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財經十一人

營收增速最快的是國際商業業務,綜合表現最好的是菜鳥,但還處於虧損狀態。阿里更多其他業務則處於增速放緩、競爭對手實力更強等壓力之下

文 | 劉以秦 吳俊宇 

編輯 | 餘樂

5月18日,阿里巴巴發佈2022年報及2023財年一季度財報。財報中提到,雲智能集團將從阿里巴巴集團中獨立分拆並上市,菜鳥、盒馬啓動上市計劃,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啓動外部融資。

這是今年3月28日阿里啓動組織變革後的第一份財報。阿里稱,組織變革是爲了推動各項業務更加敏捷,讓決策鏈路變短,更快相應市場變化,通過抓住各自市場和行業機遇,進一步釋放股東價值。

從財報中可以看出,阿里集團和旗下各項業務的增長亮點不多,但盈利能力變好。2023財年,阿里集團收入8686.9億元,同比增長2%;淨利潤655.7億元,同比增長39%。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長最快的三項業務分別是國際商業、本地生活和菜鳥,營收分別增長29%、18%和17%。營收佔比最高的國內商業業務營收下滑3%,雲業務營收(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後)下滑2%。此外,多個虧損業務,包括本地生活、大文娛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虧損收窄。

不少業務在獨立後,將獨自面對行業裏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會有更大的生存壓力。獨立融資或上市是緩解壓力的有效途徑,但各業務集團也需要拿出相應的表現來說服資本市場。

各項業務表現

組織變革後,阿里巴巴集團將變成“1+6+N”,1是阿里巴巴集團,6是6大業務集團,分別是智能雲(包括雲、AI、釘釘等)、淘天(淘寶、天貓、淘特、淘菜菜、1688等)、本地生活(高德、餓了麼)、阿里國際數字商業(Lazada、速賣通、Trendyol、Daraz等)、菜鳥集團和大文娛集團(優酷、阿里影業等)。N是指由其他各類業務組成的更小規模的獨立公司,也需要自負盈虧。

細分到六大業務集團來看:

-智能雲

阿里智能雲2023財年營收770.2億元,同比增長3.5%。自2020年起,阿里雲的營收增速持續下滑,從超過50%降至3%左右。與此同時,美國頭部雲廠商,包括微軟智能雲、亞馬遜AWS和谷歌雲,都還保持15%—30%的營收增長。

目前阿里雲依然是中國市場佔有率第一的雲服務廠商,但營收增速放緩甚至出現下滑導致其行業地位不再那麼穩固。2022年,三大電信運營商的雲服務業務(天翼雲、移動雲、聯通雲)的營收增速均超過100%,華爲雲營收增速達122%。

2022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兼任智能雲集團總裁,此後阿里雲新動作頻繁,包括宣佈史上最大幅度的降價、開放核心產品的免費試用、發佈AI大模型“通義千問”等。張勇在阿里雲內部信中提到,鑑於雲智能集團的商業模式、客戶特徵和發展階段與其他消費互聯網業務有巨大差異性,因此計劃分拆上市。分拆方式是向股東分配股息。此外,分拆之前,阿里還計劃通過私募融資爲雲智能集團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

財報會上,張勇表示:“我們堅決認爲阿里雲可以成爲今天的阿里巴巴一樣,甚至規模更大的企業。”

-淘天

淘天集團的核心是淘寶天貓。按交易量規模計算,淘寶天貓依然是國內電商第一,但增長乏力。財報顯示,一季度,剔除未支付訂單,淘寶和天貓線上實物GMV(商品交易總額)同比下降,同時導致阿里中國商業分部客戶管理收入下降5%。財報會上,淘天集團CEO戴珊表示,人口紅利減弱,互聯網整體競爭加劇,都是營收下降的原因。淘寶未來一兩年將持續加大對用戶、商家和科技的投入。

對比整個電商行業來看,2022年,京東GMV增速爲5.6%,拼多多GMV增速超過30%。此外,抖音電商和快手電商GMV增速分別爲80%和32.5%。

財報中還提到,淘天集團中的淘菜菜和淘特虧損收窄,讓阿里中國商業分部的經調整EBITA淨利潤同比增長19%至384.8億元。

淘菜菜是阿里旗下的社區電商平臺,也就是社區團購業務。這一領域目前處於市佔率第一位的是拼多多旗下的多多買菜。一位社區團購行業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目前淘菜菜的規模還不到多多買菜的一半。

-菜鳥

菜鳥集團是目前阿里六大業務集團中表現相對突出的,不僅營收體量大,增速表現也不錯。財報顯示,菜鳥2023財年總收入(包括服務其他阿里業務的跨分部交易收入)合計爲775.12億元,同比增長16%;抵消跨分部交易的影響後收入爲556.81億元,同比增長21%。調整EBITA爲虧損3.91億元,相較上一財年虧損14.65億元明顯收窄。

同時,阿里巴巴董事會批准啓動菜鳥集團上市計劃,預計在未來12到18個月內完成。阿里巴巴集團持有菜鳥集團67%的股權。

菜鳥目前有國內物流、國際物流、城鄉末端、物流科技和物流地產五大核心板塊。國際物流是菜鳥的重點業務,目前,菜鳥日均處理超450萬件跨境包裹,是全球四大跨境物流網絡之一 。基於此,不少投資人認爲,菜鳥會選擇在港交所上市,若成功上市,對於國際業務的後續發展也有好處。

