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聞記者 | 趙孟

2023年5月2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簡稱《意見》),並正式公佈《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近年來,中國人口形勢變化使得應對老齡化工作正在加速推進。2020年“七普”人口數據顯示,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爲26402萬人,佔總人口比重爲18.70%,與2010年相比,60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未來一段時期我國將持續面臨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壓力。

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簡稱《規劃》),提出了到2035年、2050年的一些重大遠景目標,主要從財富儲備、人力資源、產品服務、科技支撐、社會環境幾方面針對老齡化工作作出戰略部署和制度性安排。2021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印發。這份文件與《規劃》一脈相承,主要是針對當前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作出了一些重大部署。

南開大學教授、老齡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原新向界面新聞介紹,此次印發的《意見》是落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具體化,《意見》除了繼續強調加強和完善基本養老服務的保障機制、供給能力建設、便捷可及性等方面外,最突出了亮點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制定了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列出了政府承擔的系統性、基礎性、普惠性、共擔性等16項養老公共服務的基本任務和事項,明確了基本養老服務的具體對象、服務項目、服務內容和服務類型。

二是建立了精準服務主動響應機制,如老年人狀況統計調查和發佈制度,老年人能力綜合評估,完善全國統一的評估標準等;推進跨部門數據共享,建立困難老年人精準識別和動態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加強殘疾老年人養老服務保障;面向獨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殘、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探訪關愛服務。

界面新聞注意到,《意見》附件公佈的《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針對12類對象,給出了16項養老公共服務的基本任務和事項。比如,對於經認定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的服務項目包括護理補貼和家庭養老支持服務,對符合條件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員參加照護培訓等相關職業技能培訓的,按照規定給予職業培訓補貼。針對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即通常所說的失獨家庭老年人,服務內容爲同等條件下優先入住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

界面新聞採訪的多位養老機構負責人表示,在完善基本養老服務保障機制方面,《意見》提出多項舉措,正是養老服務的“痛點”所在,但如何落實到位可能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意見》提出,地方各級政府應當建立基本養老服務經費保障機制,中央財政統籌現有資金渠道給予支持。將政府購買服務與直接提供服務相結合,優先保障經濟困難的失能、高齡、無人照顧等老年人的服務需求。

西部某省一家養老機構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雖然國家一直支持社會力量提供養老服務,但一些地方的營商環境並不理想,社會養老機構與民政部門協商時往往處於弱勢地位。他所在的機構與當地民政局簽訂了爲期三年的分散供養服務合同,但是僅執行兩年後,民政局領導更換,新任領導就單方面終止合同,要求重新簽訂。

不僅如此,按照合同約定,養老機構每月與民政局結算一次照料服務費,但實際執行期間這筆費用常被拖欠,“經常是兩三個月(結算一次),有時甚至四五個月”。他介紹,這些費用通常是來自省裏或者國家下撥的專項資金,不應該出現延遲支付的情況。

“人工工資、生活費用隨時都在支出,服務費不能按時到位會影響養老機構正常工作。”據他介紹,該機構所在省份從2022年開始就上調了照料服務費,但是當地始終未予上調。

上述負責人認爲,國家基本養老服務清單羅列的服務項目落實起來有難度。他認爲,由於地方財政能力有限,無法提供額外支持,甚至國家要求的一些配套資金都很難撥付到位,因此當地主要爲老人提供的是衛生、照料方面的服務,對於老人的健康監護還遠遠做不到。

《意見》還提出,落實發展養老服務優惠扶持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提供基本養老服務,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鼓勵和引導企業、社會組織、個人等社會力量依法通過捐贈、設立慈善基金、志願服務等方式,爲基本養老服務提供支持和幫助。

成都市武侯區壽而康老年頤養中心負責人楊小婭從事養老服務已有十多年,她向界面新聞介紹,相比過去,近年來國家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社會力量開辦養老機構辦證容易了很多,這也導致養老行業競爭激烈,僅武侯區目前就有100多家養老機構。

不過,“政府的支持不應該只是‘方便辦證’,更應該體現在養老機構實際運行過程中。”楊小婭表示。

她介紹,經歷了三年疫情,養老機構普遍面臨資金壓力,這是目前最大的困難。由於疫情期間養老機構被要求“只出不進”,收入下降,但開支並未減少,僅房租每年都需要100多萬元。她負責的這家養老機構有280多張牀位,目前僅入住了170人左右,遠未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據她介紹,政府曾針對疫情期間養老機構的困難提供了一些補貼,但作用有限。也是因爲經營困難,當地有多家養老機構已經關閉。

《意見》提出,依託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推進基本養老服務對象信息、服務保障信息統一歸集、互認和開放共享。

楊小婭表示,近年來養老機構增加很多,幫助有養老需求的老人充分了解各方面信息,做出理性選擇,避免“踩雷”非常重要,但她跟社區、街道接觸時,對方對待養老機構的態度並不積極,這讓養老機構很難推廣自己的服務,也不利於老人更好保護自己的權益。因此,她認爲,建立養老機構和服務對象的信息共享機制非常重要。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