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本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邱利 陳鋒 北京報道

隨着2022年報陸續披露,多家“中字頭”巨頭業績增速亮眼,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再度凸顯潛力,券商機構集體唱多“中特估”概念股。3月30日,萬億巨頭中國石油一天獲得3家券商給予“買入”評級;3月31日,中國中免獲得4家券商“買入”評級;而證券行業的中國銀河卻遭冷遇。

Co-Found智庫祕書長張新原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相比傳統的“市盈率、市淨率”等指標,中國特色估值體系更重視公司的科創性、成長性和可持續發展潛力,這樣的估值體系和指標,更契合中國經濟的發展特點。這種估值體系的應用,不僅可以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也可以更好的發現有潛力的成長類公司,還可以引導金融資本流向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從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主力資金持續向“中特估”切換

今年“中特估”引爆A股,成爲最強投資主線之一,巨象紛紛起舞。尤其是以中國移動爲代表的三大運營商,在疊加數字經濟和“中特估”雙重利好之下,率先帶領“中字頭”股票領漲兩市。但是,近日三大運營商卻接連陷入調整。業內人士指出,今年是新一輪國企改革的起始之年,“中特估”效應有望持續擴散,低估值、高分紅、業績優秀的中字頭國企或將迎來估值重塑。

方正證券表示,“中字頭”板塊迎來維穩回升後,市場風格也發生轉換,大盤股行情再起,題材股迎來調整,資金高低切換,後續來看,“中特估“板塊有望承接從題材板塊流出的資金,迎來新一輪上漲。

從主力資金動向來看,通信板塊遭資金大幅撤離,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3月30日分別被主力資金淨賣出6億元和4.42億元。不過,主力資金依然在圍繞着“中字頭”央企佈局,中國石油、中國中免在3月30日分別爲主力資金淨流入2.36億元和3.49億元,獲買入金額高居A股前列。

券商看好“中特估”概念股

2022年報顯示,多家“中字頭”公司業績增速亮眼,獲得券商機構一致追捧,下一輪“中特估”領漲主角要換人了嗎?

3月30日,光大證券、申萬宏源、國金證券3家券商,紛紛給予萬億巨頭中國石油“買入”評級。機構指出,中國石油三大利好共振,62.1%的利潤增幅,外加400億元的派現,還有承諾不超10%的回購,有望開啓新一輪價值重估。

光大證券指出,中國石油是國內油氣生產龍頭,公司2022全年業績創歷史最佳,業績增幅高於油價增幅,也好於歷史上的高油價時期。財報顯示,中國石油2022年淨利潤逼近1500億元,同比大增62.1%。

光大證券還表示,回購計劃彰顯公司發展信心,中國石油估值有望持續上行。公司本次承諾不超10%的回購計劃,體現出公司看好公司未來發展前景,和積極進行市值管理的決心。3月29日,公司A股、H股PB-MRQ僅爲0.76倍、0.51倍,A股、H股估值均處在長週期以來較低水平。

中國石油有望在持續兌現業績和維持高分紅的基礎上,開啓新一輪價值重估,估值有望達到合理水平。監管層多次強調國企改革,有助於提高資本市場對於國企的關注度、熟悉度和對其業績的認可度,推動國企的估值修復。

同樣被券商機構追捧的,還有免稅店龍頭中國中免,財報顯示,中國中免2022年實現淨利潤50.3億元,同比下降47.89%。儘管業績不盡如人意,依然獲得衆多券商機構一致看好,3月31日,中信證券、國信證券、國聯證券華泰證券4家券商均給予“買入”評級。其中,國金證券表示,中國中免2022年處於業績底部,2023年增勢可期。

中國銀河遭冷遇

另一邊,證券行業卻遭冷遇,Wind數據顯示,近日披露年報的中國銀河,在一個月的時間裏僅有1家機構給出“買入”評級。

財報顯示,中國銀河2022年營收、淨利雙降,去年公司營業收入實現336.42億元,同比下滑6.51%;歸屬於母公司股東淨利潤爲77.61億元,同比下滑25.6%。

華泰證券指出,中國銀河2022年業績主要受經紀、投資業務拖累。在市場景氣下行影響之下,投資業務收入下滑,公司2022年投資業務收入55.90億元,同比下降21.61%。

“中字頭”券商是否能迎來“中特估”的提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兼職教授譚浩俊向《華夏時報》記者分析稱,央企的身份只是一個標籤,在A股市場上,央企數量多得很,壟斷性央企的數量也不少,比如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電力等,所以僅憑概念炒作來提升估值水平並不可取,而是需要穩穩當當的效益,和實實在在的分紅,給予投資者豐富的回報。

編輯:嚴暉    主編:夏申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