-國際數字商業

阿里國際商業業務包括Lazada、速賣通等,該業務是今年一季度六大業務集團中營收增速最快的,營收185億元,但是在整個阿里集團總營收中佔比不高,爲9%。

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CEO是蔣凡,於2022年1月上任。阿里在財報中提到,目前集團全球年度活躍消費者爲13.1億,中國市場消費者超過10億。2020年時,阿里曾提出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的願景。這也意味着,未來阿里的重點消費者業務開拓領域是海外市場。

在海外市場,零售、電商等領域的競爭同樣激烈。目前,Lazada的主要競爭對手包括國際電商平臺Shopee、Shein等。2022年,Shopee營收73億美元(約合517億元),Shein營收230億美元(約合1627億元),均高於阿里國際零售2023財年的年營收(498億元)

-本地生活

財報顯示,一季度阿里本地生活營收125.49億元,同比增長17%,2023財年全年營收501.12億元,同比增長12%。單季運營虧損爲54.73億元,經調整EBITA爲-31.37億元,均同比收窄超過30%。

財報會中阿里提到,營收增長和虧損收窄的主要原因是餓了麼業務的訂單量和平均訂單金額均有提升,同時配送成本降低。

本地生活業務包括高德和餓了麼。餓了麼在外賣市場份額長期被美團壓制。據第三方數據機構中研網數據,2020年時,餓了麼市佔率爲26%,美團外賣爲69%。多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2023年初,餓了麼的市佔率約20%。

2021年7月16日,高德地圖轉型爲“出門生活開放服務平臺”,業務包括打車、訂酒店、周邊遊、美食團購、加油等多種服務。在地圖領域,高德的競爭對手是百度地圖。第三方數據機構易觀千帆數據顯示,2022年6月,百度地圖App活躍用戶5.63億人,高德地圖App活躍用戶4.85億人。在生活服務領域,高德的競爭對手就更多了,打車領域有市佔率第一的滴滴,其他生活服務領域有美團、字節跳動,小紅書也已經加入競爭。

-大文娛

大文娛集團主要包括優酷和阿里影業。優酷在長視頻平臺領域已經相對落後。第三方數據機構前瞻產業研究院發佈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優酷在視頻平臺中月活躍用戶數量排名第五,爲1.63億。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愛奇藝和騰訊視頻,月活躍用戶分別爲5.63億和4.28億。排名三、四位的是芒果TV和B站。

愛奇藝和騰訊在最新財報中披露的視頻會員數量分別爲1.29億和1.13億,而阿里財報中並未披露優酷具體會員規模,只提到優酷今年一季度總訂閱收入同比增長13%。

目前,愛奇藝已經連續第五個季度盈利,騰訊視頻也接近了盈虧平衡點。阿里大文娛整體仍處於虧損狀態,但幅度有所收窄。今年一季度數字媒體及娛樂分部經調整EBITA虧損人民幣11.02億元,去年同期爲19.66億元。

變革還未完成

阿里旗下另一個重要業務部門是盒馬,在阿里新組織架構中屬於“N”之中的一員。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也已經批准盒馬啓動上市流程,預計將在未來6到12個月內完成,按照阿里目前披露的時間表,盒馬或將成爲阿里旗下首個IPO的子公司。

盒馬成立於2015年。財報中提到,目前盒馬已經在全國27個城市擁有超過300家門店。2022年,盒馬就已經相對獨立運營,自負盈虧。盒馬CEO侯毅2022年的全員信中提到,主力業態盒馬鮮生實現盈利。自成立以來,盒馬共嘗試了11種業態,目前有不少已經關閉或暫緩擴張,還在擴張中的業態是盒馬鮮生、2020年推出的盒馬X會員店以及2021年推出的盒馬奧萊。

此前,一位熟悉盒馬的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盒馬鮮生的盈利是在去掉總部費用後計算出的結果。總部費用可以通過多開店攤薄,但盒馬的開店空間有限,一是因爲盒馬的目標用戶大多集中在1高線城市,下沉市場空間較小;二是因爲實體超市行業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徵,不少省份、城市都有本地的超市品牌,進入成本較高。

此外,一位關注零售的投資人提到,此前盒馬試圖獨立融資,但融資進展不順。盒馬相關負責人則對《財經十一人》表示“沒有這回事”。

除了這些具體的業務部門,阿里還有一個重要的部門是投資部。一位接近阿里投資部的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去年投資部有20多位員工,到今年只剩不到10個人,其他人都按照過去的投資方向併入了相應的業務線。現在的投資部不再做以往和業務結合的戰略投資,僅關注財務投資。

財報電話會上,張勇表示,阿里巴巴集團將對特定重大事項保留審批權利,包括業務集團經營及資金計劃,CEO任命及績效評估、重大資本交易、集團內部業務合作及數據共享機制、合規監管制度等。

一位阿里人士向《財經十一人》提到,目前組織變革相關的很多細節還未落實,例如員工所持的股票、期權會如何調整等。阿里不少業務線長期處於虧損狀態,過去主要靠集團輸血,未來都要“自力更生”,該人士說,“能活就活,不行就淘汰。”

一位關注阿里的投資人表示,阿里的組織變革,有一定的被動因素,但從未來的結果來看,一些長期虧損的業務將承擔更多壓力,壓力之下或許能有新的生機,也或許會被更快淘汰。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