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要點

公司發佈2022年報及2023年一季報,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7.24億元,同比下滑19.72%,實現歸母淨利潤-7.89億元,同比下滑1712.82%,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8.21億元,同比下滑5892.96%。2023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4.49%,實現歸母淨利潤469.91萬元,同比增長116.17%,實現扣非歸母淨利潤77.57萬元,同比增長102.47%。

外部因素擾動受損明顯,公司2022年計提大規模減值損失,今年一季度觸底回升。受去年宏觀環境和地緣政治的不利影響,公司部分子公司在2022年下半年期間業務無法正常開展,導致階段性業績不及預期,收入方面,2022年公司海洋觀探測裝備與系統收入1.74億元,同比下滑51.38%,智能船舶與智能航行系統收入5.33億元,同比增長13.78%。盈利方面,除經營性業績受外部因素造成下滑之外,由於業績不及預期而導致發生的大額資產減值是公司業績大幅下滑的主要原因,2022年公司計提了包括商譽、無形資產、存貨、應收款壞賬損失等資產減值合計6.81億元。從今年一季度的業績表現來看,公司已恢復成長,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4.49%,實現歸母淨利潤469.91萬元,同比增長116.17%,實現大幅扭虧,毛利率也已恢復至30.13%,同比提升8.11pct,比去年全年毛利率水平提升11.88pct。

挑戰與機遇並存,公司儲備多個收入增長點。2022年公司雖然業績承壓,但在多個領域形成突破:1)全球首批商用海底數據中心(UDC)開始實施,完成了從0到1的落地;2)斬獲2.8億軍工訂單,創造單筆軍工訂單的歷史業績新高;3)緊跟綠色智能的船舶市場發展方向,實現國產內河船舶智能系統應用零的突破;4)努力擺脫進口元器件的制約,已經實現海底觀測網接駁盒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提升;5)載人常壓潛水系統ADS在國內首次完成大深度載人測試並獲得認可。在多領域的突破和產品儲備下,有望形成多個新增長點,拉動公司業績持續增長。

公司在智能航海領域佈局全面,有望受益於國內造船業的新一輪景氣週期。根據中國船舶報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承接新船訂單1518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3%,3月當月接單量593萬載重噸,環比增長28.1%,從船型來看,新接船舶訂單船型結構均衡,散貨船與集裝箱船佔比收縮,油船佔比顯著提升。相比去年同期,四大主力船型均實現同比增長,其中油船同比漲幅381.3%,油船運費快速上漲促進了訂單的落地。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在5月8日發佈最新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造船產能利用監測指數(CCI)達到772點,較去年同期增長65點,同比增長9.2%;相較於去年四季度的764點,增長了8點,環比增長1%。預計2023年二季度,國際新造船市場將保持活躍,造船企業的產能利用將保持良好水平,CCI有望繼續增長。

從各項數據來看,國內船市行情持續向好,迎來新一輪景氣週期。公司傳統主業覆蓋船舶智能導航、機艙自動化系統、船岸一體化系統、複合雷達系統等一系列海事產品,構建了船舶遠程信息服務系統,能夠爲遠洋、沿海、內河客戶提供船舶智能化綜合解決方案,實現船舶航行決策、控制、營運管理、設備健康維護等功能,保障航行安全,實現船舶營運綜合節能增效。公司在船舶智能化和信息化方面佈局全面,在國內具備較強競爭力,作爲船舶的基礎性配套設施,公司業務有望直接受益於國內造船業的新一輪繁榮。

海底數據中心能耗優勢顯著,公司商業化項目已在海南落地。海底數據中心能夠利用海水作爲自然冷源,樣機單艙PUE低至1.076,淡水消耗值WUE爲零,極大降低了能耗。基於高算力低能耗的優勢,海底數據中心除了可實現陸上數據中心的常規業務外,在面向雲服務、GPU超算、AI計算等新技術應用場景時更具節能降本優勢,同時可爲數字資產相關產業發展提供綠色配套基礎設施。根據公司公告的2022年業績說明會記錄情況顯示,海南下水的數據艙運行情況良好,相關運行數據將在6月份由第三方國有權威機構發佈檢測報告,除海南已完成落地外,公司在上海地區與申能已達成合作協議,廣東、福建等其他地區也將加快落地。受益於“雙碳”路線下數據中心行業格局的優化以及AIGC引發的算力需求擴張預期,公司作爲國內首家海底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有望獲得新發展機遇。

投資建議

預計公司2023-2025年營業收入爲14.78億元、20.25億元、26.43億元,歸母淨利潤爲1.40億元、2.18億元、2.98億元,EPS爲0.19元、0.30元、0.41元,對應PE爲71倍、46倍、33倍。我們看好公司未來表現,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

海底數據中心業務擴展不及預期;首期項目測試結果不及預期;完全自主可控進度不及預期;行業出現新進入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