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发帖表示,在给自己小孩买的《写给孩子看的中国史》出现事实性错误。书中在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历史时,用了一张“丁汝昌投降图”。图中,丁汝昌和几位清朝将领低头弯腰,向日本军官表示屈服。

事实上,根据我们的历史资料,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的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率领的北洋水师遭遇战败,朝廷又迟迟没有派出援军。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丁汝昌拒绝日军将领伊东祐亨的劝降,服食鸦片自尽以谢国人,年仅59岁。

临死前,丁汝昌还将北洋海军的提督印章截角作废。但是,手下军官牛昶昞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

简言之,丁汝昌是自杀,而不是向日本投降。真正向日本投降的人,是牛昶昞。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战败并不可怕,投降才是最大的耻辱。那么,这段历史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日本方面的资料又是怎么说的?日本方面的资料

为此,曹叔查阅了日本的资料,在介绍丁汝昌的词条中,日文维基百科明确写到,丁汝昌是因为战争失败而自决,也就是自杀了。

对于这位中国的将领,日文维基百科的介绍还算是比较详细的,讲述了他早年加入太平军,后来又加入湘军、淮军,最后成为北洋水师提督的经历。

日本资料写道,在威海卫之战中,丁汝昌的舰队遭到日本海军的包围。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祐亨向丁汝昌劝降,但遭到拒绝。战斗数日后,丁汝昌在镇远舰上服毒自尽。

原本,丁汝昌的尸体要用一艘破船运走。但是,伊东祐亨敬重他的自决行为,所以改用一艘货船运送丁汝昌的尸体,并为他举行了列队送别仪式。

日文维基百科还介绍了“丁汝昌投降图”的来历,作者是右田年英,创作于1895年。日本资料明确写道,这幅画是想象出来的,纯属虚构。

可以说,在丁汝昌的历史问题上,日本资料与中国资料是基本一致的。也就是说,丁汝昌是自杀谢国,而不是投降叛国。

教育系统的毒读物

曹叔认为,丁汝昌到底是自杀,还是投降,是非常容易就能弄清楚的事实。即使在日本,这件事情也不存在任何争议。我们教育系统的编辑、作者,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受过专业知识的训练,应该更容易弄清楚历史的真相。

但是,有些编辑、作者,似乎总想着要歪曲历史,制作出一些有毒的教材、读物,让我们的孩子去阅读。

去年,我们人教版的数学教材,也是被发现了很多明显不恰当的插图,例如,错画我们的国旗、男孩掀女孩的裙子、明显的生殖器官图案等等。

是可忍孰不可忍,曹叔想说的是,敌人就在我们教育系统的内部。他们的这些行为,是有意而为之的,就是为了毒害我们的下一代,让孩子们失去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些我们内部的敌人,不是没有专业能力,而是屁股坐歪了,良心被xx吃掉了。他们非常清楚,要想搞垮我们的民族,首先就要从我们的孩子下手,这是最简单,也是最隐蔽、最有效的办法。

编辑

曹叔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加强对儿童、学生读物的监管。不管是学校的教材,还是课外的读物,都应该逐字逐句的审查,特别是每一幅的插画,更要严格的审查。

如果,查到有问题的教材、读物,应该严厉追究作者、编辑和编审的责任,并将他们及时清除出教育系统的队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