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昝秀丽

原中国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5月21日在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表示,未来我国养老金融市场应该形成一个多元主体参与、多类金融产品供给、满足多样化养老需求的全面发展格局。未来关于养老的政策可以持续加大力度、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整合好市场各方资源,共同推进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高质量发展。应通过数字技术应用赋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提质增效。

共建金融服务养老保障生态圈

周延礼认为,应多措并举助力数智养老金融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他表示,要更加重视第三支柱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在顶层设计中,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的功能。“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可以缓解基本养老和财政压力,也有利于扩大覆盖范围,使更多民众不受就业形式、就业单位等限制,开展更为有效的长期养老金积累,有效增强我国养老保障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他说。

“提供适应性的金融产品。”周延礼表示,一是提高产品收益率。着眼长周期、发挥专业性,发行产品期限为长期或终身的产品,通过长期限负债匹配优质战略资产,通过时间价值实现养老资金稳健增值。二是提高养老产品适配性。针对不同的客户具备不同的风险收益特征,提供多种投资策略及产品组合,供客户选择。三是设立默认资产配置制度规则。在保证持有人自主选择权的前提下,可以设立默认的资产配置规则,引导持有人科学配置养老资产,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的相对平衡。

周延礼强调,发展养老金融应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建立行业统一信息平台。积极应用数字化技术助力我国养老金体系建设,倡导整合银行、保险、基金等金融行业的管理平台,建立统一的国家养老金融信息平台以集成数据及服务,强化好各信息系统运行,积极开展与人社、税务、参与人群的系统对接,进一步优化系统运行。

“推进多方协同合作,共建金融服务养老保障生态圈。”周延礼表示,一方面,共同营造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市场竞争环境。引导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理财公司、保险资管公司、公募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找准服务养老保障事业的功能定位,在账户管理、渠道建设、风险保障、投资管理、投资顾问等领域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创新开发产品、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更好满足居民养老金管理需求。另一方面,共同夯实养老保障事业发展的基础。齐心协力做好养老金融宣传教育,推进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引导市场树立长期投资、稳健投资、理性投资意识,引导消费者理解并逐渐认同养老金专业管理、长期积累的消费观念,接受养老金长期终身领取安排。

数字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是方向

周延礼建议,通过数字技术应用赋能第三支柱养老金融提质增效。他指出,在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发展将为养老金融发展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在技术赋能之下,养老金融将走上发展快车道。

在周延礼看来,数字化养老金融产品创新是方向。在数字技术赋能营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基于海量数据资源挖掘客户需求,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根据不同需求偏好有针对性地提供养老金融产品。在资产配置方面,数字技术应用可以实现养老金资产期限、风险、产品类型的智慧化匹配,着眼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客户养老财富管理安全性、收益性、流动性要求设计个性化养老金融产品,实现资金保值增值。

“数字化养老金融服务是提质。”他指出,金融机构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不断完善服务终端,向企业、机构、个人客户提供最适配的服务渠道。在服务方式上,通过综合化服务平台,整合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储蓄、养老理财、养老FOF等多种类型的养老金融产品,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图谱的养老金融解决方案。在服务方式上,利用人工智能、OCR、人脸识别、视频认证等技术提升服务自动化水平,实现服务提质增效。

周延礼认为,数字化养老金融运营升级是目标。数字化运营是养老金融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搭建养老金融数字化运营平台,可以依托数据中台实现数据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测分析,使运营智慧化升级。利用机器学习等新方法和智能化手段,实现涵盖客户挖掘、产品触达、渠道引流、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运营体系,促进业务运营规范化和标准化。推动操作类业务集中式管理和集约化运营,实现养老金业务运营管理数字化转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