億元,佔比41.08%,較上年末下降1.21個百分點;平安銀行實現個人貸款(含信用卡)餘額20473.9億元,佔比61.5%,較上年末下降0.9個百分點。

整體來看,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及信用卡貸款業務增速放緩趨勢明顯。截至2022年年末,招商銀行個人住房貸款餘額13798.12億元,較上年末增長僅1.12%;中信銀行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餘額 9440.88 億元,較上年末增幅僅0.04%。

惠譽評級亞太區銀行評級董事薛慧如認爲,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零售信貸業務增速顯著放緩,居民消費貸款、信用卡貸款和住房按揭貸款同比增速不僅低於同期全部貸款增速,也低於以往年度這幾類貸款的平均增速。

“我們認爲,造成上述情況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一方面,疫情反覆背景下防疫管控措施持續,經濟活動放緩,導致宏觀經濟和居民收入預期下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居民消費能力和意願。另一方面,2022年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部分房企資金持續承壓,部分樓盤交付延遲,進一步延後了房地產市場信心的恢復,導致新增購房和按揭需求疲弱。同時,可選投資渠道有限以及居民消費和購房需求低迷,又促使居民提前還貸,最終導致住房按揭貸款增速的顯著放緩。” 薛慧如分析稱。

零壹智庫特約研究員於百程表示,2022年由於需求不足等因素影響,銀行零售業務整體發展偏弱,信用卡和個人按揭貸款增速普遍放緩。與此同時,各家銀行對於消費金融和房抵貸等業務則各有側重。“比如招商銀行消費貸款餘額增長了29.64%,平安銀行則加大了個人抵押貸款的力度。銀行通過各自不同的策略,實現零售信貸業務的平穩。”

平安銀行在年報中強調,2022 年下半年以來,該行結合內外部經營環境變化,加大了抵押類貸款投放力度。個人貸款中抵押類貸款佔比 54.2%,較上年末上升 5個百分點。

銀行業內人士普遍認爲,調整零售信貸、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是當前商業銀行零售業務發展的首要任務。

招商銀行董事長繆建民近日在年報發佈會上強調,經濟的高速增長、房地產市場的繁榮和利差比較高是前些年驅動銀行業快速發展的三大紅利。現在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房地產市場從增量到存量,利差也在縮窄,這對商業銀行提出了很大的挑戰。“商業銀行只有通過創新驅動,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才能應對挑戰。”

在此情況下,消費金融成爲不少銀行佈局發力的重點。繆建民指出,2023年1月份信用卡交易額、貸款金額均出現快速回升。從信用卡業務來看,2023年一季度整體消費出現“慢復甦”趨勢。而線上線下總體消費復甦增長的同時,隨着境外旅遊消費轉旺,跨境交易的增長勢頭將迸發,成爲接下來信用卡業務發展新的增長點。

平安銀行董事長謝永林也強調,從零售業務來講,要繼續做好全行轉型的排頭兵,並把握消費復甦的機會,在經營策略、經營能力上不斷升級。

從業務表現來看,開年以來,各家銀行紛紛聚焦消費復甦,加大消費領域信貸投入和推廣力度。廣州的王女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2月中旬開始各種貸款推廣的信息不斷,個人房抵貸、大額消費貸、信用卡貸款等產品都有,有的銀行年化利率甚至跌破了3%。

數字化驅動客羣精細深耕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李一帆表示,近年來,消費金融業務主體日漸多元化,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甚至互聯網平臺,使得行業競爭加劇。與此同時,消費金融在產品類型、客戶羣體以及服務內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同質化現象。

李一帆認爲,商業銀行應順應當前消費復甦趨勢,結合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更高質量的消費金融服務。

客羣的精細化運營正在成爲新階段商業銀行深耕消費金融的重要抓手。在2022年年報中,上市銀行也越來越重視對客羣經營層面的關注。

招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2022年該行零售領域堅持聚焦價值客羣獲取,深入挖掘國家政策鼓勵的升級性消費場景及個人或家庭真實綜合消費場景;線上渠道繼續完善數字化中臺體系建設,夯實零售客羣分層分類經營的底層能力。2023年將繼續聚焦價值客戶經營,深化客羣與資產結構調整,提升貸後數字化智能化運營水平。

建設銀行在年報中也指出,2023年將強化客戶深耕,加快公司、個人、同業客羣分級分層分類經營方案落地,聚焦客戶痛點難點,深化線上線下獲客活客,全面加強客戶營銷服務能力。

在於百程看來,零售業務的核心是用戶經營,需要長期持續地投入和運營。而一旦零售業務競爭力形成,將給銀行帶來品牌和規模效應。

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也表示,在推動商業銀行零售持續轉型中,不同體量的商業銀行選擇不同的價值鏈環節和競爭要素,最終就會形成差異化的業務模式和行業格局。而客戶獲取和管理、渠道覆蓋和體驗、金融創新產品和服務、風險管理機制、組織文化等,都將是商業銀行零售業務轉型的核心驅動要素。

李一帆指出,2022年以來,商業銀行零售客戶拓展更加註重分層分類,結合客戶實際需求和體驗,以便精細化開展針對性金融服務。不過,在存量客羣深耕方面,銀行如何長期留住客戶,並激活存量客戶,仍存在一定挑戰。

“銀行應運用大數據技術,做好用戶畫像,滿足不同類型客戶的消費金融需求。”李一帆補充道。

於百程也認爲,銀行應結合自身特色,藉助數字化轉型趨勢,打通與現有客戶、潛在客戶之間的溝通機制,維護重點客戶,提高客戶溝通質效及其金融服務體驗。特別是要縮短與老齡、農村等特殊客戶羣體之間的數字和金融服務鴻溝,契合其實際需求,提升金融服務的普惠性。

於百程還強調,個人客戶在不同的階段有着不同的金融需求,客羣運營就是根據客戶的生命週期提供合適的金融服務。在他看來,客羣運營需要依靠數字化能力,實現精細化運營。

袁帥也表示,銀行應通過數據驅動構建從獲客到存客經營提升的內生增長能力,要緊緊依靠數字化的強力驅動,構建起“線上+線下、客戶+賬戶、數據+生態、體驗+口碑”的新零售模式,走科技引領發展的差異化、多元性道路,最大程度滿足客戶個性化需求,甚至激發新需求和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在存量客羣經營方面,全聯併購公會信用管理委員會專家安光勇指出,銀行還面臨着數據質量、客戶隱私保護等方面的挑戰和問題。下一步,銀行還需要關注用戶體驗、數字化服務和跨界合作等方向,實現更高效、更精準的客戶管理和服務。

安光勇同時表示,消費金融業務發展還面臨着競爭激烈、監管趨嚴、風險控制難度大等實際挑戰和發展痛點,商業銀行在佈局上需要更加註重產品創新、客戶體驗和風險管理,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合作方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